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武
在教育領(lǐng)域的表彰大會上,往往聽到“為學生奉獻愛心”的贊辭,不少人也常把“奉獻”二字掛在嘴邊。誠然,奉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值得敬佩。然而,為學生“奉獻愛心”卻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要奉獻毫無功利色彩的愛心,并不那么容易。
例如,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實行題海戰(zhàn)術(shù),每天和學生一起加班加點,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累壞身體。這算不算奉獻愛心?必須承認,這種做法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好處,因為考試成績關(guān)系到他們的前途和命運。但它是以剝奪學生休息的權(quán)利、摧殘學生和教師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這表面上是為學生,實際上摻雜著為教師自己的因素。
每當筆者聽到某位教師慷慨激昂地介紹自己廢寢忘食、不顧家庭甚至帶病工作的“先進事跡”時,便會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悲哀——為學生,也為他(她)本人。他們這樣做,與其說是奉獻愛心,不如說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在“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環(huán)境下,如果不這樣做,自己所代學科的考試成績就可能落在別人后面。這不僅有損個人的聲譽,還會影響今后的評職晉級。可以說,應試教育帶來的殘酷競爭,不但使學生失去了自由和歡樂,而且扭曲了教師的靈魂。在我看來,教師只要屈從于應試的壓力而置學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顧,加重他們的課業(yè)負擔,就不要奢談為學生“奉獻愛心”。教師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付出,總比不負責任要好,但這似乎并不能上升到“奉獻愛心”,甚至被譽為“無私奉獻”的高度,更不值得大力提倡。竊以為,教師若真正為學生奉獻愛心,就應該從關(guān)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做起,必須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而不應該靠侵占學生的課余時間來彌補課內(nèi)的欠缺和低效,用打“疲勞戰(zhàn)”的方法來“取勝”。
當我們在談論“奉獻愛心”時,必須弄清什么是真正的愛。否則,“奉獻愛心”只會成為空洞的口號,甚至“愛”“害”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