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集報界,今年66歲的張雪根可是一位出了名的民間藏家,雖然他的集報起步于1996年,算是比較晚的,但他的“實力”令不少業(yè)內人士羨慕不已,不僅是因為他家里收藏的老報、老刊、老書數(shù)量達到2萬多種,更多原因是因為他收藏了很多堪稱第一的老報紙等不少寶貝。近日,張雪根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不少“鎮(zhèn)館之寶”。
最近他整理出了6種版本的《中國報學史》,跨度達91年。《中國報學史》是戈公振的新聞經(jīng)典著作,最早的一本是1928年10月出版的精裝本,當時是從拍賣公司底價拍得。
張雪根的客廳和書房的書柜里,滿滿的都是書籍和文件夾,這次是首次向媒體公布最有分量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tǒng)年間出版發(fā)行的老報刊100余種藏品。此外還有民國報紙、雜志800余種,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報紙1萬余種,光新聞類的書就有300多種。
集報人走過的路不外乎這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入門,需要搜集上萬種報紙,實現(xiàn)“低成本擴張”。接下去就需要策略了,張雪根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攀登之路,那就是關注晚清、民國老報紙的搜集,尤其關注民國小報的集藏與研究,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2011年12月4日,在北京某拍賣公司舉辦的古籍善本“藏書報”專場拍賣會上,張雪根委托友人幾經(jīng)角逐,一舉拍得4份晚清《京報》、一塊聚興報房《京報》房牌匾和一個聚升報房《京報》房掛包,遂了自己一個心愿。不僅如此,他還收藏了一份辛亥革命時期上海出版的《光復報》,該報于1911年11月4日創(chuàng)刊,每日午間出版,白紙楷書單面石印,印刷十分精美。“這張報紙代表著清朝的覆滅,民國的起源?!睆堁└詹貓蠹堄袀€特點,主要是各類報紙的創(chuàng)刊號、終刊號、試刊號、特刊號、重大事件、號外等。
(摘自《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