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誰沒哭過?。?/p>
嗯,誰都哭過,可有一種哭,猝不及防、毫無預料,忽如一陣急雨,瞬間就沖垮了理智的防線。而這突然的痛哭流涕,有時因為人生的變故,有時因為有人的離去,有時卻僅僅因為一首歌、一本書、一個電影……
那些痛哭流涕的瞬間,你可否還記得?
貼吧:哭過,在不同的時刻
是橙子嗷:初三的時候奶奶走了。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聽到她去世的消息之后,我不知道為什么異常冷靜,在殯儀館門口微笑地接待親戚朋友,甚至因為第二天要上學而在棺材前搬了張桌子寫上了作業(yè)。有親戚問我,哭了嗎?我笑著故作輕松地回答,沒有哭,然后繼續(xù)寫作業(yè)。第二天晚上,寄宿在姨媽家。我一個人在房里寫作業(yè),突然淡定地跑去給房間門上了鎖,然后突然把臉埋在被窩里,失聲痛哭,哭得快要昏厥。一個小時后,擦干眼淚,像是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我不想在旁人面前展現我的脆弱,與我毫不相關的人,為什么要刻意顯示出自己對親人的愛。一年后,我方能意識到,奶奶已經不在我身邊,卻又從未離去。
嘗著蜜糖:看《假如愛有天意》的電影時,真是哭成狗啊,我準備的小零食都沒吃上……當陽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當朦朧的月光出現時,我想起了你,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發(fā)現你喜歡的人,也正好喜歡著你。
森小木:有次晚自習玩手機,看余秋雨的一篇文章《門孔》,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淚眼蒙眬中抬頭,迎面對上窗外班主任投來的深邃而充滿關懷的目光……
無名氏:首都機場航站樓海關口跟我爸告別的時候,唉,又要走了。每次回來見到我爸,他頭上的白發(fā)都比上一次多。當你無力改變什么只能任由它發(fā)展的時候,哭得最絕望吧。
林十四:失戀的時候,我覺得大街上每一首傷心的情歌都是放給我聽的,聽了就難過。
心d海:看《巴黎圣母院》,看到艾絲美拉達跟失散了快20年的母親相認后僅僅跟她相聚了短暫時間,艾絲美拉達就被抓走處以絞刑。她的母親沒法保護她,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抓走,傷心過度猝死。那給我哭的,難受了一個小時!
故事一:這就是我
總有人替你記得心中的孤島
文/林羽安
放映廳里只有熒幕散發(fā)出柔和的光芒,伴隨著1900的溫柔語調,此刻,這座大廳里響起一陣陣壓抑著的啜泣聲,我知道聲音的主人大多是像我這樣一個人來的。安謐的黑暗成了每個人的保護傘,輕柔地將我們環(huán)抱其中,此刻,時間允許我們忘記現實,將全部情感與電影融為一體。
這是我第十二次看《海上鋼琴師》,熟悉得甚至可以說出每一個接下來要發(fā)生的情節(jié)。這部我出生那年上映的老電影,總可以在難過時給予我最柔軟的治愈。還記得五年級時父親推薦我看這部電影時,我在1900與麥克斯的最后對話里放聲大哭,那時我并不能明白為什么面對好友的一再勸慰,1900寧愿選擇與維吉尼亞號一同消失在海上,而不是下船去迎接新生活。
我哭,只是因為那個有趣的鋼琴天才1900消失了,因為麥克斯只能尊重摯友選擇死亡的決定。
初中時,一個落雪的下午,我在1900小心翼翼用無線電打電話卻被對方粗魯打斷時突然哭了出來。船上人都深知1900的溫柔、獨特,還有點小怪癖,但電話那頭并不如此。就像我們都渴望成為溫柔的人并被友好相待,但現實并非這樣,在新學校有些孤獨的我在那一刻替1900委屈,擦去眼淚時我又欣慰于1900并不會因此悲傷,而我也該樂觀起來。
而這一次的我也和高中時一樣在片尾哭了出來,1900雙眼微紅,聲音卻一如既往的平淡柔和,他緩緩說著:“陸地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過于漂亮的女人,過于濃的香水,琴鍵過多的鋼琴……你們怎么能在那么多選擇中只選擇一個?這樣的鋼琴我彈不了……”
坐在他對面的麥克斯無聲落淚,1900聲音微顫,嘴角扯出一個并不好看的笑容,而坐在熒幕前的我們在他的話語中早已泣不成聲。聲聲啜泣融進黑暗中,書上說人間喜樂并不互通,但或許孤獨可以。這也是我一直愛著這部電影的原因,它太像是一部給大孩子看的童話。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轉念想,或許孤獨有時可以成為治愈我們的良藥,我們陸地上的人總是在盼望著下個季節(jié)的到來,這些急躁、不安、壓力包圍著我們,1900卻告訴我們別擔心,你終會尋得可以寬慰自己的那座孤島,即便曾經舍棄,仍舊可以返航。
所以電影結束以后,那些在黑暗中壓抑啜泣的陌生人啊,他們都像我一般深吸口氣,迎著燈光走出影廳,腳步不疾不徐,卻比來時更加堅定。
看書、看電影時哭起來是種什么體驗?
