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香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外語與旅游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應用,當前多媒體已經成為教學領域中常用的教學工具,從使用優(yōu)勢上來看,多媒體更為靈活,能夠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課堂氛圍,同時借助互聯(lián)網也可以為學生拓展知識面,使其認識到英語知識并不只是局限在課堂以及教材中,另外,使學生自覺的跟隨教師以及多媒體的指引來開展自主性學習,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而從哪些方面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還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英語本身是來源于我們生活實踐的一類語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使用性能,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聽力和口語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引導學生掌握聽說的技巧能夠為其英語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1],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中,部分教師通常利用朗讀課文、反復做聽力練習的方式來進行訓練,這種方法靈活性較差,且學生的接受程度較低。因此利用多媒體作為練習口語的工具是當前就是需要落實的首要任務。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酒店英語的時候,便可以選擇大量影視劇中的主人公入住酒店后與服務生交流的片段剪輯在一起,讓學生反復觀看,并且要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講話的基礎口音和技巧。可以簡單的進行對話模仿來練習發(fā)音,同時就是要指出歐美人在說英語時一些生活化的習慣,例如在連讀一句話時,其中的某些介詞是可以進行弱讀的,不必發(fā)重音,從語感上來看,這樣發(fā)音更為流暢,更符合生活化的發(fā)音方式。
語言是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交流性工具,因此語言的產生以及使用都是來源于生活,這就導致在生活不斷的變遷過程中,語言體系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那么要想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英語,增強其英語實踐能力,在口語表達的時候能夠讓學生真正實現以另外一種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簡單的翻譯機器,這就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英語的發(fā)展歷史,針對不同的俚語、方言等充分了解才能夠促使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更加靈活生動,這時便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豐富的西方文化歷史以及語言的發(fā)展變遷情況[2]。
首先教師需要定位教師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主要在于能夠從生活化的知識做起,因此可以選取基礎的對話語句,例如問路、介紹某事某人、什么價格等,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對話,能夠滿足學生的日常英語溝通需求。接下來教師可以選擇不同時期的英語著作、小說、新聞采訪資料、影視劇片段、話劇等素材,進行時間線編排,引導學生逐步了解不同的對話模式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形式,從語感和語音的角度進行練習,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同時不同的場景也能夠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口語體系奠定基礎。
上文中我們建立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教學素材,為學生的聽說練習奠定了基礎,但是從實際的教學需求角度來講實踐活動,才是真正提升學生口語以及聽力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引導學生提升自身聽說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強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提升實踐活動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合理的選擇實踐活動的題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來規(guī)劃內容。首先題材要符合生活,符合英語聽說的規(guī)律,內容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提升需求,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讓學生無法理解。其次,實踐活動的規(guī)劃,要符合學生的審美和興趣,能夠及時的吸引學生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去,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最重要的便是要全面挖掘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輔助性能。這便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多媒體教學體系的研究,結合當前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多種教學素材進行分析,總結多媒體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方向,將其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3],幫助學生轉變傳統(tǒng)機械對話的刻板認知,要進一步優(yōu)化英語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影響力。
例如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擇大量的對話素材,例如《哈姆雷特》《阿甘正傳》《巴黎圣母院》等極為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將其提供給學生,由學生主動選擇要進行哪些實踐表演。接下來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供其編排內容和進行排練,在這個過程中便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引導學生在多媒體系統(tǒng)中去查詢不同版本的話劇形式或者影視劇形式,分析其中演員的動作以及對話的內容,并且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將部分對話進行語法轉換,讓實踐表演變成一場具有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和靈活意識的表演,而不是單純的進行影視劇復刻。
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PPT或者簡單的剪輯軟件進行配樂和背景播放。整個實踐活動均由學生著手操作,教師只是提供引導和輔助的,利用這種方式打造的實踐活動,能夠真正體現出學生的思想,在演出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實際對話發(fā)音準確性,還要注意劇情是否連貫,是否真正實現了英語交際的靈活轉化,然后給出客觀的評價,并且要求學生在下一次實踐活動表演時,選擇不一樣的題材和場景,促使實踐活動能夠涵蓋所有的英語對話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多樣化聽說能力。
高職院校的英語聽說教學必須要具備極為多樣化的形式,同時也要具備豐厚的資源,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學生的聽說練習提供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但是常規(guī)的英語聽說教學往往是以課堂為背景,以教材為核心展開的[4],發(fā)展至今雖然已經利用了多媒體以及互聯(lián)網進行了創(chuàng)新,但是還缺乏有效的自主學習信息庫。因此教師可以連同學校共同打造網絡平臺,借助互聯(lián)網的整合性質和傳輸性質來實現,既有學習資料的整合以及未來學習經驗的總結。
例如在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討論,解決問題,然后將問題產生的因素、解決方案以及后續(xù)的經驗總結歸檔成電子資料,傳輸在信息平臺上??梢怨┙處熞约八袑W生進行學習和閱覽,另外教師也可以查找對學生聽說能力有輔助作用的教學資源上傳至平臺,共同打造具有開放性和多樣性的資源體系,這不僅能夠借助多媒體實現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也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于回溯性學習研究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互動性,教師必須要轉換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積極的讓多媒體教學工具介入到教學體系中,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師的自身能力來進行創(chuàng)新和提升,為學生構建不一樣的實踐活動,矯正學生習慣性的漢式英語發(fā)音,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拓展英語文化體系,才能夠使學生靈活的說、自信的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