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瑞士特約、特派記者 趙庭璟 劉欣
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次會議正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一些特殊因素讓這次會議顯得尤為特殊。聯(lián)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是規(guī)模僅次于美國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的聯(lián)合國機構,是世界最重要的外交舞臺之一。近日,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大使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選舉、人權及疫情等相關問題做了深入解讀,他表示,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對國際事務的參與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實在?!耙咔槭侨祟惞餐臄橙??!标愋裨趯TL結束時表示,向相關國家伸出援助之手是中國的責任。當?shù)貢r間7日,他在會見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通報中國政府決定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中方此舉得到高度贊賞。
談WIPO總干事選舉:不是“挫敗”,而是新的起點
環(huán)球時報:長期在WIPO任職的王彬穎女士未能當選總干事,對此您怎么看?
陳旭:首先我們祝賀新加坡候選人鄧鴻森先生當選,同時我也要感謝那些給我們支持的協(xié)調委員會成員國。去年年底以來,美國一些媒體就連篇累牘地指責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和實踐。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等官員也對中方橫加指責。美國千方百計阻攔我們的候選人勝出。選前幾天,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在媒體發(fā)長文,再次對中國橫加指責。透過這些跡象,我們對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是有預期的。
環(huán)球時報:可能會有部分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中國的“挫敗”,您怎么看?
陳旭:選舉結果揭曉后,我剛出會場,好多記者就圍上來問“你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不是一個挫敗”或“中國代表團是不是感到非常失望”。我認為結果不能簡單歸結為“失望”或“挫敗”。我們參與競選本身就顯示出中國愿意以更積極的姿態(tài)為多邊合作做出更大貢獻,這反映出中國建設性的意愿。這次未能當選也不等于我們與WIPO的合作“畫上句號”,相反,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作為一個知識產權和創(chuàng)新大國,中國會繼續(xù)以積極和建設性的姿態(tài)加強與WIPO的合作,共同推進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有這方面的愿望和信心。
談人權:人權高專訪華不應在西方施壓下進行
環(huán)球時報:近年來,一些反華勢力在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對此,我們做了哪些應對工作?
陳旭:這些無端攻擊近幾年可以說是起起伏伏,從來就沒有消停過,只是表現(xiàn)手法有所不同。我們的奮斗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讓中國老百姓太太平平過更好的日子,但總有一些人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希望中國發(fā)展壯大,我們對此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在人權理事會的工作基本上是幾個方面:第一是推動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我們的立場是一以貫之的。第二是有力反擊無理攻擊。大家也注意到,某些西方國家每次都會搞一些聯(lián)合的反華行動,比如給人權理事會主席或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人權高專)發(fā)所謂的“聯(lián)名信”,或在人權理事會搞“共同發(fā)言”,對中國人權政策和實踐進行無端指責,對此我們必須予以有力還擊,以正視聽。第三,我們會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其他國別議題的審議。你們可能注意到了,人權高專在議題二的開場講話里面就提到30多個國家,西方國家會針對發(fā)展中國家搞很多決議。我們一直反對拿人權做幌子來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把人權當成政治工具,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會跟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起來捍衛(wèi)我們共同的利益。我們一直是本著一種公開、開放、建設性的姿態(tài),隨時準備進行有實質意義的對話。我們并不是對人權問題“過敏”。我對歐洲人、對美國人也多次強調這一點。我們愿意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方式,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但我們堅決反對拿人權作為一種工具,來點名羞辱、公開施壓。
環(huán)球時報:一些西方國家經常針對中國遞交“聯(lián)名信”或所謂的“共同發(fā)言”,對此,您對聯(lián)合國人權特別報告員有哪些建議?
