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天氣寒冷、干燥,皮膚很容易丟失水分,且隨著氣溫下降,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皮膚汗腺、皮脂腺分泌減少,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干燥、瘙癢、脫皮等癥狀。對此,寒冷天氣護膚重在抵御干燥、補水保濕。
除了寒冷、干燥,PM2.5中的有害物質會吸附各種花粉、細菌、真菌孢子等,附著在皮膚上,堵塞毛孔,誘發(fā)粉刺、黑頭、痘痘等皮膚問題。因此平時護膚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隔離產品來保護肌膚。隔離霜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能減少顆粒物進入皮膚的幾率?;丶乙院?,用溫和的潔面產品清潔,將彩妝、浮灰以及一些有害物質去除,再涂上保濕的護膚產品。
至于護膚用霜還是用乳液?要依個人膚質而選。一般面霜質地比較豐厚,滋潤效果非常顯著,適合冬季、干性、中性肌膚和晚間使用。乳液通常比較輕盈,質地比較清爽,適合夏季、中性、混合性和油性膚質日間使用。當然也有凝膠、啫喱等質地的面霜非常清爽,適合所有膚質。建議偏干性皮膚的人在干冷的天氣使用面霜,補水效果會比較好,也比較持久。而對于油性的肌膚,可選用一些保濕效果好的乳液。
肌膚出油就不用保濕了
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出油和肌膚里面的水分并不是直接相關的,出油也并不是代表肌膚內部就不缺水了,補水是在任何季節(jié)都必須長期堅持的護膚觀念,所以如果不太喜歡黏膩的感覺,可以選擇質地較為清爽的護膚產品。
寒冷季節(jié)就用清潔力強的潔面產品
清潔力比較強的產品,容易破壞體表的皮脂膜,皮膚容易發(fā)生干澀、脫皮的現象,在天氣比較干燥時一定要選擇溫和的護膚產品。
天冷沒有紫外線,不用單獨做防曬
很多人認為天冷紫外線照射不強烈,就不用單獨進行防曬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日常防曬工作還是需要進行的。選擇防曬產品的時候可以選擇比較濕潤的乳劑或霜劑,在防曬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肌膚的滋潤度。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皮膚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脂腺機能減退,分泌油脂減少,皮膚屏障能力減弱。氣溫下降,空氣干燥,致使老年人皮膚更加干燥,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極易引起皮膚瘙癢癥,表現為皮膚干燥、瘙癢,嚴重者皮膚上往往有抓痕及血痂。
治療上,病癥輕的可以通過自己的調理來改善:如飲食上,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避免食用煎烤、油炸、咸辣、燥熱等食品。比較重的,瘙癢難以忍受,影響了日?;顒蛹八撸托枰秸?guī)醫(yī)院就診。
預防:1.洗澡不要太勤,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2.穿寬松舒適的棉質內衣。3.癢時盡量不要抓撓,可以做別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4.適當使用加濕器保持屋內濕度,防止皮膚因缺水而變得干裂粗糙。
手足皸裂
手足部皮膚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皮膚干燥和線狀裂隙,統稱為手足皸裂。易發(fā)于指尖、指關節(jié)側緣、足側緣、足跟部。
預防:1.在寒冷的早春以中性皂洗手足為宜,避免使用堿性大的肥皂。2.洗手足后,應外搽潤膚性的防裂油、甘油、凡士林等產品。3.對于長時間皮膚增厚、皸裂者,還可使用一些具有表皮剝脫作用的藥膏,如水楊酸、尿素類。
凍瘡
凍瘡是由于氣候寒冷、潮濕引起局部血管痙攣、瘀血而發(fā)生的,多發(fā)生在身體的外露部位和血液循環(huán)不良的四肢末梢,如腳趾、腳跟、手背、手指、耳朵、鼻尖等處。凍瘡處皮膚先是呈紫色硬塊,繼而浮腫,中央暗紅,邊緣鮮紅,局部發(fā)癢、發(fā)腫和灼熱;嚴重的有水皰,皰破后形成糜爛及潰瘍,最嚴重的可引起患處的壞死、潰爛。
預防:1.鍛煉身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營養(yǎng),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性。2.注意全身和局部的保暖與干燥,尤其手、足和面部。3.鞋襪不要過緊,受凍部位不要立即用熱水浸泡或在火爐上烤。4.經常在易患部位做局部按摩,但要輕快柔和。
氣溫較低,患者一定要做好御寒工作,扁桃體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均可激發(fā)本病產生或復發(fā)。所以患者要增強體質,避免產生上述疾病,特別是感冒后引起扁桃體炎的情況下,要及早治療。
(摘自《河北青年報》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