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yī)師)
心臟就像一個空心的泵,主要職能是把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泵入動脈血管系統(tǒng)。動脈血管根部與心臟相連接,把心臟排出來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臟器。如果動脈血管內壓力過高,就稱為高血壓,會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使患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劉先生患高血壓多年,從一些科普文章中了解到,高血壓患者夜間不宜服用降壓藥。于是,他每天晚飯后就不敢再服藥了。一天晚飯后,他與家人慪氣,因情緒激動,突感頭暈、惡心,一測血壓達160/100毫米汞柱。子女勸其吃藥,他堅持說晚上吃降壓藥有危險,休息一會兒就好了。誰知躺在床上不到2小時,就出現(xiàn)噴射狀嘔吐、劇烈頭痛,被緊急送往醫(yī)院。醫(yī)生對其測量,血壓高達200/120毫米汞柱,診斷為高血壓腦病,經診治病情才逐漸平穩(wěn)。
有些科普文章提到,高血壓患者在夜晚睡前服用降壓藥,容易誘發(fā)腦血栓和心梗。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科普文章講的只是一般原則,而不同患者之間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加上病情、病程、臟器損害程度和并發(fā)癥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特別是夜間有血壓變化,應視病情服藥。
由于人體生物鐘的作用,正常人群和大多數(shù)高血壓病人,24小時內血壓波動很大:入睡后2小時,血壓可比白天降低約20%;夜間2~3時,血壓降到一天中的最低點;至凌晨,血壓又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上午8~9時,達到高峰,以后又逐漸下降;至下午16~18時,達到另一峰值。
如果患者想確定自己的血壓波動情況,可到醫(yī)院做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以明確類型。如果沒有條件,可請家人夜間每兩小時幫忙測一次血壓,以確定是否需要夜間服藥。晚22時至次日6時血壓較白天下降大于10%的高血壓患者,夜間確實不宜服用降壓藥,否則2小時后達到藥物高效期,可能導致血壓大幅下降,影響心、腦、腎等臟器供血,使血流變緩,腦組織供血不足,血液凝固性增高。尤其是老年人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時,血管內膜粗糙,更易形成血栓,阻塞心腦血管而發(fā)生缺血性腦中風,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誘發(fā)心絞痛和心梗。對于這類病人,建議每天末次降壓藥安排在睡前3~4小時。
部分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不降或下降幅度極小,多見于嚴重高血壓,有心、腦、腎等器官損害,或嚴重失眠和部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這部分患者血壓晝夜波動幅度減少或消失,夜間血壓持續(xù)在較高水平,會使心、腦、腎血管長期處于過度負荷狀態(tài)。如果夜間不服用降壓藥,血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引起慢性損害,甚至誘發(fā)心臟病和中風。這類人就有必要在夜間服用降壓藥。
即使血壓表現(xiàn)為夜間下降的正常規(guī)律,但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血壓暫時升高,如情緒激動、熬夜、失眠等。此時應及時測量血壓,并與平時夜間血壓作對比,必要時可臨時服用1次降壓藥,劑量為白天單次的一半。
高血壓最常見的危害是引起冠心病。動脈管腔內血流的壓力長期增高,會破壞動脈內膜的完整性,于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趁機進入血管壁內,并逐漸積累增多,形成粥樣斑塊。斑塊逐漸增大會導致冠狀動脈明顯狹窄,造成心肌缺血,這就是冠心病。冠狀動脈內斑塊突然破裂會引起血栓,使其管腔閉塞,無法向心肌組織輸送新鮮血液,于是心肌缺血壞死,這就是心肌梗死。
心臟分為4個腔,上面兩個腔分別是左心房、右心房,下面的為左心室、右心室。而動脈血管內壓力過高,心臟排血的阻力就會增大,久而久之會逐漸引起心室壁肥厚。之后,其運動會變得呆滯、不靈活、不協(xié)調,對心臟泵血功能造成影響,嚴重時可因心臟舒張能力變差導致心衰,也稱舒張性心衰或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動脈內壓力過高,可導致心腔內壓力增高,久而久之會導致心房擴張。心房擴張后特別容易發(fā)生房顫,處理不好會導致心衰或腦梗塞。無論有沒有癥狀,只要血壓增高就會通過這些不同方式影響心臟的健康。因此預防和積極治療高血壓尤為重要,以免對心臟產生危害。
TIPS
味精替代部分鹽有助降血壓
研究證實,過量吃鹽是患高血壓的一大風險因素,高血壓又會增加從視力問題到心臟病和中風的多種疾病風險。而大眾減少食鹽攝入量始終非常棘手,原因是人們覺得低鹽食物味道差,而腌制食品等高鹽食物數(shù)量則居高不下。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研究系副教授泰勒·C·華萊士博士研究發(fā)現(xiàn),用味精代替某些食物中的部分食鹽,可使總鈉攝入量降低7%至8%。這樣有助于大眾實現(xiàn)《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的目標。味精鈉含量只有12%左右,僅為食鹽中鈉含量的1/3。此外,味精還可增加食物風味。由于味精中的核苷酸和谷氨酸離子具有“增強咸味”作用,如果以味精替代部分食鹽,可使食鹽攝入量降低,而且食物風味基本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