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慶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人民醫(yī)院 手術室 474750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對股骨頸骨折、髖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及股骨頭壞死等患者關節(jié)結構與功能進行重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對于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而言,臨床常常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可對手術治療進程及康復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如何改善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不良心理情緒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心理護理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緒護理手段,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心理護理對手術室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情緒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在60周歲以上,符合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指征,無手術禁忌。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不能全程配合治療或護理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7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61~77歲,平均年齡(65.74±4.37)歲;原發(fā)病類型:股骨頸骨折20例,髖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10例,股骨頭壞死7例;并發(fā)癥:高血壓24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癥15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5.23±4.45)歲;原發(fā)病類型:股骨頸骨折18例,髖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11例,股骨頭壞死8例;并發(fā)癥:高血壓22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癥1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體征監(jiān)測、康復指導、體位護理、并發(fā)癥護理、飲食護理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給心理護理干預:①術前心理護理:由于年齡、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經濟狀況等差異,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對患者基礎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向患者講解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必要時可講解以往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其次,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心理需求及情緒狀態(tài)充分了解,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耐心疏導,向患者闡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后顧之憂,緩解術前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手術依從性和配合度。②術后心理護理:患者清醒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取得成功,平復患者情緒,放松心情,消除患者對手術治療結果的擔心;術后護理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對于出現灰心、不滿、抵觸、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采取認知干預、正向激勵及情緒安撫等心理干預手法進行干預,告知患者良好心態(tài)對促進術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鼓勵家屬給予患者心理鼓勵和支持,在保證患者充分睡眠與休息時間前提下,可增加親屬探視時間,減輕患者可能出現的術后孤獨、焦慮情緒;術后疼痛是導致患者出現情緒波動的重要因素,護理人員可通過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節(jié)目等分散或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可給予一定劑量的鎮(zhèn)痛劑,減輕疼痛程度,緩解由于疼痛造成的不良情緒,同時,積極鼓勵患者開展康復鍛煉,并配合飲食療法,提高預后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評分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評分量表(HAMD)[3]對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②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針對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工作態(tài)度、行為、技能、質量等四個方面內容進行評,每項25分,總分100分,其中,評分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60~69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HAMA與HAMD評分情況 護理干預后,兩組HAMA與HAMD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護理干預后HAMA與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情緒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37/37),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3.87%(31/37),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2。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主要應用于髖臼破壞或明顯退變、類風濕性髖關節(jié)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陳舊性股骨頸骨折并發(fā)股骨頭壞死等患者的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關節(jié)損傷的情況,提高關節(jié)活動功能及生活質量[4,5]。對于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
表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術患者而言,除了進行有效的治療外,圍術期的有效護理對提高預后十分重要。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往往存在較嚴重的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臨床研究顯示,焦慮、抑郁等負性不良情緒可加重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機體免疫能力,進而對手術進程及術后康復造成影響[6]。通過對患者在圍術期中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及時、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提高臨床配合度,減少術后疼痛程度,增強患者自信心,從而有利于預后康復[7]。
傳統的醫(yī)學理論觀點認為,手術室護理主要是指患者實施手術期間進行的短暫護理,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觀念的轉變,手術室護理的范圍逐漸擴大,向整個圍手術期整體護理方向邁進[8]。因此,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包括了術前、術后的護理,本研究通過對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圍術期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HAMA和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焦慮、抑郁不良心理情緒,臨床護理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