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亞, 喬延龍, 賈 磊, 周明華, 馬 超, 王 婷
(1.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天津 300221; 2.天津市海洋咨詢評估中心,天津 300457;3.南開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huán)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50)
由于養(yǎng)殖密度高、餌料負載量大,餌料顆粒、養(yǎng)殖動物代謝廢物等存在于養(yǎng)殖水體中,導致養(yǎng)殖水體中無機鹽、有機物等含量增加,為水體中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養(yǎng)殖水體暴發(fā)的有害菌主要包括大菱鲆弧菌、溶藻弧菌、愛德華氏菌、鏈球菌、熒光假單胞菌、希瓦氏菌、副溶血弧菌、鰻弧菌、哈維氏弧菌、氣單胞菌等[1-3]。在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細菌快速繁殖,在水體中快速蔓延,如不及時殺滅,極易暴發(fā)傳染病。傳統(tǒng)水產養(yǎng)殖水體消毒主要包括投加抗生素、氯制劑、溴制劑、碘制劑、醛類等,以及使用臭氧、紫外燈等。傳統(tǒng)消毒方法具有較好的消毒效果,同時也有一些局限性。相對于傳統(tǒng)的水產養(yǎng)殖水體消毒,電化學消毒一般不需要投加試劑,節(jié)省成本,同時消毒副產物較少,是比較清潔的消毒技術。
本研究主要探討電化學技術對海水養(yǎng)殖水體的殺菌作用。電化學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水處理方法,通過外加電場的物理作用和電解產物的化學作用殺滅細菌。根據(jù)電化學技術殺滅細菌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接殺菌和間接殺菌。直接殺菌是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lián)舸┘毎?,導致細胞質外流,進而使細菌失活,間接殺菌則通過電解產生的羥基自由基(·OH)和HClO等強氧化性物質進行殺菌[4-5]。電化學技術可以激發(fā)產生極高氧化電位的羥基自由基(·OH),對細菌細胞破壞性極強,殺菌效果非常顯著[6]。在氯離子存在的水中,通過電化學反應,可以產生HClO,HClO易于穿過細胞壁,損害細胞膜,破壞蛋白質、核酸等物質,從而使細菌死亡[7-8]。所以電化學技術可以對養(yǎng)殖水體進行消毒。由于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離子,同時含有較高的氯離子,為電化學處理提供了天然的電解質,使電解過程中無需添加任何藥劑。在海水養(yǎng)殖過程中弧菌是引起弧菌病的一類細菌,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發(fā)生,不僅會引起海水養(yǎng)殖生物疾病的暴發(fā),還會引起野生海水魚類、貝類等生物疾病的暴發(fā)[9-10]。鰻弧菌、創(chuàng)傷弧菌、哈氏弧菌、溶藻弧菌等都是海水養(yǎng)殖中常見的致病菌[3,11],對海水養(yǎng)殖生物造成嚴重影響。故本研究在探討電化學技術對總細菌的殺菌作用之外,還單獨對細菌中的弧菌進行了滅菌效果的試驗,以期為解決海水高密度養(yǎng)殖過程中弧菌病暴發(fā)的問題提供技術參考。
直流穩(wěn)壓電源(APS3005Dm),購自深圳市安泰信科技有限公司;磁力攪拌器(RCT basic),購自愛卡(IKA)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高壓蒸汽滅菌器(MLS-3781L-PC),購自松下(Panasonic)電器有限公司;超凈工作臺(HS1300)、生化培養(yǎng)箱(SPX-250BⅢ),購自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電極片(Ti/RuO2-IrO2、Ti),購自寶雞隆盛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海水細菌固體培養(yǎng)基(2216E)、弧菌固體培養(yǎng)基(TCBS),購自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本試驗采用間歇流的試驗裝置,組成主要包括電解反應池、直流穩(wěn)壓電源、磁力攪拌器、鈦鍍釕銥板(Ti/RuO2-IrO2)陽極、純鈦(Ti)片陰極、電極夾、導電線等,電解反應池為圓柱形,由耐熱玻璃制成,半徑4 cm,高度10 cm,有效容積500 mL。電極片尺寸為70 mm×50 mm×2 mm,直流穩(wěn)壓電源可調電壓及電流范圍分別為0~30 V、0~5 A。
本試驗開展時間為2018年4月,試驗以實際海水養(yǎng)殖尾水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場采集水樣,立即送回實驗室進行試驗。水樣采自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地區(qū)楊家泊鎮(zhèn)某海水工廠化養(yǎng)殖車間。采樣按照GB 17378.7—2007《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態(tài)調查和生物監(jiān)測》中關于細菌的水樣采集方法進行。初始水體中細菌總數(shù)為1.92×107CFU/L,弧菌總數(shù)為6.0×106CFU/L。
水體中總細菌及弧菌分別采用2216E海生微生物培養(yǎng)基及TCBS瓊脂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取原始水樣分別稀釋至10-1、10-2、10-33個梯度,每個梯度取100 μL涂布于平板培養(yǎng)基上,并作3個平行。經恒溫培養(yǎng)箱28 ℃、72 h恒溫培養(yǎng),以菌落總數(shù)在30~300以內的梯度平板為有效計數(shù)平板。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Origin 8.5、Excel 2007,過程中涉及的滅菌率及能耗的計算方法如下:
