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松 李保振 王旭東 楊 光
(1. 海洋石油高效開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28; 2.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28 )
自提出氣驅提高采收率技術以來,國內外開展了大量的CO2驅室內研究和礦場試驗[1],研究表明,在高壓條件下,原油溶解CO2后可以使原油體積膨脹,原油體積可增加10%~30%;注入CO2可使原油黏度降低1~2個數(shù)量級,原油越黏,其黏度下降幅度越大;CO2與原油通過汽化作用形成多次接觸,在驅替前緣形成混相,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輕烴。很多實施效果很好的混相驅項目,實際上并未達到完全混相,只是部分混相或近混相[2]。與混相驅相比,非純CO2近混相驅大大降低了對地層壓力、注入氣純度和原油性質的要求,因此,探索非純CO2近混相驅機理和應用可行性研究更有實際意義。2001年,Dong等對CO2近混相驅可行性進行了實驗研究[3],將操作壓力由混相降低至近混相區(qū)域,最終采收率并無明顯降低。尚寶兵 等[4]研究了雜質氣體對二氧化碳驅最小混相壓力和原油物性的影響。張賢松 等[5]研究了非純CO2最佳近混相驅的控制條件。楊勝來 等[6]、陳浩 等[7]開展了油藏產(chǎn)出氣回注的可行性和注入方式實驗研究,Parvazdavani[8]從室內到油藏規(guī)模模擬研究了近混相驅的可行性,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目前對CO2近混相驅驅油機理和應用效果的研究不多[9-12],專門對非純CO2近混相驅的研究則更少[13-14]。
渤海油田發(fā)現(xiàn)了富含CO2的低滲H油藏[5],該油藏地層壓力為31.96 MPa,地層溫度為112.1 ℃,油層厚度大,巖性復雜,孔喉半徑小(0.03~0.09 μm),非均質性強,物性變化大,注水效果比較差;產(chǎn)出氣含有40%~90%的CO2,平均含量約為60%。本文以H油藏為例,以物理模擬實驗為基礎,結合數(shù)值模擬,研究了非純CO2近混相驅主要驅油機理及其對采收率的貢獻,優(yōu)化研究了非純CO2近混相驅的注氣時機、注氣純度、注氣速度等,并分析對比了CO2近混相驅、水驅和衰竭開采等3種開發(fā)方式的效果。
細管實驗是測定CO2與地層原油最小混相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分別進行了CO2純度為 100%、80%、55%等3種氣樣在不同壓力下的細管實驗[5]。實驗油樣為H油藏5 井的地面脫氣原油樣品,實驗氣樣為地面分離器氣樣,按氣油比復配地層油,實驗溫度為112.1 ℃。設計不同實驗壓力點,用多功能巖心驅替系統(tǒng)進行長細管的驅替實驗,測量各個壓力點下的驅油效率,最后做出壓力與驅油效率關系曲線,求出最小混相壓力。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維長細管實驗模型,網(wǎng)格劃分為120×1×1,X方向網(wǎng)格步長為10 cm,Y和Z方向均為1 cm;在網(wǎng)格初始端和末端各有一口注入井和生產(chǎn)井。以純CO2驅實驗為例,在已有實驗壓力數(shù)據(jù)基礎上加密壓力點,選擇22、25和32 MPa進行擬合,確定最小混相壓力為30.95 MPa,與細管實驗結果誤差小于10%。
