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 董浩宇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DM 的患病率越來越高,根據(jù)2013 年的一項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成年人T2DM 患病率已經(jīng)高達11.6%,老年T2DM 患病率更高,已經(jīng)達到22.5%[1]。 老年T2DM病人多數(shù)具有病程長的特點,由于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并按時監(jiān)測血糖變化,生活中還需要注意飲食、運動,這容易導致病人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2-3]。 據(jù)統(tǒng)計有超過40%的DM 病人伴有情緒障礙,這種情緒障礙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降低治療積極性,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所以加強對DM 病人的自我管理教育是至關重要的[4-5]。 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是由醫(yī)務人員向病人提供咨詢、講座以及發(fā)放宣傳材料等的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病人的自我管理以及代謝指標改善方面效果有限[6]。 近年來,同伴教育在DM 健康教育領域開始推廣,均證實了其有效性以及可行性[7-8],同伴教育是通過對同伴組長進行DM 知識以及溝通技巧等培訓,從而對組員病人進行個體化的經(jīng)驗分享的模式[9]。 本研究通過探討同伴教育對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血糖、心理壓力、情緒變化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為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018 年1 ~6 月內(nèi)分泌科門診就診的老年T2DM 病人進行情緒障礙篩查,共有168 例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納入研究。 納入標準:(1)病人年齡>60 歲且確診T2DM 超過5 年;(2)SAS評分為50~69 分,或者SDS 評分為53 ~73 分。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的精神、心理障礙性疾病,不能進行溝通,并具有攻擊傾向;(2)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腎臟等并發(fā)癥,生活不能自理。 將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常規(guī)教育組和同伴教育組,每組各84 例病人。 病人均獲得知情同意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同伴組長納入標準:(1)病人年齡>60 歲,且確診T2DM 超過5 年,近半年以來HbA1c 低于7.0%;(2)文化程度較高,積極熱情,語言表達能力良好,溝通能力強,善于組織群體活動,能夠積極主動承擔責任。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腎臟等并發(fā)癥;(2)預計完成本研究可能性差者。 本研究經(jīng)過篩查、培訓以及考核以后,共有35 名同伴組長納入研究,根據(jù)年齡、性別、居住地臨近、愛好一致等特點,同伴組長和組員形成同伴小組,共分為22 組,每組1 名同伴組長,3~4 名組員,剩下13 名同伴組長作為候補備用。
1.2 健康教育方法 本院內(nèi)分泌科醫(yī)師對2 組病人進行每周1 次共計4 次的常規(guī)DM 健康知識教育,以讓病人對DM 形成正確的認識,內(nèi)容包括DM 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正確使用藥物和如何進行血糖監(jiān)測,以及出現(xiàn)高血糖、低血糖以后的處理方法,并發(fā)癥對人體的危害,控制心理情緒等因素、戒煙酒的必要性。 同伴教育組增加同伴教育方式,由同伴組長對組員完成6個月的同伴教育,同伴組長每個月組織組員參加一次集體活動,以分享血糖控制經(jīng)驗和體會。 主要內(nèi)容包括如何進行飲食控制、運動、合理使用藥物、心理疏導調節(jié)、血糖監(jiān)測、戒煙酒的經(jīng)驗等等,同時同伴組長采用各種形式和組員溝通聯(lián)系,了解組員DM 控制情況、心得體會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等,鼓勵組員形成正確的行為生活方式。 同伴組長詳細記錄每次活動的內(nèi)容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和研究者進行溝通解決。
1.3 評估方法 對納入的研究對象在納入研究前、研究結束時分別進行血糖、SAS、SDS、生活質量評估。 血糖檢查:抽取病人的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電極法進行FPG 檢測。 SAS 評分采用Zung[10]制定的量表,用于評估焦慮狀況,包括20 個條目,無焦慮:SAS 得分<50 分;輕度焦慮:SAS 得分為50 ~59 分;中度焦慮:SAS 得分60 ~69 分;重度焦慮:SAS 得分≥70分。 SDS 評分采用Zung[11]制定的量表,用于評估抑郁狀況,包括20 個條目,無抑郁:SDS 得分<53 分;輕度抑郁:SDS 得分為53 ~63 分;中度抑郁:SDS 得分為63~73 分;重度抑郁:SDS 得分≥73 分。
生活質量評估采用周鳳瓊[12]制定的DM 病人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以及治療共計27 個條目,總分共計135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調查資料采用Epi Data 3.0 軟件進行錄入,核對無誤后采用SPSS 20.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一般情況 本研究在試驗過程中,常規(guī)教育組有1 例病人失訪,同伴教育組有2 例病人由于病情原因不能繼續(xù)參加本研究而退出,最終常規(guī)教育組納入研究對象83 例,同伴教育組納入82 例。 2 組性別、年齡、DM 病史、FPG、SAS、SDS、生活質量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見表1。2.2 干預前后FPG 比較 干預后同伴教育組FPG 水平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且顯著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干預后的FPG 水平(P<0.05)。 見表2。
