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北洋到國民黨“易代”的政治因果略論

        2020-03-11 14:59:02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共和民國國民黨

        李 玉

        辛亥革命之后建立起的民國,又分為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兩個時期,后者之所以取代前者,系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但國民黨“黨治”和“訓政”理論在很大程度上針對的是北洋政府時期民主共和制度運行的失真。也就是說,1920年代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設計及其快速轉型,與北洋時期國內政治建設不良的促動與反推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術界對此已經有所討論①,但仍需進一步思考。筆者不避學識淺陋,在此前階段成果基礎之上②,再行思考,續(xù)加鋪展,綴成此文,尚祈高明指正賜教。

        一、民主共和制度失真致其信用流失

        辛亥革命之后,共和政治被視為國之祥瑞,受到普遍崇奉。但共和政治開始實際運行之后,就有人發(fā)現(xiàn)并非如想象中那樣美好,政界中人“意見迭起,或爭權相賊,或假公濟私,或戕害善良、欺弄愚魯,或破壞建設、專斷橫行,凡此諸端,皆與共和本旨大相背馳?!雹墼诖撕蟮膶嶋H政務中,更令人陸續(xù)產生政治要人“共和其名,專制其實”的擔心④。

        不過,共和制度的大路畢竟已經開啟,中國的政治面貌與特質已不同于晚清。共和政治本為西方政治制度之一,辛亥革命之后在中國開始運行,總體上是鴉片戰(zhàn)爭以降中國“師夷長技”的一個階段性成果。贊成共和政治者,乃“依據(jù)于事實,而非根本于原理”。二者有何區(qū)別,杜亞泉指出:

        蓋事實問題者,以利害為標準;原理問題者,依是非而判別。而吾國民對于共和政體之觀念,乃歆于事實上之所謂利,非動于原理上之所謂是也?!笫聦嵣现瑒t于共和之原理如何,不妨暫置勿論。是亦國民心理之易于窺見者也。⑤

        既然關于民主共和的社會心理普遍偏向于實用,民主政治運行的結果就不可能不向實用的方向發(fā)展。在現(xiàn)實利益的驅動下,民主政治的變形也就成為必然,結果從議員選舉到總統(tǒng)選舉,選票受制于金錢,民權受制于金權。有人這樣描寫當時“運動議員”者的活動:

        誰云選舉法平均,滿眼全為運動人,非但寡廉并鮮恥,乞求寫票如奉神。

        只為希圖得議員,邀求大眾肆開筵,旁觀竊笑都忘避,惟向同人乞我憐。

        不知時局不知羞,為得議員搖尾求,拜托旁人勤說項,天天在館獻嘉饈。⑥

        對大多數(shù)“書不足以記名姓,數(shù)不足以計米鹽,目不識圖冊、版串為何物,耳不辨權利、義務為何等名詞,見官府示諭,茫然不知赤文錄字竟作何語”⑦的普遍民眾而言,作為行使民主權利最直接手段之一的選舉,不得不受制于行政官員或無良政客,許多地方的選舉均為行政官員包辦。⑧

        代議制民主政治包括選舉人團、政黨、議會、內閣四個方面的要素,“不論其中哪一塊想損人利己,這一制度都會遭到扭曲”⑨。對北洋政府而言,除政治選舉失真之外,政黨、議會與內閣無一不遭人詬病。政黨唯利是爭,缺乏寬容與理性,早失信用,各種“不黨”議論就是明證。甚至有一種社會心理,“因黨之腐敗而謂國中不應有黨”⑩。

        而議會的不規(guī)范運行在民初就受到時人反感,有人在《申報》發(fā)文指出:

        余嘗反復思之,民國第一可羞可泣之歷史,為參議院之屢因人數(shù)不足,而致不能開會是也。

        夫革命者何?革專制而成共和也。專制與共和何異?君權與民權之分也。民權所最要者何在?立法機關是也。臨時期內之立法機關誰?參議院是也。然而參議院竟因人數(shù)不足,時以不開會聞,豈非共和國之最大奇事耶?