根據(jù)流體室內PVT實驗數(shù)據(jù),選用ECLIPSE軟件提供的PR3狀態(tài)方程來建立流體系統(tǒng),實驗模擬液相相對體積、密度、原油溶解氣油比、氣液體積系數(shù)、偏差因子等多個參數(shù)。為簡化和減少運算時間,根據(jù)物理化學性質把N2與甲烷合并成一個組分,再把組分中含量少、影響小的組分合并,最終劈分為7 個油氣擬組分(表1)。經(jīng)組分模擬計算,飽和壓力為18.01 MPa,與實測飽和壓力(17.92 MPa)的誤差為 0.50%;飽和壓力下計算密度為0. 683 3 g/cm3,與實測密度(0.679 8 g/cm3)的誤差為 0.51%。計算結果表明,流體PVT能夠反映油藏的流體性質,可為ECLIPSE 300組分模擬器提供可靠的油藏流體特性參數(shù),為下文CO2驅油機理定量化研究打好基礎。
表1 細管模擬流體擬組分
不同于混相驅,整體達到混相狀態(tài),近混相驅只有部分達到混相,其余部分只是近混相或非混相。為定量研究非純CO2近混相驅油機理,將驅替過程劃分為3個不同的驅替階段(圖1):頂替段,僅通過注氣頂替產(chǎn)出原油的階段;混合段,從氣體進入原油與之保持單相,至出現(xiàn)氣液兩相的產(chǎn)油階段;突破段,出現(xiàn)氣液兩相至注氣1.2 PV結束的產(chǎn)油階段。
圖1 CO2氣驅全過程階段劃分示意圖
對于海上低滲H油藏,其最佳近混相驅對應的CO2純度下限為64%[5]。選取CO2純度分別為100%(混相驅)、85%和70%(近混相驅)、55%和40%(非混相驅),利用ECLIPSE 軟件研究不同純度CO2氣驅1.2 PV(孔隙體積)的各階段采收率和階段采收率貢獻等。
頂替段產(chǎn)出油未受到氣體的溶解、擴散等作用,該階段驅油機理以體積膨脹作用為主。隨著CO2純度的降低,總采收率有明顯下降,這是因為驅替類型從混相驅逐漸過渡到近混相驅和非混相驅(圖2)。 不同CO2純度下,頂替段驅油效率并無明顯差異,均在50%~55%,分析認為CO2純度的差異對體積膨脹作用機理影響不大。頂替段近混相驅采收率貢獻為60%左右,非混相驅稍高(65%左右),混相驅最低(55%左右)。
圖2 不同CO2純度下頂替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貢獻
混合段的原油組分隨注入氣溶解而不斷變化,該階段產(chǎn)油主要通過注入氣的擴散、溶解作用,原油密度下降,黏度降低,流動性得到改善。不同CO2純度條件下,混合段驅油效率出現(xiàn)了明顯差異(圖3)?;旌隙悟層托示S持在50%~70%,之后快速下降至非混相驅的25%左右?;旌隙尾墒章蕪幕煜囹尩?0%左右,緩慢下降到近混相驅的30%左右,再快速下降到非混相驅的12%左右。分析認為,以CH4為主的雜質氣體,明顯降低了CO2在原油中溶解擴散的能力,加劇了黏性指進現(xiàn)象,使油氣混合帶變窄。
圖3 不同CO2純度下混合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貢獻
突破段的產(chǎn)油主要通過注入氣的抽提作用,CO2蒸發(fā)使原油大量收縮,原油被萃取形成CO2富氣相。由于純 CO2下為混相驅,原油主要在頂替段和混合段采出,剩余油在抽提作用下,階段驅油效率最高,達到55%。隨著CO2純度的下降,突破段采收率越來越高,但驅油效率從55%左右逐漸下降到40%左右(圖4)。當CO2純度處于85%~70%,驅替類型為近混相,抽提作用比較強烈,突破段驅油效率保持在50%左右,階段采收率提高到10%左右。
圖4 不同CO2純度下突破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貢獻