2.3 干預前后心理壓力、情緒變化比較 干預后,同伴教育組SAS、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且顯著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干預后的評分(P<0.05)。 見表3。
表2 干預前后2 組FPG 比較(±s,mmol/L)
表2 干預前后2 組FPG 比較(±s,mmol/L)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教育組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常規(guī)教育組(n=83) 6.45±0.87 6.34±0.85同伴教育組(n=82) 6.52±0.91 5.90±0.93?△
表3 干預前后2 組心理壓力、情緒變化比較(±s,分)
表3 干預前后2 組心理壓力、情緒變化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教育組比較,△P<0.05
組別SAS 總分SDS 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常規(guī)教育組(n=83) 60.57±10.15 60.01±10.06 64.20±9.86 63.34±8.57同伴教育組(n=82) 60.92±10.21 50.15±8.72?△ 64.51±9.90 52.09±9.12?△
2.4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比較 干預后,同伴教育組生活質量總分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且顯著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總分(P<0.05)。 見表4。
表4 干預前后2 組生活質量變化比較(±s,分)
表4 干預前后2 組生活質量變化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教育組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常規(guī)教育組(n=83) 61.55±12.34 60.12±13.63同伴教育組(n=82) 62.03±13.50 50.46±12.15?△
近年來T2DM 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老年人群T2DM 發(fā)病率更高,而且老年人群病史長,身體機能下降,更容易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而且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情緒障礙。 為了提高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的治療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輕心理情緒壓力,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了同伴教育對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血糖、心理壓力、情緒變化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健康教育對于DM 病人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是由醫(yī)務人員向病人提供咨詢、講座以及發(fā)放宣傳材料等的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病人的自我管理以及代謝指標改善方面效果有限。 同伴教育是通過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人生經(jīng)歷或者具有某些共同愛好、特征或者面臨類似壓力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進行經(jīng)驗分享、信息共享,互相給予精神支持或者行為技能支持,達到共同學習的一種健康教育模式[13]。 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監(jiān)測血糖等,這種生活方式容易導致病人很難堅持,導致血糖水平控制差,心理情緒壓力不良,生活質量差。 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同伴教育,即通過血糖控制水平良好、熱心參加公益活動而且愿意主動承擔責任的同伴組長和其進行經(jīng)驗交流、心理疏導等來進行健康教育,進而達到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疏導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后,同伴教育組FPG 水平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且顯著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干預后的FPG 水平(P<0.05),這與Tang 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 同伴教育可以緩解病人的心理情緒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同伴教育組SAS、SDS、生活質量總分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且顯著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干預后的評分(P<0.05)。 國外許多研究也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在慢性病控制中是行之有效的[15-16],其原因可能是同伴組長樹立了正確的榜樣作用,以及正性的暗示,再加上集體活動,都給病人提供了歸屬感、安全感,讓病人能夠正確地面對現(xiàn)實,積極樂觀應對,不再消極,減輕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困擾,積極參與到血糖的自我管理中,而且同伴教育使得病人的交際范圍增大,有利于病人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伴有情緒障礙的老年T2DM 病人采用同伴教育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顯著提高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減輕心理情緒壓力以及波動,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