一邊看一邊忍不住想自己的事兒,越想越難受。
淚點低,哭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可也止不住啊,還勸不好。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看那些感人的電影,就能光明正大地哭了。
我看書都在家,看電影都坐后排……主要是有一次在圖書館看書看得直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圖書館阿姨嚇得差點沒給我媽打電話。
淚目的莫言:
看書講究的就是個投入,就連大作家莫言小時候也和你我一樣,沉浸在書里不能自拔。一次他讀歐陽山的《三家巷》,當讀到他愛慕的女主人公區(qū)桃犧牲時,竟趴在牛欄里哭得昏天黑地。老師聽說了,道:“這孩子,太復雜,長大咋辦呀?”(能咋辦???!也就得了個諾貝爾文學獎唄……)
故事二:夢想與現實
第八種格調的人生
“如果與你談起理想,請別輕易笑我荒唐?!?/p>
文/花澤明
清晨的霧氣還沒完全散去,我就擠在熙熙攘攘的公交站牌下,依舊是來不及吃早餐的一天,只想著待會兒上車能有個好位置。
耳機里傳來熟悉的歌聲:飄渺無依,淪為宇宙中一顆沙……十二分努力,學不會所謂得體,又何必無稽,為我的平庸而道惋惜。
初聽時,以為就是唱給自己的,字字誅心。曾經誰沒有遠大的理想呢,可如今夜半時分,觥籌交錯間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秀遍g才明白人間實苦,大多數人都是寂寂無名的小角色,碌碌無為地走過一生。人間的煙火氣慢慢消磨了曾經明媚耀眼的容顏,也殆盡了心臟中跳動的溫度,習慣了一成不變的日子,竟不覺得奮斗與挑戰(zhàn)是值得雀躍的事情。
車上一路顛簸,歌聲依舊動聽:王子公主牽手死在童話劇,多可惜,悲壯如此,仍有人孤勇地來去……
也許,也許信奉理想也并不一定是要朝著自己生命軌跡相反的方向奔跑,而是學著努力接受現在,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燃起斗志,用一腔孤勇,為現在,為理想,為生命。
曾經還孩子氣地想堅持著不為稻粱謀,只一心尋找屬于自己的桃花源,可人總是這么脆弱敏感,曾經那個理想化的未來或許遙不可及,但是眼前的茍且也可以充滿詩意和無限憧憬吧。
只是不經意間與朋友提起過去的事情,總是忍不住紅了眼眶,為著理想那么不顧一切的昨日當年。下了車,輕撫去眼眶的濕潤,霧氣散去,未來你好。
理想和現實,哪個更容易惹人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為理想拼搏的辛苦、現實中暖人的瞬間,都有讓人熱淚盈眶的那一刻。
鏈接一:
小博君:人的崩潰可能就是一個瞬間,不管是成年人為生活還是學生們?yōu)閷W習,壓力悄悄地、慢慢地積攢下來,一個不起眼的小事兒就引發(fā)了爆點。崩潰痛哭的寶寶們,抱抱。
夏天的一個深夜,杭州某路口,交警攔下一位騎車逆行的年輕人。他下車后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女友暫時回不去了。誰知電話一掛,手機就被他摔在地上。他蹲在路邊嚎啕大哭說,一邊是公司催他加班,一邊是女友催他回家送鑰匙,他想快點趕時間。情緒失控的他甚至跪在地上求交警放過他,在交警的安慰下,年輕人情緒慢慢穩(wěn)定下來,跟交警道歉,承認自己逆行的錯誤。
鏈接二:
小博君:暖哭。誰說人間不值得?
