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說起情緒,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喜怒哀樂”了,它們既顯而易見又能被清晰地表達出來。但是,人類的情緒很復雜,很多感受難以言狀。在情緒史學家蒂凡尼·瓦特·史密斯的著作《情緒詞典》中,就提到了很多我們體驗到卻說不出名字的小情緒。
虛空的呼喚。站在高樓頂端往下看的時候,你是不是會有縱身一躍的可怕沖動?人們常說恐高,其實我們害怕的不是從高處跳下去,而是害怕往下跳的念頭和沖動。法國人將這種狀態(tài)稱為“虛空的呼喚”,讓人感覺緊張萬分,心慌意亂,害怕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人去心空。這是客人走了之后內心空落落的感覺。曾被擠得滿滿當當?shù)目蛷d現(xiàn)在看起來非常寬敞,歡聲笑語也沒了,此時的你感到壓抑和不習慣,甚至出現(xiàn)了無意義感。
網絡自我診斷焦慮。這是指,人們根據“疾病”“癥狀”通過網絡“搜索”后做出自我診斷,從而引發(fā)的對自我健康的焦慮。
異鄉(xiāng)茫然。當你身處異鄉(xiāng),一方面,你會被周圍陌生有趣的人和事吸引,感到興奮;另一方面,你也會產生離開家鄉(xiāng)后的沮喪、不安和沒有歸屬感。法國人將這種新奇又讓人暈眩的情緒稱為“異鄉(xiāng)茫然”。
怕麻煩別人。在泰語中,有個詞叫“Grengjai”,是指不想麻煩別人而產生的拒絕他人的想法和行為。
遠方向往。有時我們會有一種“就想離開這里”的沖動,很思念一個地方,盡管我們從來沒有去過。荷蘭人用“Kaukokaipuu”來形容這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
手機幻聽。在擁擠的車廂里感到手機震動、在郊外散步時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看是不是有人找,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的幻覺。這種總感覺手機在震動或發(fā)出響動的情緒狀態(tài)叫“手機幻聽”,是信息時代中一種輕微的焦慮癥。
技術應激。在這個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的時代,為了更好地運用手上的機器,我們需要認真地閱讀說明書,并小心操作以免出錯帶來麻煩,這個過程會讓使用者焦慮甚至憤怒。
替人臉紅。當聽到演講者念錯字還要若無其事地往下說、臺上的喜劇演員表演了并不好笑的節(jié)目后,作為觀眾的我們竟然也想找個地縫鉆。這種因為他人的糗事而自己感到尷尬的情緒就叫“替人臉紅”。
(小珠珠摘自《生命時報》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