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婷,寧 敏
(長沙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對外語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國外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高等教育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使命。實際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情況不容樂觀,如何引導該群體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動機,需要在探究影響其英語學習動機因素的基礎上,綜合融入型動機、工具型動機兩方面來考究。
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動機有多種不同分類,融入性動機指的是充分融合目標語言環(huán)境的文化,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習得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工具型動機指的是為了實現(xiàn)既定目標,如找工作或者通過考試,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習得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1]。引導學生具備融入型動機可以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興趣,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引導學生具備工具型動機可以讓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甚至是整個學習歷程有明確的目標。本文從這兩種動機出發(fā),從教師的角度嘗試激發(fā)學生的兩種動機。
學習動機對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投入度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意味著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fā)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與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此之前,探究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幫助英語教師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2]。
自我因素是影響學習動機最直接的因素。自身影響因素又分為幾個方面:首先,學習動機受自身對英語這門學科興趣的影響,比如一般情況下女生比男生對英語更感興趣些,研究表明,男性傾向于分析、比較和抽象性思維,普遍對自然科學感興趣,而女性傾向于生動、想象和視覺性思維,普遍對語言、社會科學等領域表現(xiàn)出較大興趣[3];其次,學習動機受學生個人性格的影響,英語這門學科有大量的詞匯語法,這需要學習者付出較大的努力,有些學生個性沉穩(wěn)有耐心,他們能夠靜下心來持續(xù)長時間的學習,反之,有些同學個性急躁,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
家長既可以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也可以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因此,家庭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不可忽視。家庭影響也分為幾種情況:首先,學習動機取決于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有些家長認為學習英語非常有必要,對于以后找工作或者出國留學都非常重要,他們對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對孩子的學習非常支持并且很在乎孩子的英語學習成績,家人的關注和重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反之,如果家長對英語學習持消極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英語專業(yè)并且學英語對其沒有任何益處,那么學生更加會對英語持無所謂的心理,進而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其次,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與家庭重要成員的教育程度也息息相關,比如有任職英語教師的家人或有高等教育經(jīng)歷的家人的家庭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積極作用,因為學生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較長,家長會潛移默化地使其接觸或?qū)W習英語。
課堂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課堂教學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這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自我形象的管理。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投入度;教師制定良好的獎懲機制也必不可少,學生在考試中得到的成績會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而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差距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團隊合作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鍛煉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又能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教師的自身形象也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會受某個老師的自身形象的影響,以老師為榜樣努力學習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政策和校園文化環(huán)境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緊密聯(lián)系。大學里專業(yè)甚多,但無論學的哪一門專業(yè)都必修大學英語,很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將英語視為累贅,因為他們體會不到英語帶給他們的益處,這使得很多學生一到大學便放棄英語的學習,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普遍是因為喜歡英語或者是覺得英語是他們的特長才選擇的英語專業(yè),但大學不像初高中,它沒有頻繁的考試,因而在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心中很難界定自己與他人的差距,這會造成自我效能感下降,或是滿足于現(xiàn)狀甚至產(chǎn)生焦慮。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一個社會的環(huán)境背景深深影響著學校的莘莘學子。社會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和需求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如果社會對英語的認可度足夠高,那么大學生們?yōu)榱隧樌厴I(yè)或為畢業(yè)后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會提高英語學習動機。整體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也能推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會盡力學好英語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不被社會所淘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驅(qū)使人行動。
首先,在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之前,必須要讓學生們明白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科認知,如果缺少認知或認知有偏差,則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英語無感甚至將之視為一種負擔[4]。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英語學科,仍是英語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正確地認知英語學科,離不開對英語學科的性質(zhì)、特點以及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應用范圍、應用價值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闡述,以此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科觀。
比如,現(xiàn)如今很多人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崇洋媚外”的行為,這種思想和言論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針對這種思想老師和學校應該作出回應與措施,比如可以開展“英語學習重不重要”相關主題的辯論會或班會,努力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英語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以及對英語形成正確的學科觀。
其次,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英語教學視為一種“活動”,而不是“任務”,創(chuàng)建輕松的英語課堂學習環(huán)境,排除學習焦慮。課堂及課下相結(jié)合的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機,課堂教學加大文化導入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利方式。
比如,基本大多數(shù)高校都有英語為母語的國外留學生,但是留學生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交流很少甚至沒有交流,學??梢蚤_展一些課程如“文化交際”讓留學生和其他專業(yè)學生共同參與,一起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和習俗,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融合,從而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學校和老師可以督促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多參加“英語角”之類的英語交流活動,讓學生和外國人增加互動,也可以在這種活動里設置獎項來激勵學生,經(jīng)常與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融入型動機是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任務。
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是影響個體成就行為的重要方面,成就動機與志向水平、行為任務的選擇、行為的堅持性都是密切相關的[5]。
首先,學生的目標結(jié)構(gòu)是影響學習動機形成的因素之一,大學中有很多同學對自己以后的就業(yè)方向不太明確,對就業(yè)所必需的條件(如英語等級證書)也不一定知曉,這就需要教師建立有效的專業(yè)導航教育。
比如,在新生交流會上安排教師專門宣講自己本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以及就業(yè)所需要具備的證書,或者邀請本專業(yè)的學長學姐講述自己的求職經(jīng)歷,突出英語證書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讓英語等級證書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考試,這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正確的競爭思想,也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就業(yè)中更有優(yōu)勢。
其次,進入大學后,學習內(nèi)容難度與高中不同,教學形式也逐漸趨于“自主化”,考試也沒有中學頻繁,導致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和水平不能作出準確的評估,進而產(chǎn)生學習焦慮或倦怠。此時教師應該設置定期考核(英語專業(yè)之間、非英語專業(yè)之間甚至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之間),讓學生了解到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的差距以及超越別人而帶來的滿足感[6],并且學校要積極支持此類工作,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通過提供更多的獎學金或榮譽稱號等獎勵,學生會為了得到物質(zhì)或精神上的滿足而努力,同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努力與成績之間的關系。
大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但也是被很多大學生忽視的階段,大學生需要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英語教師更要了解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并且?guī)椭鷮W生形成準確的學習動機。有融入型動機便有了濃厚興趣,有工具型動機就有了明確目標,兼具兩種動機的學生可以在英語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需要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