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霧
(貴州省德江縣荊角鄉(xiāng)杉樹完小 貴州 德江 565200)
1.1 小組合作模式的主要內(nèi)容。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有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和學生,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主要結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廣泛,因此可以將其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模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1.2 合作學習的應用價值。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突出了素質(zhì)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求教師起到指導的作用,采取各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將小組合作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主體是語文教師,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教師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能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2.1 小組劃分不合理。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fā)揮應有的效果,教師必須合理劃分合作小組。有些語文教師事先沒有做好分析工作,在劃分小組時,有的根據(jù)教室座位次序進行小組劃分,還有的根據(jù)成績優(yōu)劣進行劃分。這種分組方法導致不同學習小組的學生能力不一致,學習水平有差異,因此會使課堂學習變成一部分學優(yōu)生的活動。
2.2 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后,大部分學生的參與性不夠高。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和踴躍發(fā)言的學生,往往都是學習成績好、同教師頻繁互動的學生,其余學生則沒有那么高的積極性。如果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學優(yōu)生參與,其他學生不參與,這樣只能使成績好的學生獲得進步,不能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價值。
2.3 教師評價方式單一。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起到指導作用,還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做好學生的評價,不但不能給予有效的評價,而且評價方法單一,只重視結果,忽略過程。
3.1 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熱情。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效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從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要想在教學中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例如,在學習《大興安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播放多媒體視頻,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大興安嶺有基礎的認識。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后,就能順利地實施小組學習模式。其次,結合日常生活營造教學情境。日常生活是語文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要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使其明白文章包含的情感和主題。教師通過營造有效的生活情境,能夠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2 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觀念和自我意識決定了人的行為,所以,人的思想觀念能夠支配一個人的行為。教師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就要使學生養(yǎng)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觀念。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有效地結合語文教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fā)現(xiàn)語文課本中同合作有關的知識點,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相應的指導,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提升他們的團隊精神。第二,組織能夠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中不能只依靠語言表達,還要有實際的行動,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起到應有的效果,語文教師可以組織體現(xiàn)合作的語文學習活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興趣。例如,在《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表演結束后,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贊賞,還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小組合作的意識,如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沒有他們的共同合作,就不會有今天成功的演出。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會進行深刻的思考,這對提升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效果。
3.3 做好有效指導,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的交流方向,從而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討論方法。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普遍的討論方法有三種:一是,比較補充討論法。各個小組的組長找出一名自己的組員表達他個人的觀點,隨后安排其他組員在聽的過程中,把發(fā)言學生所說的內(nèi)容和每個人的想法相互補充,從而得到比較全面的答案,這種討論方法可以用于總結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擇優(yōu)討論法。這種討論方式能夠充分展現(xiàn)每位學生的個性。其方法是,小組內(nèi)每位成員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經(jīng)過小組討論得出最佳答案。三是,辯論討論法。運用辯論討論法能夠解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每個小組的小組長負責,分成不同觀點的派別,然后組織組員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在討論期間開展有效的指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發(fā)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需要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其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