        雖然投票與選舉成為政治生活的常態(tài),但“欲得千萬良心之票,似易而實難”。不少議員都是金錢運動的產物,其身份來路不正。時人對照指出:“前清有捐班道員,今有捐班議員,其卑污垢賤則一”。不同之處在于,捐班道員地位低下,輒受上司輕視,被列為白簡;而捐班議員則“神圣不可侵犯”,且如“野火燒之而不盡,春風吹之而又生”。

        “議員資格太濫”,遂成為議會屢遭攻擊的主要原因。楊蔭杭于1920年時指出:“舊國會有不良分子,此無可諱也。北京新國會之不良分子,或更甚于舊國會”,所以“國會問題”的根本“實為道德問題”。雖然“北京議員名額之多,為他國所無”,但不能“代表真正之民意”,“不出力而得金錢”,其品行甚至不若賣笑之妓女。內閣遂成為各實力派角逐權勢與祿位的舞臺,可謂“此未唱罷他又登場”。

        對于北洋時期的武人政治,也有人探本究因,指出雖然“倚仗武力把持政權者,乃民國以來之流行病”,但造成武人專制、軍閥爭斗者,議員之不良實乃主因,其評論如下:

        今舉國唾罵武人。武人固可恨也,而亦未始不可憐也。武人者,器械也,傀儡也。有政客議員搬弄器械,利用傀儡,于是武人與武人之間,遂從此多事矣;于是武人與非武人之間亦從此多事矣。故今日時局,日處于恐怕之中,而一般商民大受其害者,雖曰武人有以致之,實亦陰謀之政客議員有以致之也。

        今日腐敗之官吏,皆由內宅任命而出。而內閣之閣員,皆由議院之通過而出。則首負其責者,議院之議員也。今日一切惡法,或由官吏自由制定,或由議院依法制定。自由制定者,議院不問也。依法制定者,害民與否非所問也。則總負其責者,議院之議員也。故今日橫征暴斂,小民受吸髓剝膚之痛者,雖曰官吏有以致之,實亦議員之不職有以致之也。

        此番評論說明,民主政治的失真與變形反過來又傷害了民主政治本身的社會信用。時人有謂:“選舉,美法也,自買票之法行,而選舉為惡法矣。代議,美名也,自收買之法行,而代議為丑名矣。所謂討厭者如是?!薄白员狈劫V選吿成以后,全國之人對于豬仔議員深惡痛疾”;曹錕賄選,全國共憤,以“偽國會偽總統(tǒng)”視之;“國人對于受賄選逆之豬仔議員一致申討,或則口誅筆伐,或則實施懲戒”。還有人干脆將北洋政府的“憲政”稱為“虛偽憲政”。賄選使國人對共和政治的信任產生根本動搖,不少人認為“共和之名常存,而共和之實早滅”。

        早在清季推行預備立憲期間,國內就不乏對于清廷“假共和”、“假立憲”的批評。以推倒清廷為起點而建立的民國,卻再次被社會訾以“假共和之名,行專制之實”。甚至有人說道:“是共和者,不特無毫末之益,而害之中于國與民者,且百十倍于清之季世。假共和不如真專制,已成為國民之一般信念?!?/p>

        議會政治之所以聲譽不良,議員素養(yǎng)低下與議會運作失范固然是主要因素,但也同社會傳統(tǒng)政治心理的影響不無關聯(lián)。天津《大公報》的一則社評曾如是評論道:

        夫國會自國會,議員自議員,世人誠不當以議員之不良,訾及國會。然政以人舉,人而無以善其政,則政之不適于其人可知也。國會制度,非政黨無以運用之。政黨者社會節(jié)制之師,非得社會之承認,末由成立。吾國數(shù)千年來以不黨為教,人民于政治又向不感何興趣,忽焉有所謂政黨,社會已自疑而怪之。而從政者,于黨義黨德,又略無可言,甚者乃并名節(jié)廉恥,亦俱不甚愛惜,社會始益厭此曹,遂并國會亦不復欲過問矣。

        這則評論發(fā)表在國民黨黨治理論已基本確立的時期,流露出對于中國民主政治文化基礎“薄弱”造成中國民主政治失真的批判之意。其實早在此前五年,楊蔭杭就注意到民眾政治能力低下對于國家政治建設成效的制約。這說明,當時確實有一種看法,認為北洋政府時期不僅國家政治建設乏善可陳,而且民眾政治能力也沒有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兩者互為表里,互為因果。國民黨“訓政”理論在此設立論據(jù),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國家建設難孚眾望

