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濤
摘要:書法實踐在塑造中小學生健康向上的個性方面有較為重要的價值,可以實現個性與傳統(tǒng)的融匯對接,有助于開展以書法美感為基礎的個性訓練,正確把握心理特征與個性的關系。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脫離書法傳統(tǒng),錯把習氣當成個性,為了追求個性走入極端等。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論述書法實踐對中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價值,探討解決問題的合理對策。
關鍵詞:書法? 中小學生? 個性 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042-02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是書寫者基于線條的個性表現藝術。中小學生正值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可塑性。書法實踐對塑造中小學生健康向上的個性有重要意義。然而書法實踐在塑造中小學生個性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合理對策。
一、存在問題
1.脫離傳統(tǒng)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十分注重文化傳承,其作品評價以傳統(tǒng)為依據。歷代書法家皆重視自身文化修養(yǎng),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行為舉止比較優(yōu)雅。每次書寫前都有一個莊重的儀式,即焚香、沐浴、更衣,待心平氣和,最后才緩緩落筆,真正體現了書法修生養(yǎng)性的作用。從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行為上來看,有人使用腳趾夾毛筆書寫,有人使用嘴巴叼筆書寫,有人用頭發(fā)書寫,也有人雙手各執(zhí)一支毛筆同時書寫不同的內容,更有人直接用瓶子盛墨在宣紙上噴灑代替毛筆書寫……這些標新立異的行為可謂一個比一個“雷人”,但這些卻又因為剛好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理而大受歡迎。至此,書法家不再是文人,而是以毛筆字取悅大眾需求而獲取經濟利益的演員。從內容上看,財源廣進、日進斗金、財源滾滾等題材的作品比較受歡迎,關于修養(yǎng)的題材受到冷落,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日常生活需求,卻也體現個人修養(yǎng)的缺失。中小學生書法實踐很難保證不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于是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在一些中小學悄悄盛行起來。從教師到學生都在試圖模仿這些行為以獲得他人認可。這從短期來看確實能得到一些實惠,但從長遠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
2.習氣當個性
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臨摹過程,是通過臨摹古代優(yōu)秀書法作品,并從中吸取精華改造自身習慣的過程。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認為,“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惫湃朔ㄌ霉P、結體、章法都值得細細玩味,直到這些成為自己的習慣。人們對書寫工具不熟悉便產生許多問題。從執(zhí)筆姿勢來看,沒有形成規(guī)范。雖然古人說過執(zhí)筆無定法,但也說過指實掌虛是執(zhí)筆的原則。從筆法來看,人們把握不住毛筆自然很難談筆法了。從結字和章法上看,社會上的很多書法作品可以說是書寫者根據自身習慣信筆涂鴉的裝飾品罷了,結體粗俗不堪,章法一塌糊涂。目前來說中小學書法師資隊伍普遍不專業(yè),有外聘的社會人士,也有其他科目教師兼任。這些非專業(yè)人士難免將個人習氣帶給學生,加上水平有限很難對中小學生書法實踐提供有效指導。中小學生不良書寫習慣形成一方面影響其訓練效果,另一方面又使得他們錯把習氣當成個性,放任習氣進而背離書法訓練的正道。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極容易使中小學生養(yǎng)成不良習氣。
3.好走極端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需要個性,從古到今涌現了許多個性鮮明的書法家,每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也都各具個性。歷史上書法家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愛好,個別書法家甚至有不良癖好。唐代書法家懷素身為出家人卻不忌酒肉,行為頗為怪誕。宋代書法家米芾見奇石必整衣冠作揖,喜歡戴高帽,有潔癖等。這些書法家與眾不同的個性在其作品個人風格形成過程中或許起到一定作用,若理解為只有這樣的個性才能成為書法家就欠妥了。古代留下許多優(yōu)秀書法作品,從書體來說包括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每個書體都有其個性。以楷書來說,當今書法界盛行的是魏碑楷書,因其極具個性適合進行藝術表現,而中規(guī)中矩的唐楷體系楷書遭到冷落。中小學生處于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會正確看待古代書法家個性問題很重要。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其書法學習應當遵循“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原則,而個性鮮明的魏碑楷書教學就難以達到特定效果。
