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松福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的影響。 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9例就診時間為非換班期間前往醫(yī)院就診,觀察組49例患者則是在換班期間進入急診科室就診,比較兩組患者溶栓治療效果。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靜脈開通時間、CT完成時間、脫離危險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溶栓時間(Door-to-Needle Time,DNT)和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82.38±3.1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88.25±2.9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死亡率6.12%,致殘率為12.24%,雖然略低于對照組的10.20%、18.36%,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有一定影響,其中完成各項檢查時間較慢,影響患者溶栓開始時間,且不利于患者術(shù)后生活能力的恢復。
[關(guān)鍵詞] 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4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01-0015-03
Effect of seeing a doctor during transition tim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YE Songfu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nsition time visit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from Dec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 4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ferred to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non-shift period, and 4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uring the shift period. The effect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enous access time, CT completion time, and out of danger time was long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ut the Door-to-Needle Time(D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82.38±3.1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8.25±2.9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mortality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2% and 12.24%, slightly lower than 10.20% and 18.36%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eeing a doctor during transition tim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thr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time for completing each inspection is slow, affecting the start time of thrombolysi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postoper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Seeing a doctor during transition time;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rombolytic therapy
腦卒中已經(jīng)成為威脅我國居民的嚴重疾病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較為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卒中患者的一半以上,而及早采取溶栓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1-2]。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發(fā)病時間不固定,發(fā)病急,有效救助時間短,因此及時救治就能夠極大改善患者生存狀態(tài),如果發(fā)生在急診科換班期間或急診較忙碌期間,對該類患者治療有著一定影響[3-4]。因此為使腦卒中在任何時間均能夠得到及時救治,本文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9例,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齡(62.12±3.69)歲,心源性栓塞型15例,小動脈閉塞型16例,其他類型18例;觀察組患者49例,男23例,女26例,平均年齡(63.24±3.12)歲,心源性栓塞型13例,小動脈閉塞型17例,其他類型19例?;颊呒覍僦獣郧液炞滞獗敬窝芯?。經(jīng)比較兩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急性腦卒中診斷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簽字同意本次研究工作。
排除標準:(1)有溶栓禁忌證者;(2)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有效溝通者;(3)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工作時間,從早8:00到12:00下午13:00到晚上18:00,并合理安排值班護理,處理患者治療情況。患者是在急診科常規(guī)工作時間進行收治的,因此這個時間段醫(yī)院人手充足,急診部門又能夠及時處理腦卒中患者。在此時間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救治。觀察組患者則在過渡時間接受治療,過渡時間一般指的是交接班時間,晚上18:00~19:30。但是該階段人手相對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救治效果。各組搶救措施一致,救治時人手情況不同。具體措施如下:(1)臨床醫(yī)生對患者采取快速評估工作,發(fā)病4.5 h后,就需要將患者分診到搶救室卒中單元,患者到醫(yī)院5 min,完成相關(guān)工作。(2)病情監(jiān)測以及呼吸道管理:根據(jù)要求建立靜脈通路,并采集患者血標本。在患者到達醫(yī)院30 min內(nèi)完成腦部CT檢查,為后續(xù)治療工作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支持。并快速完成取藥核對以及配藥工作,并遵醫(yī)囑用藥。(3)溶栓用藥:及時采取溶栓藥物進行治療,并對溶栓進程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4)溶栓完成后,需要根據(jù)患者基本情況轉(zhuǎn)運到卒中病房,進行下一步后續(xù)治療。納入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則就診于換班時間,醫(yī)護人員主要以急診科醫(yī)生為主。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靜脈開通時間、CT完成時間以及溶栓時間(DNT)、脫離危險時間等指標進行記錄并觀察[5-6]。
(2)治療完成3、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使用生存質(zhì)量量表(QOL-100)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生存質(zhì)量、健康情況、日?;顒拥葍?nèi)容,要求患者依據(jù)自己標準、愿望或者感覺回答問題,所有回答均是2周內(nèi)的情況。該量表總分100分,1~5分則表示為根本不、很少、一般、比較、極其等5個程度表述。得分越高則生存質(zhì)量越好[7]。
(3)患者治療完成8個月后,對兩組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進行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靜脈開通時間、CT完成時間、脫離危險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溶栓時間(DN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及6個月生存質(zhì)量評分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82.38±3.1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88.25±2.9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比較