        對一般民眾而言,除了一些言辭上的新鮮感之后,民主政治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做主人”的轉機。相反,“自入民國以來,人民感受種種痛苦,毫無福利可言”。結果,導致他們對于共和新國“喪氣灰心”。國民切身感受的民國之“痛”,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民國政治制度的評判態(tài)度。老舍劇本茶館有句臺詞,也意在反映這一時期民眾的失望心態(tài):“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正如1917年7月12日孫中山在汕頭發(fā)表演說指出,就中國共和政治的運行實況而言,當初革命派追求的共和理想“全未達到”,且社會動蕩,人民受苦,甚于滿清,乃至在不少人看來,“都以為共和是不祥之物,還不如滿清專制的好。革命黨當日所說的幸福太平的話,全是欺騙人的”。孫中山還于1921年1月3日在中國國民黨廣州辦事處成立會上指出:“民國雖已十年,禍亂相尋,實際未達共和境界,不過將滿洲統(tǒng)治權,換入腐敗官僚和復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實在不是民國政府。”

        孫中山與北洋政府的政治對立,決定了他可能對北洋政府“黑暗”與“腐敗”面有所夸大。其實,不止孫中山一個人講民國不如清朝,當時有這種抱怨的人不在少數(shù)。楊蔭杭發(fā)表在《申報》的系列時評,多以批評北洋政府為內容,其寫于1920年6月1日的一則說道:“今吾民所最感痛苦者,武人之跋扈也,賦稅之煩苛也。一言以蔽之,政治之不良,而人民之受其害也?!彼拇ㄎ娜藚怯輨t在一首詩中寫道:“當年苦專制,小民尚能活。今尊為主人,倉皇棄家室。”

        辛亥革命之后,雖然國人由清朝時期的奴才進身為“主人”,但經濟生活卻發(fā)生倒退。山西舉人劉大鵬在1915年的日記中寫道:“所行百物之稅均加倍蓰,又有婚證稅、所得稅、割頭稅勒逼行之?!?。楊蔭杭于1920年時謂:“今日各種新稅,名目繁多,前清所未有也。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民之憔悴于苛政,亦未有甚于今日者也。”不僅稅負未能較晚清有所減輕,而且在對于受災或貧困地區(qū)的賦稅蠲緩方面,“民國……(也)不如前清”。

        “萬稅”的民國軍閥政權,極大地加重民眾負擔,侵害了民眾利益。劉大鵬在日記中寫道:“加征加稅日甚一日,百姓怨咨亦日深一日,所到之處民皆痛恨,有‘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之勢?!鄙虾熅粕倘朔从常岸惥枰豁?,種種辦法更不如清季,我商人處此時代困難已達極點”。軍閥混戰(zhàn)使社會秩序和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到20年代,不少地區(qū)“秩序不如清末”,因此,“國人期望和平甚于望歲”。

        還有人甚至認為辛亥革命之后,中國“種種文治之設施大不如前清”。此話可能有點絕對,而楊蔭杭則從另一個方面論述民國之“文明”不如晚清:

        覘國之文野以其國教育費之多寡為準。以中國之教育費與歐美各國之教育費較,知中國之文明不如歐美;以今日之教育費與清季之教育費較,知今日之文明尚不如清季。

        民國“文明”的退化,更多體現(xiàn)在社會規(guī)范與道德倫理方面,正如《大公報》的一則社評所言:

        中國自辛亥革命以來,新舊過渡,綱紀蕩然,虛榮之念,中于人心?!手两贶婇y橫行,吏治愈隳,弁兵走卒,或領疆圻,婢妾之親,動登權要,百鬼晝行,妾婦道盛。方之民元,已若隔世。較諸前清,彌嘆不倫。蓋在昔服官致富,鄉(xiāng)里不齒。駱秉章之死,衣冠無以為殮,劉坤一之死,遺產僅兩萬金。此皆曾掌兵柄數(shù)十年之督撫,身后不過如此,以視民國督軍師長,動輒千萬百萬,寧無天上地下之感!且因軍閥當?shù)?,官僚乃得推波助瀾,丐軍人之聲威而分其余瀝,于是無論內外,充塞腐敗齷齪之空氣。

        國家經濟凋敝和社會失范,無疑要株連到政治制度,何況民國政治建設本身問題多多。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刺激,愈益促動了民眾對“革命”的心理期待。正如時人所言:

        內爭連年,人不安室,苛政如虎,民不聊生,全國人民于生計、精神兩方,受極大之壓迫與激刺者有日矣。生計壓迫之余,必生事實上之革命;精神激刺之余,必生思想上之革命。征諸吾國往史,無可幸免,證以列邦成事,勢所必然。故邇來社會方面,生計革命與思想革命兩大潛勢力所在醞釀,大有不脛而走、一觸即發(fā)之勢。

        北洋政府政治“不良”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中,《民國日報》是“厥功至偉”。這份由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以及后來的中國國民黨創(chuàng)辦并經營的報紙一直站在北洋政府的反對面,對于北洋政府的缺陷與問題緊盯不放,深入追問,發(fā)表了一系列具有“振聾發(fā)聵”效果的評論,這對北洋政府“不良”社會形象的建構影響甚大。例如該報1923年的一篇文章指出:

        我們看,現(xiàn)在中國的一團糟!一方所謂“中央政府”,直接受巡閱使的指揮,神圣的國民代表,向保定的太上總統(tǒng)行九叩首禮,想領津貼;又在那里鬧甚么“最高問題”,想擁出一個冥頑無識的軍閥曹錕來作總統(tǒng)。一方各省“督軍”“總司令”“民選省長”“善后督辦”等,假聯(lián)省自治為名,實行封建式的割據(jù);搜括民脂、喪失主權的行為,不遺余力。甚么教育、實業(yè)、交通、文化、外交……在他們的腦中簡直沒有,在發(fā)展獸性的時候,不惜摧殘。

        這則議論出自于該報出版的《黃龐周年紀念號》的“發(fā)刊詞”,雖然帶有明顯的黨派政治傾向,但對于北洋政府種種政治問題的描述與批評無疑會產生普遍的影響。

        三、孫中山引導中國政治轉型

        有鑒于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被北洋軍閥竊取,難饜民望,孫中山應社會之所需,再次“樹政治革命之風聲”,以期引導“思想”,改善民生,建設美好國家。正如他1923年在廣州國民黨員懇親會上所講:“民國成立,虛有其名,十二年來,無一年平靜,禍亂頻仍,民無寧息,此何故?因革命未完全成功之故也?!奔热弧案锩形闯晒Α?,就得繼續(xù)進行。孫中山“政治革命”的目標也逐漸從護衛(wèi)代議制形式的共和政體,而演化到“直接民權一層”,為中國國民黨灌輸了新的政治理念。正如覃振在1922年奉孫中山之命發(fā)起創(chuàng)辦國民黨湘支部時通電所言:

        民國十年以還,民治不張,帝孽軍閥相繼為厲,國內紛擾日多,人民疾苦日甚。中國國民黨總理孫公慨然憂之,誓以建設國家、改造社會為職志,比年以來約集海內外各同志,宣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再接再厲,不避艱險,欲使全國國民養(yǎng)成自治自決之能力,以同立于五權憲法之下。

        孫中山在此前數(shù)年就已開始對于“民治主義”進行宣揚?!懊裰沃髁x”與地方自治無疑是國民黨為配合護法運動而制定的政綱。在此基礎之上,作為一個特殊的國家級“政權”,護法軍政府將發(fā)展“平民教育,利便交通,發(fā)展實業(yè),統(tǒng)籌民食,刷新吏治,整理財政,廢督裁兵” 作為施政綱要,目的就在于“進國家于富強,謀社會之康樂”。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發(fā)表宣言,指出:“集權專制為自滿清以來之秕政。今欲解決中央與地方永久之糾紛,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憲法,自選省長。中央分權于各省,各省分權于各縣,庶幾既分離之民國,復以自治主義相結合,以歸于統(tǒng)一,不必窮兵黷武,徒苦人民。”

