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北日報記者 胡 蔓 曾 莉 通訊員 戴 涌 圖|湖北日報記者 柯 皓 通訊員 邱 瓊 姚祖東
湖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調查處置員們承擔著對傳染病病人流行病學的調查任務,站在預防控制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關口。這是一場和病毒的賽跑,必須搶在病毒肆虐前,揭開它的真面目。
他們承擔著對傳染病病人流行病學的調查任務,站在預防控制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關口。如果說醫(yī)護人員是一線的“戰(zhàn)士”,那么流行病調查處置員就是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兵”。
“或許感染風險會突襲我們,可能以后沒人記住我們做了什么,但嚴防死守遏制疫情擴散,守護大眾健康是我們的職責?!焙笔〖部刂行膫魅静》乐窝芯克L官旭華告訴記者,疫情來得太快,時間緊迫,現(xiàn)場流行病調查處置員們甚至無暇留下一張進入現(xiàn)場的工作照。
接到任務時,湖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流行病調查處置員陳琦正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他匆忙安頓好孩子,一溜小跑趕到單位。帶上防護服,拿起流行病學調查表,直奔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
2020年2月9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yī)院ICU病房,四川醫(yī)療隊和紅十字會醫(yī)院的醫(yī)生正在共同協(xié)作運用ECMO技術共同搶救重癥患者
2020年2月9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隔離病房,四川醫(yī)療隊護士李雪(右)隔著一扇隔離門和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護士劉慧玉(左)交流。
2019年12月29日19時,金銀潭醫(yī)院發(fā)出緊急通知:該院接診的多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lián),請求省疾控中心派出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從業(yè)8年的陳琦,早已有了深入骨髓的“條件反射”。她深諳這是一場和病毒的賽跑,必須搶在病毒肆虐前,揭開它的真面目。只有詳細了解每一例病患的信息,找出異同,才能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規(guī)劃、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jù)。
流行病學調查,需要從患者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找尋蛛絲馬跡,排除混雜因素。陳琦說,自己更像福爾摩斯,敵人是肉眼看不見、雙手摸不著的“隱形惡魔”。因此,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放過。
風險如影隨形。在一步步進入隔離區(qū)時,她的心也會一陣陣緊起來。因為,她并不知道,這個未知的病毒究竟有多頑劣,自己的防護是否足以應對這看不見的“敵人”。
其實,這份職業(yè)也遭遇到許多人的不解。不能通過電話完成嗎?何必一次次冒險進入隔離病區(qū)?陳琦的同事、干了41年流行病調查處置員的劉公平說,大疫面前,不能錯過一絲細節(jié),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情況,抽絲剝繭,才可能讓病毒的真容暴露無遺。
劉公平是湖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二個多月以來,他和其他流行病調查處置員一樣,沖鋒在流行病疫情調查的一線。
2020年2月9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隔離病區(qū),俞巍醫(yī)生從走廊經(jīng)過。他已經(jīng)連續(xù)工作6小時
“我們雖然多一分冒險,卻可以減一分擴散的風險;多一分對對手的了解,就可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生命?!眲⒐秸f。
一遍遍對不同的病人問同樣的問題,一遍遍“拷問”每一個細節(jié)。乏味和枯燥是這個職業(yè)帶來的痛感,但大家并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因為與細節(jié)越接近,就會離真相越接近。
每天,官旭華都會帶領團隊跑好幾家醫(yī)院。戴上兩層手套和口罩、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面罩,再套上鞋套,護目鏡后面的眼睛是彼此辨識對方的唯一“姓名牌”。
這般全副武裝后,官旭華獨自進入到半污染區(qū),經(jīng)過封閉的門,再往里走,來到真正的隔離區(qū)。
“新年好,我是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您現(xiàn)在身體感覺好些了嗎?您已確診為新冠肺炎,現(xiàn)在要對您調查一下發(fā)病的情況,謝謝您的配合?!边@樣的開場白,他每天都要重復無數(shù)次。
從患者每天的行程、走過的地方、接觸的人群,到臨床表現(xiàn)、既往病史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他捕捉的要點,并在調查表上一一記錄下來?!半m然多待一分鐘就多增加一分風險,但我們必須保證信息的精準完整,確保萬無一失?!?/p>
為了避免風險,官旭華不能把紙筆等物品帶出隔離區(qū),同事劉漫就隔著玻璃用手機將調查問卷一頁頁拍下來。卸下防護用具,來不及歇息,他們又奔赴下一個戰(zhàn)場……
深入隔離區(qū),直面確診患者害怕嗎?接受采訪的調查處置員都坦言,自己是子女、是父母,是丈夫或妻子,是再平凡不過的血肉之軀,“當然也會害怕,但任務來了,就義無反顧”。
與患者對話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面對素不相識的調查員,抵觸和厭煩是許多患者的本能反應。
“有的患者記憶模糊甚至刻意隱瞞,給工作增加了難度。我們深知,除了耐心之外,還需要語言的溫度、眼神的柔度。”急性傳染病預防與控制部科長吳楊說,其實,被隔離的病人,內心都驚慌、無助,他們需要擊敗的不只是新冠病毒,還有“心理病毒”。
一位女患者在隔離病房,給吳楊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們全家因為照顧生病住院的老父親,相繼染病被隔離。住院之前,她已獨自在家呆了9天,家里沒有菜了,就光吃白米飯。對未來的難以把控,讓她內心充滿恐懼。她眼里噙著淚:“現(xiàn)在住院了,只希望趕快好起來,早點回家!”
“那一刻,她的話語觸動了我,我感到自己的職責不僅是調查,也應該有心理疏導。”吳楊說,許多調查員開始通過閱讀心理書籍補充心理疏導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幫助患者驅逐心中陰霾。
20多天、上百例病例的個案調查,調查員們?yōu)檎J識新冠病毒流行規(guī)律和疫情研判,不斷提供有力的證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