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煜
《炭礦夫》,龔冰廬(1908—1955)著。現(xiàn)代書局1929年出版。32開本,平裝,174頁。為煤礦短篇小說集。包括《炭礦夫》《裁判》《礦山祭》3個短篇小說?,F(xiàn)分述其梗概。
《炭礦夫》是3篇小說中較長的一篇,共71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一個無名無姓的老人。他是煤礦機器房的伙夫,為了接濟身染重病的女兒和快一歲的外孫子,他一天只吃一頓飯,三天可以節(jié)省下二斤煎餅。在一天夜間他去看望重病不起的女兒與餓了很久的外孫阿根。在山路上跋涉,走很遠才到女兒的小茅草房中。他給這對母子送去兩個燒餅。女兒只是給小孩子吃了一個,另一個則要留下來,孩子餓了再讓孩子吃。這個老人為了給外孫過一歲的生日,做了充分的準備,要給外孫包子吃。他雖最愛吃包子,但一生只吃過一次包子。繁重的勞動,使他終于倒在了煤堆上。這個愿望永遠不能實現(xiàn)了。過了幾年后,當女兒的丈夫(阿陳,井下礦工)要給孩子外祖父過6周年忌日的時候,不幸發(fā)生了,阿陳因參加煤礦罷工,被槍斃了。這是這個破敗家庭的又一大噩耗。然而還不止于此,小外孫阿根8歲時也到井下當了童工。一次升降機的鋼絲繩斷了,包括小阿根在內(nèi)的一批礦工死在了井下。一個家庭三代男人,都死在吃人的煤礦里,這就是“炭礦夫”的命運。
《裁判》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主人公是叫陳兆的老礦工。多年前他的腿在礦井壓斷了,因而拖著一條腿到煤礦醫(yī)院看望他的兒子。他的兒子狗子也是井下的礦工,在一次事故中(死了8個,五十多個重傷)被炸斷了一條腿,一只胳膊。但礦上只把4個傷者抬進醫(yī)院,“還有四十多個人硬不給醫(yī)治”?!八麄兌伎焖懒恕?,“槐樹的旁邊,橫倒無數(shù)的尸身和哭倒的婦女與小孩。紫黑的膿血,流了滿地,呻吟聲和哭聲充滿了空間”。陳兆老伯等死傷礦工家屬聚集在礦部大門前,給死傷者要個說法。結果是他的兒子在痛苦中死去,抱著兒子尸身痛哭的陳老伯卻被扣上指使暴動的罪名,要把他審判。當然用陳老伯的話說就是:他們的裁判是“鬼判”。
《礦山祭》則是另外一種景象。礦工阿茂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他11歲的兒子也在同一個礦井當?shù)V工。但他們見不到面。每天13個小時的工作使他們見不到陽光。阿茂則被事故炸掉了一條腿。礦山廣場上有一個供養(yǎng)塔,下邊有成千上萬的礦工尸骨埋在那里。這一天是礦山的祭日。供養(yǎng)塔被裝飾很漂亮,塔的周圍有花圈,還有面國旗。這個廣場上,礦局的人盡情調(diào)笑,還請來日本藝妓表演。這就叫礦山祭,供養(yǎng)塔就是礦工的歸宿,這是一條死路。
據(jù)筆者了解,這3篇小說當是民國時期較早的煤礦小說。作者龔冰廬,上海崇明人,創(chuàng)造社成員,1930年參加左聯(lián),在《創(chuàng)造月刊》上發(fā)表了不少作品,1934年他的短篇小說集《炭礦夫》被國民黨當局查禁。他寫作《炭礦夫》時才20歲剛出頭,雖在寫法上有不夠嫻熟的地方,但仍不失為早期煤礦文學作品的力作,這類小說在當時是不多的,因之更顯其珍貴。
(2019年8月1日)
吳曉煜:河北灤縣人,1944年3月生。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y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科學史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煤炭工業(yè)志》編委會副主任委員、總纂。已出版《華夏與海國游記》《歐非見聞錄》《中國古代詠煤詩》《夜耕村雜記》《學林漫筆》《糾正錯別字》《中國古代煤炭開發(fā)史》《中國煤礦史讀本(古代部分)》《中國煤礦安全史話》《煤史鉤沉》《修志指要》《礦業(yè)史事雜俎》《中國煤炭碑刻》《名人與煤炭》《酒史鉤沉》《瘟疫縱橫談》《向善的軌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