        “直接民權”、“民治主義”與“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政治有效形式,但前提則是民眾政治素質適應于這一制度。然而,中國民眾政治素質不適應于民主共和政治,有識之士也多有關注。例如楊蔭杭在《申報》發(fā)表評論指出:“欲得道德高尚之議員,須先有道德高尚之國民。”天津《大公報》的一則社評也說道:“辛亥革命者,僅社會上層一部分之運動。而共和制度者,乃大多數(shù)人民應參加活動之政體。雖清廷退位,共和宣布,而大多數(shù)人民初無參政之訓練與組織,則宜其建設之敗也。”孫中山對此狀況關注更早,且認識更深。他于1919年專作《孫文學說》,集中論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旨在從根本上改造國人的認知觀念,“出國人之思想于迷津”。同時他還作《民權初步》,以“天賦人權”、公民在政治上“人人平等”,享有民主自由的權利為主線,敘述了公民集會、結社的程序和規(guī)范,詳細介紹了集會、動議、表決、報告等方面的規(guī)則以及會員發(fā)表意見的方式等,以期教會國民怎樣行使自己的權利,培養(yǎng)國民的參政議政能力,從而實現(xiàn)“主權在民”的“民有、民治、民享”式的民主國家。正是鑒于中國民眾普遍需要進行民主政治“啟蒙”,國民黨在1920年11月9日公布《中國國民黨總章》,把國民黨的建國計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軍政時期;二是憲政時期。其《總章》又規(guī)定:所謂軍政時期,就是“以積極武力,掃除一切障礙,奠定民國基礎,同時由政府訓政,以文明治理督率民國建設地方自治”;所謂憲政時期,就是在地方自治完成,“乃由國民選舉代表,組織憲法委員會,創(chuàng)制五權憲法”。孫中山對列入國民黨黨章中的“訓政”一詞作了特別解釋,他說“本來政治主權是在人民,我們怎么好包攬去作呢?其實,我們革命就是要將政治攬在我們手里來作。這種辦法,事實上不得不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國雖然已成立多年,但“一般人民還是不懂共和的真趣,所以迫得我們再要革命”。中國國民黨的任務“不單是用革命去掃除那惡劣政治,還要用革命的手段去建設,所以叫做‘訓政’”。

        國民黨“訓政”理論顯然是針對辛亥革命之后,尤其是北洋政府時期政治革命的不徹底性而提出的。因為“辛亥革命僅僅革去滿人所握之政權,非能革去國人固有之弱點”。時人感慨:“以人心風俗之窳如今日中國,而欲其維持最高尚之政體,故十年以來之歷史當然為失敗之歷史?!惫蚀?,國民黨重起革命就特別注重民眾政治能力建設。國民黨的“訓政”,實際上就是教人民懂得民主共和的真義,學會練習行使民主權利。民國共和政治之失敗,固然“在于有力者不實行”,但“一般國民亦放棄不問,所以名存實亡”?!坝栒睂嶋H上就是培訓民眾的政治熱情、政治權利意識與政治行為能力。正如孫中山所言:“須知現(xiàn)在人民有一專制積威造下來的奴隸性,實在不容易改變。雖勉強拉他來做主人翁,他到底覺得不舒服……中國奴隸制已經行了數(shù)千年之久,所以民國雖然有了九年,一般人民還不曉得自己去站那主人的地位。我們現(xiàn)在沒有別法,只好用些強迫的手段,迫著他來做主人,教他練習練習。這就是我用‘訓政’的意思”。教國民“練習”做主人,標志著國民黨由此前的“以黨建國”思想逐步向“以黨治國”過渡。

        四、國民黨“矯枉”而“益枉”

        “以黨治國”是國民黨對既往革命經歷進行系統(tǒng)總結和對中國社會特質與民眾素質予以深刻檢討之后做出的重要決策,意在提高革命效率,推進革命進程。正如時人評論:“國人社會生活,久習散漫,國民黨人鑒此積弊,而又重羨俄羅斯制度之整齊嚴肅,于是亦以一黨治國相號召?!睆牧硪环矫娑?,國民黨“欲一變中國民族數(shù)千年之精神生活”。時人甚至認為,黨治之下的政治與文化運作,對于改變中國社會積弊,“不失為一猛烈之劑也”。

        國民黨黨治學說的反證就是北洋政府時期共和民主制度的無效乃至失敗,其理論依據(jù)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尤其是他的民權思想對于重建國人的政治權利與責任觀發(fā)揮了重要影響。正如民國學者指出:

        自從曹錕運動豬仔議員選彼為大總統(tǒng)后,選舉制度在中國失其實施與理論的根據(jù),而近年來選舉制的采用,在理論方面,算是歸功于孫中山先生民權初步的宣揚,在實施方面,算是濫觴于國民黨黨內的選舉。

