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莉
(重慶市銅梁區(qū)石魚小學 重慶 銅梁 402500)
所謂兒童的天性,就是指兒童不經過培養(yǎng)和改造,本身就具備的先天屬性,它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精神上的高貴財富。它的發(fā)展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進行的,所以也被叫做自然天性。兒童的天性都是珍貴而美好的,所以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及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兒童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動態(tài),設計出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質課程,保護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能夠保持自己的本心,快樂幸福的成長。
1.1 對幼兒自身的意義。對外界事物好奇,喜歡游戲,喜歡亂畫,喜歡探索,喜歡提問,能夠隨著音樂舞蹈,牙牙學語這些都是兒童的天性,不是刻意地去教導或者學會的,而是一種本能,就像青蛙會跳、鳥會捉蟲,這都是一種先天的本領。很多家長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天性,而是急于讓孩子成長,成熟,進入“成人化”的世界,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大人”出現。很多科學家、藝術家的出現,都是因為童年的天性被充分地保留,致使他們進行大膽地想象,富有激情的創(chuàng)作,最后有所建樹。所以保護幼兒的天性,就是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保護他們的靈感以及先天的能力。
1.2 對社會的意義。探究精神、好奇心不僅是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文化進步的需要[1]。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年輕人的好奇心,需要帶著探究的意識對社會進行變革。只有保留了兒童的天性,這些好奇心、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不被磨滅,進而才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
2.1 變教導為引導,保護兒童的想象力。在幼兒園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很多學科上都指定了很多規(guī)則。就拿畫畫來說,對于學生畫的好不好,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對于作品還原度最高的學生,就可以被認為畫的最好。結果導致大家畫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可言,這樣的創(chuàng)作真的還能稱之為好么?引起很多教育者的深思。所以在教育中,要變教導為引導,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讓他們遵照自己的內心去實踐。
例如,在繪畫課上,要求學生畫一個兔子。這時候有的學生是按照實際中兔子的形象進行勾勒的,有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兔子化成了人的形象,穿上了人的衣服,有的學生將兔子的身材比例進行更改,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創(chuàng)作。這時候教師不要按照畫得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可以采訪一下自己的學生,制作這個兔子形象是因為什么樣的想法呢?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思想,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很多知名的設計師、畫家可能就是被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
2.2 借助游戲,回歸幼兒天性。游戲是兒童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它以一種獨特的魅力在幼兒與成人的世界中存在著。在開展游戲活動中,由于開展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友誼又被賦予著不一樣的含義。在皮亞杰的認識發(fā)展游戲理論當中是十分重視游戲對于兒童情感發(fā)展的價值的,對于解決幼兒的情感沖突和幫助幼兒健康發(fā)展來說,游戲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所以幼兒教師要借助游戲,回歸幼兒的天性,讓他們繼續(xù)保持天真爛漫。
例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蘿卜蹲、抱團、兩人三足游戲,不要束縛孩子活潑好動的特征,也不要擔心孩子會跌跌撞撞會摔倒,要讓孩子自然地去玩耍去瘋去鬧,讓孩子們在跑跑跳跳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2.3 利用兒童語言,以朋友的方式來交流。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很多教師都是作為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教導,讓很多孩子有一種距離感以及畏懼感,不利于促進對于孩子的引導教育。所以教師在幼兒園中,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利用兒童的語言和孩子進行交流[3]。
例如,在一節(jié)故事課上,教師利用一個玩偶道具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兔子姐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好聽的故事,誰想聽???通過這些兒童式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溫暖親切,進而能夠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表達出自己情感和想法。
綜上所述,兒童天性對于兒童來說,就像水之于魚,林之于鳥,是兒童成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幼兒教師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保護兒童的天性,讓他們在幼兒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