觀察組死亡率為6.12%,致殘率為12.24%,雖然略低于對照組的10.20%、18.36%,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急,有效救助時間短,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8-9],約占全部腦卒中患者的一半以上,及早采取溶栓治療才能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發(fā)病時間不一,急診科進行收治的過程中,可能遭遇換班時間或急診較為忙碌期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有著一定影響。因此本文結(jié)合在實際救助過程中患者進行具體分析[10-11]。急性缺血性卒中起病急,主要是由于腦動脈閉塞,導致腦組織梗死,伴隨著神經(jīng)元、星形膠質(zhì)細胞等受損,系統(tǒng)性溶栓效果十分明顯,但受時間窗限制,患者往往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耽誤了病情的發(fā)展,而急診科接待的病人較多,往往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及時予以救治。但是在醫(yī)護人員過渡時間接診的患者則容易受到人手不足的影響,使病情變化無法及時控制,不利于患者康復。急性腦卒中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救助,才能夠獲得較好的預后,因此患者發(fā)病后需要送到醫(yī)院急診科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急救,需要采取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需要對各個救治環(huán)節(jié)給予一定時間上限制,從而能夠保證急救時間。并以此來規(guī)范每一個醫(yī)護人員的救護工作,確保其滿足對患者的急救需求。還要結(jié)合救護人員工作效率合理分配急救過程,可以有效提高救護流程,即便是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的患者,也能夠得到有效治療[12-13]。觀察組靜脈開通用時較長,則表明在過渡時間護理措施并不能夠及時到位,導致后續(xù)治療無法及時跟進,而腦卒中患者治療時間越短效果越好,可見,及時進行治療是保障患者術(shù)后恢復的重要途徑。因此需采取果斷措施,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療提供綠色通道,配置設備齊全的卒中室搶救單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確保急救工作得到有效支援,對于快速提高溶栓率具有積極作用[14-15]。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應該注重做好交接班期間的接診工作,使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yī)療服務。也可通過創(chuàng)建快速救護通道,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獲得足夠的搶救時間,確保各個時間段的此類疾病患者都能夠及時妥善處理。
本次研究中,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就診時間為非換班期間前往醫(yī)院就診,觀察組患者則是在換班期間進入急診科室就診,其中觀察組患者靜脈開通時間、CT完成時間、脫離危險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溶栓時間(DNT)和對照組差異不明顯,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82.38±3.1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88.25±2.9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死亡率6.12%,致殘率為12.24%,雖然略低于對照組的10.20%、18.36%,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王淑敏[16]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有一定影響,其中完成各項檢查時間較慢,影響患者溶栓開始時間,且不利于患者術(shù)后生活能力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林述欽. 急診科過渡時間就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的影響[J]. 創(chuàng)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6,12(4):63-64.
[2] 丁國娟,金春華.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至急診科時間間隔的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 19(13):1548-1551.
[3] 李建英,林曉燕,王新,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護理路徑優(yōu)化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15(7):748-750.
[4] 王耀輝, 張重陽, 孫偉, 等.基于急救醫(yī)療服務的院前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門-針時間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8,12(7):667-670.
[5] 相啟鳳,李桂花,黃鐘,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動脈溶栓治療院前與院內(nèi)延遲的相關(guān)因素[J]. 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 2017,5(5):246-250.
[6] 凌素連,趙桂艷.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8):18-20.
[7] 王茂湘,王曉東,范鐵平,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后出血轉(zhuǎn)化與預后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8, 11(2):144-145.
[8] 李慧君. 血栓通聯(lián)合川芎嗪治療瘀血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5):157-158.
[9] 張裕文,李勁草,黃冰生.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清內(nèi)皮素-1及血栓素B2影響的比較[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6):150-152.
[10] 王允,代大偉, 范宇威,等. 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的臨床進展[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7,17(26):5194-5196.
[11] 劉晶晶. 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164-166.
[12] 林雄方,陳浩,陳達崇,等. 急性溶栓結(jié)合綠色通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的影響[J]. 現(xiàn)代醫(yī)院,2016,16(8):1102-1104.
[13] 李廣仁,韓靖,臧漢青,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輕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Hcy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49-50.
[14] 陳小明,陳晉莉,葉小祥,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卒中認知調(diào)查及延遲就診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4-10.
[15] 車鋒麗,陳勝云,趙性泉,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后循環(huán)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預后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中國卒中雜志,2017,12(2):112-118.
[16] 王淑敏. 靜脈溶栓治療對輕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nèi)出血和遠期預后的影響[J]. 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7,11(4):307-309.
(收稿日期: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