        不過,在實際執(zhí)政之后,國民黨逐漸步北洋軍閥之后塵,重復前者的故伎,主要表現(xiàn)在不重“民權”,而重“武力”方面,也就是說,“中國國民黨……依然是站在武力之上”,其政治特質與北洋政府沒有根本區(qū)別。

        北洋時期政治建設的瓶頸就是軍閥武力的越俎代庖,國民黨雖然改變了北洋時期的政治程序與儀式,但沒有改變武力綁架政治的實質,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指出,國民黨治下的中國其實和北洋時期一樣,處于一個“不政治”的狀態(tài)?!霸趺唇凶觥徽巍臓顟B(tài)呢?就是政治必依附于武力,政治沒有約束武力的力量?!?/p>

        當初,黨治理論之所以被國人很快接受,并進而推動了國民黨統(tǒng)一全國的進程,是因為國人希望以之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在時人看來:“黨治之目的,不過在求民主政治之實現(xiàn),是黨治與民治,殊途而同歸?!币簿褪钦f,民眾“所最堪注意者,在求真正之黨治,或真正之民治而已”。但國民黨實際推行的卻是“‘掛羊頭賣狗肉’之冒牌黨治”;換句話說,國民黨推行的“黨治”,是“民國以來相乘一貫的軍閥之治,而未嘗有所謂黨治”。

        國民黨不管“訓政”,還是“建國”與“治國”,其政治前提都是直接民權,可是人民對于國是的參與卻越來越難,黨內之派系利益取代了北洋時期的黨派利益,成為推動政治與軍事運作的重要因素,使這個“國民”的黨漸漸遠離了國民。

        加之,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民族危機日益加重,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決策與行動,導致本國精神與物質資源的極大內耗,嚴重降低了國家的發(fā)展能力與民眾的生活水平,百姓的實際負擔甚至超過北洋時期,所以民眾難免“觸景生情”,產生“今不如昔”之感。乃至在基層又有了國民黨“不如北洋”之嘆。

        雖然民眾對于“前朝”的追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出于對“當代”的不滿,乃至失望,而就政治發(fā)展主流言之,畢竟民主共和的趨勢越來越強,專制集權的市場越來越小。時人評論指出,北洋軍閥即使真想專制,也“不過由純象專制變一畸形專制……其改革是不利乎帝政,而有利乎民憲者”。國民黨時期亦何莫不然,正所謂民主潮流浩浩蕩蕩是也。

        五、“今不如昔”的社會心理緣何產生?

        眾所周知,無論北洋軍閥還是國民黨,其執(zhí)掌國政時,不管是在發(fā)展經濟、改良社會、提倡文教,乃至改進行政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些已為學界所熟知,且有大量論著加以展示。但民間為什么還會有“不如前代”之嘆呢?此中奧竅頗值得深究。

        以往論述多著力于歷史理性,而進行政治評價,提出諸如“腐敗”、“落后”、“封建”等論斷。誠然,歷史理性評價是史學研究的基礎或先行工作,本文也難以越出這一范式與路徑,故此著眼于北洋時期政治建設的“不良”,以及國民黨時期“不如北洋”。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說“不良”,更多是引用時人的評價,是他們口中的“不良”,以表達他們對于中國政治運行狀況的感受及其情感趨向,而非代表筆者的主見。筆者越來越覺得,研究歷史者不應“參與歷史”,只是應當把歷史當作一些案例,進行科學觀察,以期拓展或深化科學研究的某些領域。

        就學理層面而言,“戀舊”是不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或者說,“戀舊”心理何以產生?這是一些解釋難度較大的問題。

        “戀舊”固然不是中國普遍的社會心理,但也不排除這種心理的多發(fā)性,例如歷代“盛世”就廣為后人傳誦,“猶憶……”之類的表述足以說明這點。回想既往,對于過去的直接受益者或在過去未蒙其害者(相對于現(xiàn)實而言),無疑是一種精神慰藉;可以說切身感受的對比,是促進“戀舊”的重要原因。民國時期的前清遺族無疑多持“民國不如大清”的看法。普通社會民眾之所以也產生這樣的心理,則是基于對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此中既有切身感受者,也有附和趨同者。但總體而言,當他們對現(xiàn)實產生抱怨之時,對于“前朝”的負面印象就會減弱,甚至生出“同情”之感。假如將這些當事人“穿越”回“前朝”,其實際處境與感受也會大不一樣,同樣可能抱怨,但遠去的背影卻容易引發(fā)后觀者的同情。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社會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民眾對于歷史的參照系是選擇性建立起來的,即突出其與現(xiàn)實處境相對應、且容易形成反差的內容,以求得其怨恨情緒的排泄。無論“民國不如大清”,還是“國民黨不如北洋”均有這種因素在內。就社會發(fā)展情況而言,無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民國均要勝出大清不少;國民黨北伐勢如破竹,國民政府各項建設也均非北洋政府所能勝任。

