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云
5月25日,首批浙江省總工會機關27名干部從機關大樓出發(fā),赴杭州余杭區(qū)開展“當一周工人、體工會初心”干部下基層活動。據(jù)悉,該活動將持續(xù)到8月底,每期組織20人至30人,共計60名省總機關干部下企業(yè)當工人。(5月26日《浙江工人日報》1版頭條)
“當一周工人、體工會初心”道出了工會的組織之愛、人間之情,也道出了工會干部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必由之路。工會機關干部進企業(yè)門,不僅僅是體驗工人生活,也是體驗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之不易、做一個產(chǎn)業(yè)工人之艱辛,使干部在下基層活動中接受心靈的洗禮。
工會干部下基層活動,是通過現(xiàn)實來教育我們的干部看到自己與工人情感上的距離,從而提高思想認識,擺正位置,立足本職,更好地為基層、為職工服務?,F(xiàn)實中,有許多單位和部門,都可借鑒浙江省總工會體驗教育的做法,教育干部正確處理名與利、得與失、貧與富、廉與奢的關系,以保持寧靜淡泊的心境,做好工作,干好事業(yè)。
工會干部下基層體驗生活,其內(nèi)涵極其豐富,意義深刻。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里,它啟迪人們“為民宗旨”“民本意識”的真切含義。工會是職工自愿參加的群眾組織,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nèi)杂胁簧俟ぷ魍A粼谙蛳乱牧?、催報表的層面上。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上下關系疏遠,感情淡漠。
隨著改革的深入,工會工作的不斷深化,工作領域在不斷拓寬,特別是復工復產(chǎn)中的勞動關系變化、勞動者權益保障及工會的應對,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各級工會的干部去研究、去解決。另一方面,工會機關人手少、事情多、工作難的情況也客觀存在。在這種狀態(tài)下,工會干部不能坐在辦公室,而應抽出時間下基層,摸實情。如果我們不擺脫事務,不深入基層,那么就會被諸多事務纏身,以致不能自拔。只有經(jīng)常到職工群眾之中,才能和他們建立共同的感情,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一線工人在想什么,關心什么,有什么意見、建議和要求,從而獲得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工會要代表和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工會干部就必須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隨著企業(yè)復工復產(chǎn)“集結號”的吹響,許多職工紛紛投入到了生產(chǎn)和工作之中,但由于受疫情影響,也出現(xiàn)了諸多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工會干部要置身其中,認真研究因疫情引發(fā)的企業(yè)復工、保險待遇、合同履行等法律問題,注重研究解決中小企業(yè)遇到的困難,強化分類指導與應對,提出針對性法律指引。
真心誠意到職工中去,還要在“情”字上用心思。干部下基層,這僅僅是解決了空間的距離問題。關鍵還是要縮短感情上的距離。因此首先要做到:態(tài)度誠懇。下去了解情況,要抱著虛心的態(tài)度,尊重基層的同志,拜他們?yōu)閹?,這樣才能建立起民主、融洽、和諧、信任的氣氛。二是要切切實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第三,提高素養(yǎng)。當前,我們正面臨著“本領恐慌”。工會干部只有不斷地“充電”,充實自己,實實在在為基層解決一些問題,才能真正樹立起“既可親又可敬”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