林金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300)
ICU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指微生物以及毒素等產(chǎn)物所引起的膿毒病綜合征伴隨休克情況[1],之后出現(xiàn)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等,甚至可能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衰竭現(xiàn)象,臨床癥狀一般以煩躁、焦慮為主,可能還會伴有惡心、嘔吐、血壓正常或偏低等情況[2],使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逐漸降低。此次研究筆者主要實施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干預,選擇對象為100例于2019 年1 月—12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詳見下文所示。
隨機將2019 年1 月—12 月我院100 例ICU 感染性休克患者分為對照組(50 例,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50 例,綜合性護理)。
觀察組中,平均年齡值為(47.56±4.25)歲,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0 例(60.00%)、20 例(40.00%);對照組平均年齡值為(46.66±4.58)歲,男性、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31 例(62.00%)、19 例(38.0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過臨床醫(yī)學診斷為感染性休克;患者家屬知情了解此次研究且當面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溝通障礙;臨床資料不全。
1.2.1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情況,適當?shù)难a充維生素,糾正電解質(zhì)等。面對患者家屬所提出的問題予以適當?shù)慕獯穑嬷颊叩牟∏橹委煼桨傅?,使得患者家屬能夠做到心中有?shù)[3]。
1.2.2 觀察組:綜合護理
①心理護理:對于部分已經(jīng)蘇醒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使得患者能夠較為積極的接受病房的環(huán)境,了解自身疾病的情況,提升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等[4],從而使得患者的情緒能夠穩(wěn)定,緩解患者清醒后所出現(xiàn)的焦慮、恐懼等心情,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面對患者疑慮或恐懼的問題予以適當?shù)慕獯?,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保證患者有一個較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疾病[5]。
②軀體護理: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相關的感染情況,對患者的脈搏、血壓情況進行記錄,患者出現(xiàn)休克情況,還會導致自身體溫較低的情況,故,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谋卮胧6],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等情況,還需要實施相應的物理降溫等。對患者的口腔、皮膚等情況進行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患者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新的感染現(xiàn)象,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的創(chuàng)面情況進行更換藥物等,保證創(chuàng)面不會受到相應的感染情況,出現(xiàn)突發(fā)或其他異常的情況,還需要及時的通知醫(yī)師,進行針對性處理[7]。
③藥物護理:對藥物的量以及次數(shù)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不可漏服、多服等,維持患者的血壓,在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的時候,需要按照從小到大(劑量)進行滴注,對患者的給藥時間、劑量等還需要進行記錄,以免出現(xiàn)異常情況核查出現(xiàn)問題,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觀察患者的相關指標變化[8]。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相關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健康狀況評分、格拉斯哥評分。
①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其中顯效表示患者血壓收縮壓高于90mmHg,病情穩(wěn)定,意識恢復正常;有效表示患者癥狀逐漸改善,意識恢復正常,48小時內(nèi)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無效:患者癥狀并未得到顯著改善,搶救無效死亡??傆行?(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②臨床相關指標:心率、平均動脈壓、心排出量指數(shù)、血清C 反應蛋白指標。
③血流動力學指標:靜脈血氧飽和、心臟指數(shù)。
④健康狀況評分:總分為0-71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存質(zhì)量越佳。
⑤格拉斯哥評分:選擇GCS 系統(tǒng)進行評定,總分在3-15 分之間,評分越高表示患者預后越佳。
對實驗結果進行匯總計算,應用SPSS21.0 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心排出量指數(shù)、血清C 反應蛋白指標與對照組結果進行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
觀察組血流動力學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表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觀察組健康狀況評分低于對照組,格拉斯哥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健康狀況評分、格拉斯哥評分(,分)
表4 兩組健康狀況評分、格拉斯哥評分(,分)
ICU 感染性休克在臨床中也被稱之為膿毒性休克,會對患者的機體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如對患者的組織細胞代謝出現(xiàn)紊亂現(xiàn)象等,對患者的各項機體功能產(chǎn)生障礙等。因此,針對ICU 感染性休克需要在治療的同時,輔以適當?shù)淖o理干預手段,可達到穩(wěn)定病情的目的[9]。
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是使得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期間能夠得到較好的干預效果,同時還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較為全面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相關認知情況,緩解患者的情緒等。相關資料顯示,在患者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焦慮、抑郁等情況,使得患者的負面情緒不斷產(chǎn)生,甚至可能還會對患者后續(xù)的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綜合性護理干預十分有必要,同時,還可緩解情緒,改善癥狀[10],對患者實施相應的生命體征觀察、血管活性藥物使用等,控制患者的相關感染情況,選擇較為有效且核實的抗生素,調(diào)節(jié)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對患者實施相應的營養(yǎng)支持等。
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臨床相關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健康狀況評分、格拉斯哥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綜合性護理可提升健康狀況,提高干預效果,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等,干預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綜合性護理對ICU 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顯著效果,且改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促進病情穩(wěn)定,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