        但是,民眾對于歷史的認識特點大體呈現(xiàn)總體性、模糊性特點,換句話容易出現(xiàn)“看上去很美”或“看上去很壞”的幻覺或錯覺,而對現(xiàn)實的觀感則是局部與具體的,體驗是真切而又實在的,這種個體的感受在選擇性的歷史參照系中往往容易被放大,甚至扭曲,產生“今不如昔”之嘆。

        還有一點,民眾對于現(xiàn)實的感受無疑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所謂的“積極現(xiàn)象”,也有所謂的“消極層面”,但一般傾向于放大后者,淡化前者。尤其是隨著現(xiàn)代國家的建立,國家的基本職能越來越被界定為改善民眾處境,增加民眾福利,所以“干得好”越來越被認定為本職工作,而各類秕政或弊政,則成為眾矢之的。由此也說明,政治越發(fā)達,為政越不易。而民主社會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斷將各類政治死結化解,不斷將各類政治業(yè)務分包給社會,最終通過取決于多數(shù)意愿而獲得解決。社會擔負的國政越多,民眾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也越強,而國家與政府的責任與義務也就越小,受指責的機會相對就會減少,因為國家的風險與責任已被分散于每個國民身上。

        ①相關成果可參考:陳祖懷:《論“軍事北伐,政治南伐”——北伐戰(zhàn)爭時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上海:《史林》,1989年第1期;羅志田:《五代式的民國:一個憂國知識分子對北伐前數(shù)年政治格局的即時觀察》,北京:《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羅志田:《南北新舊與北伐成功的再詮釋》,廣州:《開放時代》,2000年第9期;羅志田:《民國初年嘗試共和政治的反思》,南京:《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楊天宏:《北伐前夕中國政治中文武關系的變化》,成都:《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5期;鄧麗蘭:《域外觀念與本土政制變遷: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政制設計與參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②參見崔之清主編:《國民黨結構史論(1905~1949)》,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80~185頁;李玉:《中國國民黨早期的政治輸入與政治理念表達(上)》,南京:《民國研究》,第12輯;李玉:《政治輸入與中國國民黨早期意識形態(tài)建構》,載林家有等主編:《孫中山與中國社會博士論壇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本文部分內容前已有述,茲予深化討論,特予說明。

        ③《中華民國公民急進黨簡章》,上海:《申報》,1912年3月13日,第7版。

        ④《各議會不認總統(tǒng)解散權》,上海:《申報》,1912年10月16日,第3版。

        ⑤杜亞泉:《共和政體與國民心理》,許紀霖等編:《杜亞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54頁。

        ⑦孟昭常:《廣設公民學堂議》,上海:《東方雜志》,第4年第2期,光緒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1907年4月7日),“教育”,第2頁。

        ⑧《眾議院初選投票紀》,上海:《申報》,1918年5月22日,第7版;劉大鵬遺著,喬志強標注:《退想齋日記》,第220頁。

        ⑨[法]朱利安·班達著:《知識分子的背叛》,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1頁。

        ⑩老圃:《我之黨見》,上海:《申報》,1921年1月12日,第3版;楊蔭杭著,楊絳整理:《老圃遺文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187頁。

        猜你喜歡
        共和民國國民黨
        快過關了
        共和都市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鏡管理法
        金橋(2019年6期)2019-09-18 13:00:51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我的共和國
        共和思想的內在價值的文獻綜述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24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憶和平改編國民黨第16軍第94師
        軍事歷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
        午夜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1精品观看| 欧美高清视频手机在在线|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236宅宅理论片免费|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9久久 | 国产精品黑丝美女啪啪啪|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91高清国产经典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2020|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在线不卡| 免费的小黄片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百度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日韩av中文字幕少妇精品| 开心激情视频亚洲老熟女| 国产乱子伦| 5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欧美丝袜激情办公室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激情深爱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无遮挡在线播放|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