根據(jù)海上低滲油藏H地質油藏特征建立油藏數(shù)值模型,縱向上設置3層,網(wǎng)格劃分為20×20×3,網(wǎng)格尺寸為10 m×10 m×20 m。地層壓力31.96 MPa,含油飽和度為60%,其他主要模型參數(shù)見表2。運用數(shù)值模擬、油藏工程等方法,分別優(yōu)化注氣時機、注氣純度和注氣速度等注氣參數(shù),為CO2近混相驅高效開發(fā)提供技術依據(jù)。
表2 典型低滲油藏H數(shù)值模擬模型物性參數(shù)
通常情況下,氣驅采用同步注氣方式,但近混相驅與地層壓力密切相關,采取超前注氣可以提高地層壓力,有利于提高非純CO2與原油之間的近混相程度。分別設計了超前注氣6個月、超前注氣3個月、同步注氣及滯后注氣3個月等方案,數(shù)值模擬得到各注氣時機下采出程度變化規(guī)律(圖5)。研究結果表明,與同步注氣方式相比,超前注氣方式累計采出程度最高,而滯后注氣3個月的采出程度比同步注氣下降了1.7%。分析認為超前注氣增大了地層壓力,可提高注入氣與原油之間的近混相程度[15]。因此,較理想的注氣時機優(yōu)選為超前注氣6個月。
圖5 不同注氣時機的采出程度對比
設計CO2純度分別為100%、90%、80%、60%和40%,數(shù)值模擬計算不同純度下10 a的采出程度,結果(圖6)表明,隨著CO2純度的提高,采出程度逐漸增加,純度為80%時(近混相驅)采出程度比純度為40%時(非混相驅)提高了12.53個百分點,可見CO2近混相驅開發(fā)效果明顯好于非混相驅。此外,CO2純度100%時(混相驅)的采出程度比純度80%條件下僅提高了3.88個百分點,提高幅度有限,這說明近混相驅效果與混相驅較接近。考慮到進一步分離提純CO2的操作難度和成本,優(yōu)選CO2純度為80%。
圖6 不同CO2純度下采出程度對比
保持CO2純度為80%,設計年注入孔隙體積倍數(shù)(HCPV)分別為0.06、0.08、0.10、0.12等注氣速度方案,數(shù)值模擬計算CO2近混相驅開發(fā)10 a的采出程度。計算結果(圖7)表明,隨著注氣速度提高,采出程度逐漸增大;當注氣速度提高到0.10 HCPV/a以后,采出程度比較接近,而且遠高于注氣速度為0.06 HCPV/a時采出程度。分析認為,增大注氣速度會提高壓力,有利于提高CO2驅近混相程度,使開發(fā)效果變好,但同時也會帶來壓力過高導致注入性困難與加大氣體竄流等風險性,因此,確定CO2近混相驅的合理注氣速度為0.08 HCPV/a。
圖7 不同注氣速度下采出程度對比
采用上述優(yōu)化后參數(shù):CO2純度為80%,注氣速度為0.08 HCPV/a,注氣時機為超前注氣6個月,設計 CO2近混相驅、水驅和衰竭開采3種開發(fā)方式,數(shù)值模擬計算3種開發(fā)方式下10 a開發(fā)期內的采出程度,計算結果見圖8。從圖8可以看出, 開發(fā)10 a CO2近混相驅采出程度高達58.28%,比水驅提高了17.67個百分點,衰竭開采采出程度僅為25.32%,開發(fā)效果最差。因此,H油田采用非純CO2近混相驅可獲得更好的開發(fā)效果。
圖8 不同開采方式采出程度對比
1) 將CO2氣驅全過程劃分為頂替段、混合段及突破段3個階段,頂替段以體積膨脹為主,膨脹作用貢獻采收率在60%左右;混合段以CO2擴散降黏為主,降黏作用貢獻采收率在30%左右;突破段主要機理為抽提作用,貢獻采收率在10%左右。
2) 低滲H油藏優(yōu)化注氣參數(shù)為 CO2純度80%,注氣速度0.08 HCPV/a,超前注氣6個月。該油藏數(shù)值模擬采出程度CO2近混相驅效果最好,比水驅提高了17.67個百分點,比衰竭開發(fā)方式(采出程度為25.32%)提高了32.96個百分點。因此,H油藏采用CO2近混相驅可以取得較好的開發(f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