23歲女孩騎電動車時被一混凝土攪拌車卷入輪下,62歲環(huán)衛(wèi)工大爺急忙將女孩拽,抱著嚇壞痛哭的女孩,用手捂著她的眼睛,不讓她看被軋的腳,大爺哽咽:只想著把人救下來,誰家沒有孩子?
故事三:親愛的你
相? 遇
文/鹿珥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身體一直都不太好,脾氣暴躁,性格也十分古怪??墒菭敔斠恢倍己芗毿臏厝岬卣疹欀棠?,兩個人感情很好,常常吃完飯,就會手牽著手出去散步,爺爺會拎個小板凳,奶奶走累了,爺爺就放下來給她坐一坐。奶奶想吃什么,爺爺也會盡量滿足她。
爺爺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個溫柔善良的人,小時候我并不能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但是,我卻從他們身上,明白了什么叫做責任,什么又叫做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奶奶去世不過三年,爺爺也跟著走了。
我回去的那天,剛好趕上見到爺爺最后一面,瘦骨嶙峋,眼窩深陷,可腰桿還是挺得筆直,身上穿的,還是那件穿了很多年的煙灰色絲質襯衣。
我站在門口,光看著,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喊了一聲爺爺,拉著爺爺的手,爺爺聽到我的聲音拼命掙扎著想要說什么,卻還是什么都沒說出口,最后眼神落在了門口。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到了奶奶,但他看著的地方,是奶奶曾經常常坐著曬太陽的位置。
爺爺走后,我很久沒有因為想念他們而哭過了,那天和朋友去看《我和我的祖國》,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因為研發(fā)原子彈的保密工作,和心愛的女孩生死別離。我看著他們在茫茫人海里消失,人頭攢動卻再也看不到對方的臉,突然淚濕了眼角。爺爺奶奶,我想你們。
過去的日子,如今已遙遠得像一場夢,我只希望爺爺奶奶在天國,能幸福地一起生活,遠離病痛,沒有傷悲。
總有一個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用心愛著你
吃飯的時候,媽媽突然想試探一下孩子,于是故意把孩子最愛吃的香腸,夾到了自己碗里。本以為孩子會不高興,可沒想到,小女孩兒的反應卻是——把自己碗里所有的香腸,都夾給了媽媽。她說:“因為媽媽是我最愛的人?!?/p>
在江西省的黃泥小學,老師章站亮每個月自費買菜給孩子們義務加餐,被孩子們稱為“廚神爸爸”,放學后的午飯時間孩子們和章老師一起生火做飯,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生活里,哪句話曾戳中過你
高三的時候失戀分手,抑郁癥,我媽說:算命的都說媽媽能活到90歲,媽媽一直照顧你,寶貝不哭。
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你這么擅長安慰他人,一定度過了很多自己安慰自己的日子吧。
回家了沒?來看看奶奶吧,奶奶家也裝了網線。
不用躲的,爸已經看不清手機上的字了(我手機上QQ來了消息,我把手機側到一旁)。
電影里,那些讓人痛哭流涕的經典
《東京物語》:
這個城市這么大,一不小心走散了,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了。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一部紀錄片,以韓國小山村的自然景色為背景,講述像戀人一樣度過76年的“肉麻情侶”老夫婦甜蜜生活的場景,突然的離別讓人潸然淚下,因為是真實的紀錄片所以更加讓看的人感動和心酸。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夢想是自由的,但是實現夢想,度過幸福一生的人少之又少。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曾經想征服全世界,到最后才發(fā)現,這世界的點點滴滴都是你。
《熔爐》: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心理學解讀:聽歌、看書、看電影時我們?yōu)槭裁磿蓿?/p>
每一部能夠吸引我們的電影、每一本書、每一首歌中,總能夠找到一個和我們很像的人、相似的情節(jié)、觸動自己的歌詞……我們借著“別人”的故事去看自己的內心。在漆黑的電影院里,沉浸在歌兒里、一本書的故事里,我們的情感也隨之不斷地變化、流動。我們可以帶著無限的想象去讓自己的心打開,去感覺,去享受,內心的防線被打開,自己的情緒移情到電影和書中的人物中,觸及到自己心底情感敏感、薄弱的地方,自然就容易真情流露。這也就是所說的,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淚。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