(1)滅菌率的計算方法[12]如下:
式中:C0為起始細菌濃度,CFU/mL;Ct為處理t時間后的細菌濃度,CFU/mL。
(2)滅菌能耗(kW·h/m3)的計算方法[13]如下:
式中:U為電壓,V;I為電流,A;t為電化學處理時間,min;V為電化學處理的水量,m3。
試驗過程中主要設計了電壓、電極板間距、電化學處理時間3個變量,根據(jù)本領域研究基礎[14],每個變量設計了3個水平,電壓分別為3、5、7 V,電極板間距分別為2、3、4 cm,電化學處理時間分別為3、5、7 min。每次固定1個電壓及電極板間距,經電化學處理3、5、7 min時,分別從電解池內取出適當?shù)乃?,進行細菌、弧菌培養(yǎng)并計數(shù)。
每次試驗時設定1個固定電極板間距,電化學處理時間從3 min增加到7 min,分別測定電壓3、4、5 V時的滅菌率變化。從圖1可以看出,在設定的3個電極板間距情況下,整體表現(xiàn)出電壓3 V時的滅菌率低于電壓4、5 V時,在試驗設定的每個電極板間距下,電壓4、5 V時的滅菌率均在90%以上,且多組條件下滅菌率為100%,表明電壓越大,滅菌效果越優(yōu)。通過SPSS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電壓是影響滅菌率最為顯著的變量,滅菌率與電壓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從滅菌率與處理時間的關系上來看,同一電壓條件上,基本表現(xiàn)出滅菌時間越長滅菌率越高的特點。同時,在電壓較低的3 V條件下,電極板間距2 cm時的滅菌效果優(yōu)于電極板間距3、4 cm時,表明電壓稍低時,極板間距對滅菌率有較大影響。電壓4、5 V時,不同電極板間距下,滅菌率均很高,表明較高電壓條件下,極板間距對滅菌率的影響不顯著,影響滅菌率的主要因素是電壓。
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相同電極板間距、相同電化學處理時間條件下,能耗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電極板間距2 cm時(圖2-a),電壓3 V,電化學處理時間3 min滅菌能耗最低,為0.019 kW·h/m3,此時滅菌率為80.2%;當電化學處理時間延長到5 min時,滅菌率已經達到95.3%,此時能耗為 0.029 kW·h/m3;電化學處理時間延長到7 min時,滅菌率已達97.4%,而此時的能耗為0.030 kW·h/m3;能耗表現(xiàn)出隨處理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增加幅度并不大,且滅菌率有顯著提高。從能耗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電壓5 V,當電化學處理時間3 min時,滅菌能耗最高,為0.487 kW·h/m3。電極板間距為3 cm時(圖2-b),電壓3 V條件下,3個處理時間點上能耗接近,均很低,分別為0.020、0.024、0.020 kW·h/m3,3個處理時間點上的滅菌率最高時為58.5%;電壓4 V條件下,所有處理時間點上,滅菌率均為100%,能耗最低點為電化學處理3 min時,為 0.207 kW·h/m3;電化學處理5 min,電壓 5 V 時能耗最高,最高時為0.614 kW·h/m3,此時滅菌率為100%。電極板間距4 cm時(圖2-c),電壓3 V條件下,在3個處理時間點上能耗均很低,分別為0.012、0.015、0.012 kW·h/m3;電壓4 V時,處理 3 min 時滅菌率達96.9%,此時能耗僅為 0.076 kW·h/m3,處理5 min時滅菌率達100%,此時能耗僅為0.097 kW·h/m3;電壓5 V,電化學處理時間5 min時能耗最高,為0.225 kW·h/m3,此時滅菌率為100%。
在該試驗所設置的試驗變量中,對電化學處理前后不同梯度的水體進行弧菌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28 ℃恒溫、72 h。經過培養(yǎng)處理之后發(fā)現(xiàn),原水中弧菌菌落濃度平均值分別為6.0×106CFU/L,而經過電化學處理后,3、4、5 V電壓的條件下,2、3、4 cm電極板間距條件下,3、5、7 min的處理時間條件下,弧菌的滅菌率如圖3所示,任一變量組合條件下的電化學處理后結果均顯示為弧菌培養(yǎng)基上均無任何弧菌菌落的生長,培養(yǎng)弧菌的滅菌率均為100%,說明電化學技術對弧菌的滅菌效果尤為突出。
弧菌滅菌試驗與細菌滅菌試驗同步進行,每次取水樣與細菌同步,由于能耗的表示方法為 kW·h/m3,表示為處理1 m3水體消耗的能量,故弧菌的滅菌能耗與細菌相同。
由于試驗開展過程中,每組試驗條件下,弧菌的滅菌率均為100%,故若單獨選定最佳弧菌滅菌條件,可選擇能耗最低的一組,為電壓3 V、電極板間距4 cm、電化學處理時間3 min,此時能耗僅為 0.012 kW·h/m3。
本試驗設定的電壓、電極板間距、電化學處理時間對海水養(yǎng)殖尾水中總細菌的滅菌作用非常顯著,在本試驗設定的多組變量條件下,均能實現(xiàn)滅菌率100%。整體上表現(xiàn)出在相同電極板間距、相同電化學處理時間的條件下,滅菌效率隨著電壓的增加而提高。電壓是影響滅菌率的主要因素。同時,電化學處理技術對弧菌的滅菌效果極佳,在本試驗所有變量組中,經過電化學技術處理后,弧菌的滅菌率均為100%。
在滅菌試驗開展過程中,電壓與滅菌率呈線性關系,電極板間距及電極處理時間也是影響滅菌率的因素。因海水中含量較多的氯離子,電解過程中產生的Cl2及HClO是影響滅菌效果的主要因素。
本試驗以實際海水養(yǎng)殖尾水為研究對象,雖然海水成分復雜,卻表現(xiàn)出很高的滅菌率和很低的能耗,為實現(xiàn)電化學氧化技術在海水養(yǎng)殖尾水消毒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撐,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