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慧
(三明市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三明 365000)
近年來,公路行業(yè)迅猛發(fā)展,高速公路建設已成為我國公路建設的主方向。然而,在地形高差較大的地區(qū)建設高速公路,既要克服高差影響,又要滿足高速公路的指標要求, 往往很多隧道受地形條件和路線整體指標的控制和制約,隧道洞口處于地形嚴重偏壓段落,而隧道洞口段多為淺埋段,圍巖級別低,覆蓋層薄,隧道洞口的地質條件及邊坡穩(wěn)定性對隧道施工與運營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因此, 合理有效地處置隧道洞口影響范圍內的邊坡穩(wěn)定,在設計與施工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本文結合廈門至沙縣高速公路秀村隧道出口段,介紹隧道偏壓洞口段工程地質條件及特征, 通過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評價,綜合考慮邊坡的穩(wěn)定性及隧道進洞安全,提出采用削方減載+預應力框架錨索的方式對隧道影響范圍內邊坡進行處治,有效保障隧道施工與運營安全。
圖1 秀村隧道出口段地形地貌
廈門至沙縣高速公路秀村隧道受地形及平面線形制約,隧道洞口位于山間凹地(圖1),隧道洞口地形起伏較大,洞口左側地面橫度約40°左右,洞口左側偏壓嚴重,邊坡最大高度約48m。
據區(qū)域地質資料、 地質測繪及鉆探揭示的巖土體特征,上覆地層殘坡積土(Q4el+dl),下為花崗巖風化層(γm3)。
區(qū)內巖體風化現象嚴重, 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遇水易軟化的特性, 尤其局部夾雜的灰白色長石風化物相對隔水, 在地下水的浸泡下容易對該邊坡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影響,繼而對坡腳的隧道出口段產生安全威脅。隧道出洞口段地質斷面見圖2。
圖2 秀村隧道出口地質橫斷面圖
隧道進口區(qū)未見區(qū)域構造,地質構造相對簡單。
邊坡上部自然山坡未發(fā)現地表水系, 僅降雨期間沖溝出現季節(jié)性流水,山坡坡度較緩,地表徑流條件較差,地表水容易下滲補給地下水。
區(qū)內地下水主要有賦存于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地下水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測區(qū)處于山區(qū),地下水徑流主要沿山坡坡腳排泄。
勘察期間圍巖地下穩(wěn)定水位高于洞頂, 雨季開挖時地下水多呈淋雨狀出水。 風化層較厚, 地質較差,自穩(wěn)能力差,易坍塌,處理不當會出現大坍塌。
處理路塹高邊坡的常規(guī)做法是按一定坡率正常刷坡,結合實際地質情況,采用預應力框架錨索對路塹邊坡進行加固,確保路塹邊坡穩(wěn)定。但秀村隧道出口位于山體坡腳臺地, 地形偏壓嚴重, 邊坡處治需綜合考慮路塹邊坡的自身穩(wěn)定及隧道掘進的施工安全,因此,隧道偏壓洞口段的邊坡處治需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山體地層由粗?;◢弾r風化而成的砂性土組成,砂性土本身粘聚力較小, 坡體穩(wěn)定主要依賴土體的內摩擦角, 但本處山體地下水位高, 砂性土在地下水的浸泡下,土體內摩擦角將大幅降低,開挖后坡體自穩(wěn)能力差。
(2)山體覆蓋層厚,公路設計高程之上基本是由坡積、殘積粘性土及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組成的地層, 預應力錨索錨固效果一般,不適宜施加大噸位的預應力。
(3)隧道洞口段位于山體坡腳的坡積臺地,且圍巖自穩(wěn)能力較差,在左側山體偏載作用下,隧道開挖過程可能出現坍塌,進而牽引山體形成山體滑坡。
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因素,根據實際地形條件、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擬采用消方減載+ 預應力框架錨索的方式進行邊坡處治(圖3)。
圖3 路塹邊坡處治方案橫斷面圖
(1)刷方減載
第一階采用1∶0.5 坡率放坡,邊坡高度15m,通過加高第一階邊坡高度,盡量降低隧道左側仰坡高度;第二階采用1:0.75 坡率放坡,邊坡高度7m;第二階平臺結合改路設置15m 寬大平臺,刷方減載分解高邊坡;第三階、第四階及第五階采用1∶1.25 坡率放坡。
(2)防護工程
第一階采用采用4 排預應力框架錨索進行加固,預應力錨索孔徑φ130mm,4 束鋼絞線, 錨索長度20m,錨索錨固段進入全風化-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不小于12m,錨索設計拉力500kN。