陳旭:怎樣讓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沿著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軌道正常運行,是我們與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話題。聯(lián)合國任命了很多特別報告員,我認為人權理事會的運行應當按照行為準則來行事,而不是靠聽一些“小道消息”來決定政策方向,特別報告員應當更加重視會員國提供的權威真實的信息。其實,
不光是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包括一些歐洲國家也認識到某些特別報告員的所作所為有問題。我們會經常以不同方式來提醒他們要更重視會員國的意見,我覺得還是起到一定作用。我們會關注下一步的情況,如果他們還是這樣一意孤行,我們也會考慮進一步的行動。
環(huán)球時報:關于中國人權領域的真實情況,駐日內瓦代表團是怎樣跟一些抱有偏見的國家溝通的?
陳旭:我在很多場合接觸過很多國家的外交官,應當說國際上對于中國人權狀況的共識在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人權事業(yè)確實取得巨大成就。否則你很難想象中國的GDP在改革開放40年后就成為世界第二,你很難想象一個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地方,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產力會得到如此大的激發(fā)。但總有一些國家抱有偏見,從骨子里不認可我們的制度,總是從意識形態(tài)或地緣政治角度評價我們的所作所為,無論我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要受到指責。我覺得這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我們也堅決不能接受。
各方意見看法不同,是正?,F(xiàn)象。每次人權理事會都會有交鋒,同時我們也是保持正常交流的,可以隨時打電話,隨時約見面,我到他那里去,或者他到我這里來都可以。我們會本著建設性的態(tài)度跟對方開誠布公、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畢竟外交官是要解決問題的。我們也會告訴對方,如果你要搞對抗,那就奉陪到底。大家也看到每年某些西方國家總是會在人權議題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指手畫腳,搞“麥克風式外交”,把分歧公開化,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是要堅決反擊的。
環(huán)球時報:中方歡迎人權高專巴切萊特今年訪問中國,包括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目前溝通進展如何?
陳旭:中國去年就邀請巴切萊特訪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成行。其實聯(lián)合國人權高專訪華也不是第一次,前任人權高專也曾多次到過中國,我們跟巴切萊特的團隊正在就具體事宜密切溝通。
去年一些西方國家也在推動人權高專訪華,他們在所謂“共同發(fā)言”或“聯(lián)名信”中都有這些內容。我們也跟這些國家表明態(tài)度,人權高專有自身的職責,有獨立的研判,具體怎么安排應該跟中方多溝通,否則的話訪問就不能算是人權高專自己的訪問。如果是在某些西方國家的壓力之下進行訪問,我們也不能接受。所以,要給人權高專創(chuàng)造一個充分信任的空間來跟中方商討這件事。當然,現(xiàn)在新冠病毒的影響增添了一些復雜因素,但我們已做好隨時接待巴切萊特訪華的準備。我們正在共同努力,朝著年內訪問的目標努力。
談疫情:各方贊賞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
環(huán)球時報:我們注意到,疫情也在歐洲蔓延,但萬國宮里幾乎沒人戴口罩,您來參會有沒有感到緊張?
陳旭:目前大家倒沒有太過緊張。戴不戴口罩的問題,瑞士這邊一方面是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專業(yè)性的建議,再就是根據(jù)聯(lián)邦政府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采取相應措施。隨著疫情發(fā)展,聯(lián)合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減少會議規(guī)模、取消邊會、會場放置消毒洗手液等,在會場里大家相處還是比較自如,跟平時沒有什么很明顯的區(qū)別。
環(huán)球時報:其他國家使節(jié)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怎么評價?
陳旭:無論是非洲的、拉美的還是歐洲的國家代表,甚至包括美國在內,傳遞給我的信息里有兩條是普遍性的:首先表示團結和支持,然后贊賞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不但讓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給其他國家防控疫情創(chuàng)造出有利條件,爭取了時間。一些國際媒體也在關心:中國除把自己的事情做得非常好外,有沒有考慮也幫助那些醫(yī)療體系薄弱的國家?我們確實有考慮——不但要管好自己的事情,而且還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隨時隨地伸出援助之手。事實上,我們已做了一些事情,如給伊朗和非洲國家提供一些防護用品和檢測試劑,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除傳統(tǒng)的友好外,還是出于一個共同的認知: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