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
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名為“2019臺灣‘邦交國國際保護與強化倡議法案”(簡稱“臺北法案”),由于去年10月參議院已對該法案完成審查,而且目前兩院版本基本一致,只需微調。這意味著“臺北法案”可能很快就會送交美國總統(tǒng)簽署。
“臺北法案”是美國親臺勢力和民進黨當局一手炮制的,內容主要是表達美國支持民進黨當局維持現(xiàn)有“邦交”關系,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推動美國行政部門與民進黨當局商談經(jīng)貿(mào)協(xié)議。其中,美國親臺勢力在法案中第一次明確提出運用美國的影響力,根據(jù)其他國家調整與臺灣關系的情況,增加或減少與該國的經(jīng)濟、安全、外交交往。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臺獨”路線,美國親臺勢力在“臺北法案”中使用“國家”“總統(tǒng)”等字眼指涉臺灣及其執(zhí)政者,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釁意味濃厚。
“臺北法案”的通過反映了美國一批頑固親臺勢力加大干預臺灣問題、挑釁國際一中框架的圖謀。這與2018年以來美國通過“與臺灣交往法”,或是在“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年度“國防授權法”中夾帶涉臺內容如出一轍。目前美國會還在推動制定“臺灣保證法”“臺灣使節(jié)法”“臺灣主權象征法案”等,這些法案繼續(xù)鼓吹提升美國與臺灣的政治、軍事、安全與經(jīng)濟關系,為民進黨當局“臺獨”施政撐腰打氣,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這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也是中國與任何國家建立和發(fā)展關系的前提與基礎。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1979年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與中國建交,此后一直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如今美國卻恐嚇、阻止相關國家與中國發(fā)展正常國家關系,完全是將美國霸權凌駕于他國利益之上的做法。
一個中國原則在當今世界受到普遍承認和接受,臺灣問題作為中國內政問題的格局繼續(xù)鞏固,國際社會反對“臺獨”勢力破壞臺海和平穩(wěn)定,中國政府有能力、有意志、有決心遏制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包括對美國介入的“臺獨”重大事變,這是當前美國需要認清和把握的形勢。
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將臺海和平穩(wěn)定視為自身的利益,如今卻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政策立場,以各種方式虛化“一中政策”,頻繁并加碼打“臺灣牌”,對中美關系十分有害,絕不利于臺海形勢穩(wěn)定。美國應立即停止推動涉臺議案,停止插手臺灣問題,以免進一步損害臺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
民進黨當局利用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戰(zhàn)略競爭對手、中美戰(zhàn)略競爭加劇,希望美國強化對華圍堵的第一島鏈,從中發(fā)揮臺灣作為樞紐的作用,主動靠前充當美國戰(zhàn)略棋子。
近兩年來,民進黨當局是美國接二連三炮制涉臺法案的重要推手,一些議案的方向與內容很顯然體現(xiàn)了民進黨的“臺獨”盤算。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從法律和政策上推動“去中國化”政策,加大限制和割裂兩岸交流往來,“臺獨”分裂活動逐步升級。在此過程中,美國公開充當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的保護傘,發(fā)出錯誤信號,助長島內一些政治勢力以美國為靠山“謀獨”的幻想。
中國大陸立場明確,只要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系緊張動蕩,損害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美國先前多項涉臺立法沒有給島內民眾帶來求和平、求穩(wěn)定和求發(fā)展的任何實質利益,反而不斷累積臺海不穩(wěn)定因素,增大兩岸關系對立對抗。美國與民進黨當局相互勾連,已引發(fā)島內民眾對臺灣淪為美國“籌碼”、最終深受其害的憂慮。
“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中國大陸保持對“臺獨”勢力的強大震懾和應變處理的決心能力,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深重禍害。試想,在歷史重大轉折關頭,美國有抽身的余地,臺灣有嗎?▲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臺美關系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