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楊秋宇,劉磊,何成詩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Kartagener綜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 KS)是一種嚴重的原發(fā)性纖毛運動障礙(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 PCD),是極為少見的先天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1-2],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可同代或隔代發(fā)病,其父母多有近親婚姻史。典型KS包括內臟反位、支氣管擴張、慢性鼻竇炎或鼻息肉三聯(lián)征,只出現(xiàn)前兩者稱為不完全性。由于該病的發(fā)病率極低,文獻大多以個例報道形式出現(xiàn),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以及對該病的早期診療,現(xiàn)就我科收治1例患者的有關資料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74歲,漢族,因“反復咳嗽、咳痰10余年,復發(fā)加重5 d”于2018年4月6日入院。10余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咳嗽、咳痰,痰色白質黏稠,量多易咳出,無發(fā)熱、惡寒、頭痛、流涕,無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無潮熱、盜汗,無惡心、嘔吐等癥狀,于當?shù)蒯t(yī)院予止咳、化痰等對癥處理(具體不詳)后好轉,未予重視;此后患者每逢氣候變化,咳嗽、咳痰癥狀反復發(fā)作,多次于當?shù)蒯t(yī)院住院治療,經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療后均可緩解。5 d前患者受涼后再次出現(xiàn)咳嗽、咳痰,痰色黃質黏稠,量多易咳出,痰液及鼻涕中夾雜鮮紅色血絲,伴胸悶、氣緊,頭暈、寒戰(zhàn),四肢乏力,自覺發(fā)熱,未測體溫,無胸痛、咯血等不適,患者院外自行口服“頭孢克肟分散片、鹽酸氨溴索口服液”等藥物后上述癥狀未見緩解,為求進一步診療,門診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療。追問病史,患者自訴既往體檢行胸片提示全內臟轉位;“高血壓病”病史20余年,最高血壓187/110 mmHg,長期口服“厄貝沙坦片150 mg qd、酒石酸美托洛爾片25 mg qd”控制血壓,自訴血壓控制可。入科查體:體溫:37.7 ℃,脈搏:9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3/107 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口唇無紫紺,胸廓對稱,雙肺語顫對稱,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粗,雙肺聞及散在濕啰音,心尖搏動位于胸骨右側,心率99次/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全腹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雙下肢無水腫。患者入院后完善胸部CT(圖1 A~D):胸部及腹部全內臟轉位(圖1C):(1)左肺中葉感染伴含不張,左肺中葉綜合征;雙肺散在支氣管擴張(圖1A、B);(2)冠狀動脈鈣化;左側胸膜腔少量積液;(3)掃及肝臟低密度灶,平掃多系肝囊腫。頭顱CT:(1)雙側額葉、雙側頂葉及雙側側腦室旁少許小缺血灶;(2)腦萎縮;(3)掃及右側上頜竇炎(圖1D)。治療上予以積極抗感染、止血、化痰等對癥處理后咳嗽、咳痰癥狀緩解,無發(fā)熱、痰中帶血、寒戰(zhàn)等癥狀,于6月11日安排出院,囑患者隨訪。
圖1 胸部CT
Kartagener綜合征,又稱為內臟逆位-鼻竇炎-支氣管擴張綜合征,或稱家族性支氣管擴張,其發(fā)病率為1:40000~68000。Siewert于1904年首先報道過此三聯(lián)征。1933年Kartagener研究了22個家族中的48例KS,首次提出此三聯(lián)征是一種先天性綜合征,后以Kartagener綜合征命名。
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不十分明確,有的認為本征屬“纖毛無活動性綜合征或纖毛運動障礙綜合征”的一種亞型。研究認為,KS的基因定位在19q13.3-qter,9p21-p13和5p15,并有研究證實DNAH5、DNAT1、DNAH11和TXNDC基因在PCD發(fā)病中有致病作用[3]。纖毛運動障礙時,胎兒器官排列失常使內臟旋轉不良[4]。由于纖毛廣泛存在于呼吸道、中耳、輸卵管、輸精管以及腦、脊髓室管膜等組織器官中,所以KS易伴有傳導性耳聾、宮外孕、不孕不育、輸卵管畸形、輸精管畸形及腦積水等。
本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副鼻竇炎引起的反復咳嗽、咳痰和咯血和膿涕、頭痛等,長期反復咳嗽易被誤診為一般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哮喘和肺結核等。目前,纖毛的電鏡超微結構及光鏡下的纖毛功能檢查是診斷PCD的金標準[5],但也有電鏡下纖毛超微結構正常的研究報道。根據(jù)本病的影像學表現(xiàn)及具有典型“三聯(lián)征”者(支氣管擴張、內臟全反位和副鼻竇炎),診斷并不困難。胸部CT是發(fā)現(xiàn)本病支氣管擴張最有效的辦法。常表現(xiàn)呈囊狀、柱狀擴張,可見印戒征、軌道征、蜂窩征、胸膜下征等征象,長期支氣管擴張可以出現(xiàn)樹芽征。KS患者的支氣管擴張有一定影像特征。擴張支氣管近端管壁增厚,少見黏液積聚,遠端囊狀擴張伴黏液積聚,相對邊界清晰。CT上呈“棒狀”“水滴”狀影,此為KS患者較為特征性征象[6]。也有研究認為以彌漫性細致管炎為主要表現(xiàn)的KS可能是該病發(fā)展的早期階段[7]。重要的是要提高診斷警惕性,特別為右位心的兒童及成人出現(xiàn)頻發(fā)的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應高度懷疑本病的發(fā)生,可作為本病診斷的重要線索。
至今尚沒有統(tǒng)一的Kartagener綜合征治療方案,且無有效的促進纖毛清除功能恢復的藥物,故主要是對癥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KS患者治療目標應為避免感染及控制患者心、肺疾病的進展。急性感染期:應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可根據(jù)患者痰培養(yǎng)結果明確致病菌后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在常規(guī)保守治療無效情況下,特別是在細菌耐藥或嚴重鼻息肉時,需外科手術治療。對于局限性支氣管擴張者可考慮肺葉肺段切除[8-9]。非急性感染期:應加強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防止感染急性加重。Gupta S,等[10]強調接種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預防呼吸道感染,同時可行外科治療如鼓膜置管、內窺鏡鼻竇手術,減少鼻竇反復感染,改善呼吸道癥狀。但也有報道認為手術效果不理想,推薦局部保守治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