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橋(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學講方式”指的是“學進去,講出來”,是徐州市為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一種本土化的教學方式。
它是指在英語教學中,基于學講理念,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其關鍵是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以自主學習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學進去” “講出來”,學用結合。英語“學講方式”中的“學”,其實質就是一種輸入性語言學習,是對英語學習內容的深度學習和加工,而“講”則是基于學生的深度學習加工后的語言產出,是一種英語綜合能力的運用和實踐。
英語“學講方式”的推進就是為了改變傳統(tǒng)低效的教學生態(tài),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實質是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一次改革。面對新提倡的“學講方式”,部分教師沒有深入去做,甚至還沒有開始初步的嘗試,就懷疑和否定“學講方式”的成效,出現(xiàn)非理性排斥,認為“英語教學不適合‘學講方式’”,甚至用“教無定法”等觀點作擋箭牌。
英語“學講方式”是實現(xiàn)英語學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受英語工具屬性的影響,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片面追求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灌輸”,不顧及或不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和理解的情況,再加上應試教育考試成績的壓力,教師“唯分是舉、目中無人”,沒有意識到“學講方式”的運用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部分教師育人意識淡薄,甚至是缺失,削弱了英語學科的人文屬性,對學生創(chuàng)新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夠真正落實。
評價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英語“學講方式”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需要建立與之相契合的教、學、評的有機評價體系,才能夠保證學講教學目標有效實現(xiàn)。目前,盡管教師逐漸接受并實施“學講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受種種因素影響,本應與之相適配的教學評價體系沒有隨之改進和完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的著眼點仍然是對語言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用考試分數(shù)說話、用成績判定,是一種結果性的評價。
一是提升學講素養(yǎng)。加強學講理論的學習,開展“走出去,請進來”課改培訓活動,不斷提升教師學講素養(yǎng),讓教師真正意識到實施英語“學講方式”的針對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對英語“學講方式”的一些偏見和錯誤認識,如“學生自控能力差,不能自主學習”“學生英語基礎差,講不出來”“老師不講、學生不會”等。二是勇于學講實踐。圍繞學講課堂設論壇,研討當前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消除教師課改盲點。教師要敢于將“學講方式”引入英語教學改革中,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效果,積累學講課堂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身英語學講課堂的駕馭能力,讓英語課程上出“學講味兒”。
新課改背景下,要深刻認識到英語“學講方式”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育人,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他們的升學、就業(yè)和終身學習構筑發(fā)展平臺。不難看出,英語教學更加關注的是對“人”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樹立和強化學科育人意識,教師要明白英語“學講方式”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個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讓學生在體驗學習成就和分享喜悅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自主、自信、自律的人格。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分數(shù)第一、考試至上觀念,認真研讀英語學科課標和學講理念,著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將英語課教學簡單地在詞匯、句式、語法的層面完成講授,而是立足學科育人價值,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實現(xiàn)自我管理。
“學講方式”的運用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tài),自始至終保持強烈的學習動力。就英語學科而言,教學主要目的不僅僅是教授教材中規(guī)定的英語學習內容,還包括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看等綜合運用能力進行有效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熱情,使其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新高度。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導學助講”方式進行推進。“導學助講”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導和助”,教師體現(xiàn)“主導”地位,即: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解惑釋疑;科學評價、情感促成。二是“學和講”,學生回歸“主體”地位,即:主動學習尋找疑難問題;梳理要點,明確重點??梢哉f,“導學助講”是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應當注意的是,這里教師不能做“放羊先生”,要充分發(fā)揮“引導和助力”作用,積極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服務;學生的“學和講”不是自由散漫,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學習任務,實現(xiàn)自主高效學習。
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是英語學講課堂實效的基本保證,也是助力英語學講方式落地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肯定了對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重視和培養(yǎng),可以進而有效培育和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變學習成績的單一評價模式,構建“英語學業(yè)質量+自主學習能力”雙核評價模式,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能力融入評價模式中進行考核,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二是評價應貫穿英語教學過程始終,體現(xiàn)在英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并輔以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聚焦學生日常英語學習表現(xiàn),分為上課內容完成情況和自主學習表現(xiàn)兩部分。終結性評價聚焦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分為上課內容完成情況、自主學習和學業(yè)考試質量。三是提高教師學講評價水平。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學習、對英語學講教學實施有效監(jiān)控、做出效果評價反饋,跟蹤了解英語“學講方式”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學講課堂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