第二階采用采用2 排預應力框架錨索進行加固,預應力錨索孔徑φ130mm,4 束鋼絞線, 錨索長度20m,錨索錨固段進入全風化-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不小于12m,錨索設計拉力500kN。
第三階、第四階及第五階采用1∶1.25 坡率放坡,采用人字型骨架+客土噴播植草防護。
待邊坡坡腳隧道施工完畢后,對隧道洞頂進行回填,回填高度至第一階平臺高度。
(3)排水工程
各級平臺設置必要的平臺硬化及平臺水溝, 其中第一級平臺、第三級平臺、第四級平臺及第五級平臺采用擋水埂式平臺水溝; 第二級平臺結合道路改移采用下沉式平臺水溝;各級平臺采用厚度10cm 的C20 砼全封閉。
為了驗證處治方案的可行性, 采用Geoslope 邊坡穩(wěn)定分析軟件對邊坡的穩(wěn)定性進行驗算。 計算參數選取詳見表1 所示,計算結果詳見圖4 所示。 根據計算結果,通過處治后的邊坡穩(wěn)定系數達1.27, 邊坡穩(wěn)定系數滿足要求,說明邊坡處治方案是合理有效的,能滿足邊坡穩(wěn)定及隧道施工安全。
表1 邊坡巖土力學指標一覽表
圖4 路塹邊坡穩(wěn)定計算斷面圖
設計方案的落實、設計理念的實現,施工過程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施工前,設計單位對參建各方進行了現場技術交底。
施工時,施工單位重點做好了以下幾個控制要點:
(1)刷坡減載前,在塹頂設置了排水系統(tǒng),對地表水進行截留,引入既有排水系統(tǒng)內。 刷坡減載時,采取了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的方法進行施工,確保了山體穩(wěn)定。
(2)錨孔施工,現場采用氣動潛孔鉆機進行鉆孔,并用測角量具檢測了鉆機導軌傾角,將其誤差控制在±1,方位誤差控制在±2 內;鉆孔施工時,每鉆進1m 留取渣樣,并與設計地質圖進行復核,孔深比設計孔深超打0.5m。
(3)錨索下料時,現場制作了臺架,為了下料整齊準確, 在臺架上按照每個單元長度(包括張拉工作長度1.5m)采用紅油漆進行標識;下料采用切割機,并對不同單元進行編號和標識;下料完成后,進行承載體組裝,每1m 安裝一個架線環(huán), 并在錨孔孔口位置安裝一個架線環(huán);注漿管由架線環(huán)中間穿過,并用扎絲綁扎牢固,注漿管端部深入導向帽10cm,導向帽采用點焊固定在最前端承載板上,并留有溢漿孔,以保證孔底返漿;錨筋體安裝采用人工平順推進。
(4)錨索采用壓漿機進行注漿,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注漿壓力為2.0MPa ,直至孔口溢出新鮮漿液。
(5)因各單元錨索長度不同,張拉前根據設計荷載和錨索長度計算了差異荷載, 并根據計算的差異荷載進行分單元張拉。 張拉時,采取分級進行,先對錨索進行預應力補足差異荷載張拉,補張后分5 級進行施加,即設計荷載的25%,50%,75%,100%和110%, 張拉到最后一級荷載,持荷穩(wěn)定10min 后進行鎖定。在張拉過程中采取了雙項指標控制, 即由張拉力和伸長量來控制。
本工程采取深部位移監(jiān)測和錨固工程應力監(jiān)測兩種措施進行坡體穩(wěn)定性監(jiān)測, 通過兩種監(jiān)測結果對坡體穩(wěn)定性進行綜合分析判定。
(1)深部位移監(jiān)測。高邊坡在第二階、第四階設置2 個深部位移監(jiān)測孔,根據高邊坡開挖及時進行安全監(jiān)測,深部位移監(jiān)測表明,邊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具體監(jiān)測曲線見圖5、圖6,監(jiān)測結果表明,邊坡穩(wěn)定性較好,邊坡加固效果較好。
(2)錨固工程應力監(jiān)測。高邊坡在第一級坡面、第二級坡面各設置錨索應力監(jiān)測點, 高邊坡錨索框架梁施工時安裝應力監(jiān)測計監(jiān)測,根據錨索應力監(jiān)測數據分析表明,邊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具體監(jiān)測曲線見圖7、圖8,監(jiān)測結果表明,邊坡穩(wěn)定性較好,邊坡加固效果較好。
圖5 第二階平臺深部位移監(jiān)測孔
圖6 第四階平臺深部位移監(jiān)測孔
圖7 第一級坡面錨索應力監(jiān)測點
圖8 第二級坡面應力監(jiān)測點
秀村隧道于2014 年底開工,并于2017 年年底正式通車, 通過對該隧道洞口段路塹邊坡的穩(wěn)定分析及施工過程的追蹤觀察,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隧道洞口影響區(qū)內的路塹邊坡處治應綜合考慮實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使得處治方案合理有效。
(2)邊坡加固后,經過工后的深孔位移監(jiān)測和錨固工程應力監(jiān)測, 坡體穩(wěn)定性較好, 邊坡加固達到預期的目的。
(3)針對隧道偏壓洞口的邊坡處治,削方減載可以有效解決偏壓隧道洞口淺埋段的施工安全, 可為后續(xù)類似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