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然
□策劃人語
1 月5 日夜間,新年里的第一場雪來京報到,拂拂依依飛到處。
2019,已成過往;2020,即在眼前。 年關之際,夾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既給我們回望過去的機會,也給我們想象未來的機會,更給我們思考的機會。
加拿大詩人萊昂納多·科恩在《頌歌》里寫道,“不要沉湎于過去,不要為未發(fā)生的事情擔心。 因為,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過去的一年里,多少能源電力事件牽動人心? 就像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的答案各有千秋、迥然有異。 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有的事件成績斐然、有的事件發(fā)人深省、有的事件待觀后效——幸虧我們還有記錄和總結來給予力量,就像在年歲更迭之際,總有光照亮我們一樣。
同樣伴隨你們的還有《中國電業(yè)》雜志。 2020 年,也是《中國電業(yè)》雜志(原《人民電業(yè)》)創(chuàng)刊70 周年的巡禮之年。
翻閱1950 年9 月8 日創(chuàng)刊的第一本《人民電業(yè)》,那發(fā)黃的紙頁和已經(jīng)令人有些陌生的繁體字,真真切切地讓我們感到了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 雖然世界已經(jīng)進入了由光與電構成的多媒體時代,但一摞摞更直接經(jīng)歷征塵洗禮的合訂本,更讓我們看到了這份刊物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中國電力工業(yè)走過的半個多世紀。
今天的《中國電業(yè)》已經(jīng)不同于上世紀50 年代的《人民電業(yè)》。但今天的《中國電業(yè)》有本有源,這些寶貴和深悠的本源會變成無價的財富,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刊物都能有機會和初生的共和國一起長大,并不是所有的刊物都能有機會目睹并作證新中國電力工業(yè)的軌跡。
請你們和《中國電業(yè)》一起——記住2019 年吧,只為這一年遇見的美好;期待2020 年吧,追逐這一年無限的可能。 即使前進的腳步只有一點點,這一點點也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