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老朋友,老物件,老貓。舊,是親切,是舒適,是懷念。它把過往的歲月,通過記憶的連接,留在了當下,溫暖而富有詩意。
舊物,歷經(jīng)時光打磨,沾染歲月氣息,每一份都舊得獨一無二。那些穿越了父輩的青春,見證了我們成長的老物件,便成了時光的禮物,記憶的饋贈。
華貴明麗是美,樸素端正也是美。這一次,我們要守護的物件就是——老式單車。
——時光守護人
時光的禮物
兩個輪子的年代
18世紀末,法國人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解鎖了人類出行新姿勢。
19世紀中后期,自行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作為舶來品,自行車也曾飽受冷落。直到民國初期,自行車才在北京的街頭出現(xiàn),但那時也只有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才能擁有。后來,北京城的自行車數(shù)量不斷增加——
“到1948年,全市有自行車176970輛,成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北京市·市政卷·道路交通管理志》
一條寬闊的缺乏風景的街道,除了偶爾經(jīng)過的公共汽車、東風牌或解放牌卡車,小汽車非常罕見,繁忙的交通主要體現(xiàn)在自行車的兩個輪子上。許多自行車輪子上的鍍光已經(jīng)剝落,露出銹跡,許多穿著灰色、藍色和軍綠色服裝的人騎著自行車在街道兩側川流不息,這是一部西方電影對七十年代北京的描述——多么笨拙卻又準確的描述。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車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國。
——蘇童《自行車之歌》
正如作家蘇童所說,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確成為外國人眼中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隨后,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自行車的生產(chǎn)品牌也不再局限于老三樣(飛鴿、永久、鳳凰),多種樣式和型號的自行車被生產(chǎn)了出來,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摩托車、小汽車出現(xiàn)在中國的馬路上,普通人擁有私家車的夢想也開始照進了現(xiàn)實。就這樣,“二輪”逐漸被“四輪”替代。
純粹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如今老式單車已經(jīng)少見了,如同古稀老人口中曾傳唱的歌謠一般,被人知曉卻又未曾聽過。拔地而起的高樓間,汽車的鳴笛聲,此起彼伏,聲音刺耳,驚得枝頭的鳥雀瘋狂地逃離,躲進高高的云層。
如果在以前,在那少有汽車只有單車的年代,會不會不一樣呢?
深入犄角旮旯
可能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和人的情感最親近的就數(shù)自行車了。和古代的馬一樣,自行車是現(xiàn)代都市的一種代步工具。
走街串巷的自行車,穿梭在各種風景中,深入城市的犄角旮旯,它就像一粒粒紐扣,將人與人無形地串聯(lián)在一起,表達著他們之間無法言說的感情。
我們常常說“父愛如山”,沉穩(wěn),靜默,但恒久。還記得父親的擁抱嗎?那大概是在什么時候呢?
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將我們小小的身軀裹在大大的棉衣里嗎?還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逗我們時會故意抱著拋起,然后小心翼翼地接住呢?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騎著單車的我倆,懷緊貼背的擁抱”,擁抱太匱乏,以致于每一個擁抱彼此的瞬間,都記憶深刻。少年時代的我們,依賴著父親,只想抱得再緊一些,抱得再久一些,誰能舍得下車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
——木心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難離難舍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于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舍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堆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陳奕迅《單車》
幾十年前,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黑暗吞噬了整個村子。老伴在睡夢中說起了胡話,我一探他的額頭,發(fā)現(xiàn)在發(fā)高燒。家人都不在家,外面大風刮得樹葉唰唰響。顧不了那么多,我一手拉著他的手,一手扶著他的腰,走幾步停一次,慢慢地把他挪上了自行車后座。然后給他綁上背帶,預防摔倒,又給他披上雨衣、戴上草帽。我身體前傾,左右腳踩著踏板左一圈、右一圈地出門了。在那輛“二八”單車幫助下,他順利看了醫(yī)生。
后來,我為了補貼家用,瞞著他賣掉了“二八”單車,可第二天他悄悄拿著錢,又去換回了單車。從此,這輛老單車便成了我們愛的信物。
漸漸的,市場上電單車多了起來,兒子攢了錢想給我們換輛新車,就讓我們把舊車賣掉。我們都不愿意,做人不能忘本,老單車默默為我們付出,守護我們小小的家,我們自然也和它有了感情,哪里舍得啊……
——一對相親相愛的老夫婦
鄭萬隆住東四四條,史鐵生住雍和宮大街,阿城住廠橋,在一個城市里,彼此距離都很近,騎著一輛自行車,說到就到了。更重要的是,那時親密無間……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前主編 朱偉
如果要給童年心中最渴望的禮物列一個排行榜的話,我想單車一定名列其中。
借來的鄰居家銹跡斑斑、只剩下鐵轱轆的舊單車,依稀還能看見“鳳凰”的字樣,一只明黃色的彩鳳凰髹在了車上。
日頭落入山腰,沐在晚霞里,我搖搖晃晃地把弄著車龍頭,跌跌撞撞地摔倒,又爬起。那時候,我年紀尚小,身體精瘦,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就會連人帶車沖下了曬谷場的斜坡。跌落草叢的我,就像一只落網(wǎng)的麻雀。
終于在手上、腿上被拉出了幾道傷口時,竟然就在那個黃昏,神奇地學會了騎單車。
——網(wǎng)友:何人的樹影搖曳
能不能不說再見
馳過的單車再也不回來,代步的工具換了又換??墒牵T自行車的記憶是別的交通工具不可比擬的,什么也不能夠替代我們對單車的懷念,它一站又一站地將我們的記憶停留在某個地方。單車漸行漸遠,有一群人,他們不想說再見——
聽,舊物會說話
大家好,我是一輛老式單車。我的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目睹了世間的滄桑,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
我看見近些年,人們的出行方式變得豐富了,汽車、公交車、地鐵等,應有盡有。然而,人們和我的距離卻也越來越遠了。
最近,我聽我的新朋友——共享單車告訴我,如今城市里,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它們身披彩色戰(zhàn)袍重新“占領”了大街小巷。我真替它們高興?。》路鹩只氐搅四莻€“自行車王國”的輝煌年代。
如今,看到自行車并不過時,甚至成了一種新時尚,依然能為城市、為大家貢獻單純的溫暖,我就寬心了。我祝愿每一個歡快地騎上自行車的人,讓轉動的踏板帶動輕快的車輪,載著你們以更快的速度沖向美好的生活!就讓你們?nèi)プ穼じ玫奈磥?,我為你們保存珍貴的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