二、價值
1.個性與傳統(tǒng)的融匯對接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歷來重視與傳統(tǒng)的傳承。就書體而言,面貌不同帶來的個性差異,從其發(fā)展脈絡來看皆有跡可循。從一種書體到另一種書體,都是基于前人的成果逐漸改造而來的。這個過程里書體之間緩慢演進,體現了一種傳承關系。歷代書法家皆推崇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將“二王”作品作為學習范本,但凡有成就的書法家面目都與之不同。這其中涉及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繼承,一個是個性,二者相互依存。王羲之書法學習鍾繇衛(wèi)夫人,書法風格卻異于他的兩位老師。顏真卿書法學王羲之,風格面貌迥異卻神采奕奕,這是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的精神。趙孟頫書法學王羲之,從筆法到風格面貌都十分到位又能出新意。從前人的學習經歷來看,立足傳統(tǒng)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路,脫離傳統(tǒng)的個性是無源之水,只有對傳統(tǒng)進行深入挖掘才能使個性符合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中小學生進行書法實踐過程中應當理清這種個性與傳統(tǒng)融合的關系。
2.有助于開展以書法美感為基礎的個性訓練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的質感、墨色的濃淡枯濕、章法的聚散等共同構成書法的美。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無論是線條之美,還是體勢之美,通常都能夠帶給人美的感覺。古人論書認為,“書在有筆墨處,書之妙在無筆墨處,有處僅存跡象,無處乃傳神韻?!睍ǖ木€條之美也被歷代書家重視,線條是完成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的基礎。晉代王羲之《蘭亭序》被后人奉為天下第一行書,因其線條如煙霏露結,妙不可言。在書法美感的構成要素中,體勢也不容忽視,合理的結體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趙孟頫認為,結體因時相傳。結體因時代的不同,書法家個性的差異呈現出較大差異。如秦小篆結體修長、勻稱,漢隸結體寬扁,這是時代的不同造成體勢差異。宋代黃庭堅書法長槍大戟,體勢修長,蘇東坡書法則體勢寬博,這是書法家個性差異造成的結體不同。中小學生書法實踐應當從書法美感的構成要素出發(fā),注重書法線條、結體、章法的訓練,為日后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個性的張揚打下基礎。
3.有助于正確把握心理特征與個性關系
在書法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過程中,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書法學習過程中,每個書體都有人喜愛,從書法經典作品選擇來說,每個碑帖都有人鉆研,并以此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調。從創(chuàng)作過程的心理特征來看,書法家的狀態(tài)大致歸納為理性狀態(tài)、感性狀態(tài)、自由狀態(tài)。不同的狀態(tài)適合不同的書法風格表現,或者說不同的狀態(tài)產生不同的作品。唐代歐陽修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大致屬于書法家理性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王羲之在書寫《蘭亭序》前高度放松,心手雙暢。顏正卿行草書《祭侄文稿》時,也處于一種非常感性的狀態(tài)。因此,中小學生書法實踐既要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征,又要把握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理特征,正視個性心理特征對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書法實踐在塑造中小學生的個性方面既存在價值,也產生一些問題。書法實踐有助于個性與傳統(tǒng)的融匯對接,強化以書法美感為基礎的個性訓練,以及正確把握心理特征與個性關系。但脫離傳統(tǒng),錯把習氣當成個性,以及為了追求個性走入極端等問題,既影響書法學習效果,又影響小學生的個性塑造。
參考文獻:
[1]陶西平.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地發(fā)展: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J].中小學管理,2018(12).
[2]劉獻君.個性化教育的十個觀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8(9).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