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倪俊學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云南 昆明 650031)
妊娠期糖尿?。℅DM)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患者既往無糖尿病病史,在妊娠期間首次發(fā)生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臨床統計顯示,GDM 在國外的發(fā)病率為1%~14%,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為1%~5%,且呈逐年升高趨勢,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密切相關[1]。GDM 對母嬰均有較大危害,母親可發(fā)展為2 型糖尿病。胎兒可發(fā)生宮內發(fā)育異常、新生兒畸形、巨大兒和新生兒低血糖等[2]。因此,主要的危害表現在圍產期母嬰臨床結局不良和死亡率增加,特別是對子代先天畸形有明顯負面影響。本文分析GDM 對子代主要先天畸形風險的影響,具體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治療的200 例GDM子代的臨床資料,作為觀察組,男106 例,女94 例,就診時日齡1~42d,平均(7.6±3.5)d,分娩時胎齡36~41 周,平均(38.9±1.4)周;將同期200 例正常孕婦子代作為對照組,男105 例,女95 例,就診時日齡1~42d,平均(7.8±3.6)d,分娩時胎齡37~42 周,平均(39.1±1.5)周;兩組孕婦均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若空腹血糖>5.1mmol/L,1h后血糖>10.0mmol/L,2h 后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項超標即可診斷為GDM,觀察組患者均確診為GDM,而對照組則試驗結果正常;兩組均在產前行超聲檢查、產后隨訪6 個月,孕期規(guī)律產檢,自然妊娠,單胎,母體孕前無嚴重基礎疾病,也無其他妊娠疾病;排除輔助生殖技術妊娠、不良生育史、雙胎或多胎、合并嚴重妊娠疾病、早產或過期產等;對比兩組孕婦的年齡、診時胎齡、分娩時胎齡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主要先天畸形是指存在嚴重的功能或外觀損傷,或直接威脅生命、或需要后續(xù)藥物或手術治療的畸形[3]。對于超聲未篩查出的畸形,在產后將新生兒轉入新生兒科或產嬰區(qū),在出生7 d 內完成頭顱超聲和心臟超聲檢測,檢查新生兒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脊柱四肢顏面部畸形、心血管系統畸形、消化系統畸形、泌尿系統畸形等。
應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子代先天畸形率比較,觀察組在心血管系統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泌尿系統畸形、膈疝、雙腳多指、足內翻等胎兒先天畸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共發(fā)生22 例子代先天畸形,對照組共發(fā)生6 例,觀察組子代主要先天畸形風險是對照組的3.67 倍,95%CI(0.80~5.95)。觀察組22 例子代先天畸形病例中,心血管系統畸形最多,達10 例,包括室間隔缺損4 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2 例、法洛四聯癥1 例、主動脈弓發(fā)育不良2 例、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1 例;其次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共6 例,包括神經管缺陷 3 例、腦積水2 例、無葉全前腦畸1 例;其他泌尿系統畸形、膈疝、雙腳多指、足內翻發(fā)生率相對較低。對照組中,共篩查出6 例子代先天畸形,心血管系統畸形3 例,包括室間隔缺損2 例、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1 例,中樞神經系統畸形2 例,均為腦積水,還有1 例為足內翻,見表1。
表1 兩組子代先天畸形率比較[n(%)]
GDM 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與遺傳因素、個人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有關,或者為各因素相關作用而發(fā)。隨著孕周的增加,母體內分泌的拮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如瘦素、胎盤生乳素、孕酮、雌激素、胎盤胰島素酶等,導致母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隨著孕周的增加而降低,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胰島素需求量上升,導致機體出現生理性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4]。若孕婦伴有胰島素分泌受限,則無法代償這一生理變化,導致血糖升高,引發(fā)GDM。
GDM 對母嬰均有明顯危害。對子代來講,最大的危害是先天性畸形。而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病機制復雜且因素較多。國外研究顯示,高血糖可破壞卵黃囊的發(fā)育,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釋放,破壞肌醇和花生四希酸的信號傳導通路,導致其缺乏[5]。而GDM 胚胎病理學顯示,肌醇衍生物和前列腺素前體物質(如花生四希酸)導致的細胞內信號中斷,可導致胎兒形態(tài)學的破壞,導致子代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生[6]。以上這些證據表明表觀遺傳因子與GDM 有關。另外有研究顯示,一些觀遺傳學改變與β 細胞的功能和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有關,導致控制β 細胞發(fā)育的轉錄因子PDX-1 表達的減少[7]。所有的胎兒不良妊娠結局都和胎兒器官形成期不良血糖控制有關。GDM 患者存在高血糖環(huán)境,代謝控制不佳,使得胎兒早期器官形成階段發(fā)生子代先天畸形風險的增加[8]。妊娠早期,尤其是妊娠6 周內,是胎兒器官形成期,若此期孕婦受到外界不良影響,發(fā)生子代先天畸形的風險明顯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心血管系統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畸形、泌尿系統畸形、膈疝、雙腳多指、足內翻等胎兒先天畸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共發(fā)生22例胎兒先天畸形,對照組共發(fā)生6 例,觀察組子代主要先天畸形風險是對照組的3.67 倍,95%CI(0.80~5.95)。充分證明GDM 患者發(fā)生子代先天性畸形的幾率明顯升高,特別是心血管系統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發(fā)生率較高。提示臨床在胎兒排畸檢查時應重點篩查心血管及顱腦,早期發(fā)現并采取措施,提高優(yōu)生優(yōu)育。
為了預防GDM 患者產后胎兒先天畸形,臨床應做好規(guī)范化產檢及合理控制血糖。第一,對確診的GDM 患者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由產科醫(yī)生、護士以及營養(yǎng)師為患者制定孕期課程計劃,由資深產科專家進行集體授課,講解GDM 的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癥狀表現、危害、孕期如何控制血糖等,讓其了解GDM 對母嬰的巨大危害,增強對GDM 的重視程度,真正認識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提升治療積極性[9]。第二,個體化飲食控制。由營養(yǎng)師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詢問其飲食習慣、飲食結構,進行個體化調整,制定個體的飲食計劃,少食多餐,要求既能滿足孕期營養(yǎng)需求,又不會引起餐前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第三,個體化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同時,配合適當運動鍛煉,排除運動禁忌證后,指導患者進行孕婦體操、散步等有氧運動,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不宜運動量過大,運動時間保持在餐后1h進行,每次30min~60min,維持運動心率<120 次/min。第四,對于飲食及運動療法血糖控制不佳者,行胰島素治療。一般使用三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島素治療,起始用量4~6U,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周調整2~4 次,調整幅度2~4U/次[10]。第五,定期監(jiān)測血糖及相關指標。在孕期,每周測定1 次尿糖、尿酮體、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每4 周檢測1 次超聲,記錄胎兒宮內生長發(fā)育情況,及時調整血糖控制方案,確保盡早發(fā)現胎兒有無異常。
綜上所述,GDM 對子代主要先天畸形風險有明顯影響,臨床應早發(fā)現、早防范、早治療,有助于降低先天畸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