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昭漢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第六設計院有限公司 合肥市 230000)
我國6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區(qū)占總國土面積的79%,8度及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區(qū)則占8%,這類區(qū)域往往會對橋梁抗震設計提出較高挑戰(zhàn),而為了保證裝配式規(guī)則橋梁在高地震烈度區(qū)的抗震設計質量,正是圍繞高烈度區(qū)裝配式規(guī)則橋梁抗震計算方法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由于平原、丘陵等地區(qū)的公路橋梁墩身一般不高,因此設計人員多采用規(guī)則橋梁布置,相較于非規(guī)則橋梁,二者在地震動響應層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橋梁的抗震設計必須得關注橋梁規(guī)則性,同時還需要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方法。不同于非規(guī)則橋梁多振型影響,規(guī)則橋梁可以采用單振型模型分析其基本振型控制結構的動力響應,事實上我國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涉及的相關橋梁抗震計算方法便多針對規(guī)則橋梁。深入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合理的抗震分析方法可較好保證抗震計算精度,而為了較好保障高烈度區(qū)裝配式規(guī)則橋梁抗震效率、精度,正是研究必須解決的問題[1]。
為提升研究的實踐價值,選擇了某高烈度區(qū)一級公路上的S橋梁作為研究對象,該橋梁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橋位沒有跨線通航要求,場地條件為Ⅰ類,基本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上的特征周期分別為0.3g與0.4s。為保證S橋梁的質量和剛度平衡,該橋梁采用了等橋面寬度、等墩高、等跨徑的結構形式,為提高行車平穩(wěn)舒適程度,在深入分析地質條件后,設計人員選擇了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預應力混凝土T梁??紤]溫度可能對S橋造成的影響,且溫度影響控制聯(lián)長在160m內(nèi),因此全聯(lián)在橋臺處設置了80型伸縮縫2道,S橋上部結構則采用了5跨25mT梁,其橋面寬度為12m。
S橋的橋墩高度需盡可能相近,這是為了適應連續(xù)的上部結構,因此選擇了1.4m×1.4m雙柱矩形墩,橋墩的高度為10m。蓋梁、墩柱采用了C40混凝土,主梁采用了C50混凝土,采用了HRB335鋼筋作為墩柱受力鋼筋。為實現(xiàn)均勻的地震力分配,采用了可以吸收地震能量的板式橡膠支座,型號為GJZ450×500×114(CR),數(shù)量為5個且需要全聯(lián)各墩臺上,同時需根據(jù)各墩串聯(lián)體系的水平剛度實現(xiàn)按比例進行的水平地震力分配。為避免S橋出現(xiàn)橫橋落梁問題,需設置防震擋塊于T梁兩側,并加設防震橡膠塊于防震擋塊梁板側,蓋梁兩端擋塊的高度、寬度分別為60cm與40cm,圖1為S橋的橋型布置圖[2]。
S橋屬于典型的高烈度區(qū)裝配式橋梁,因此抗震計算需首先明確其規(guī)則性,結合《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可確定S橋抗震設防類別為B類,屬于單跨跨徑在150m內(nèi)的一級公路上橋梁。對于E1地震作用下的S橋抗震設計,需保證S橋承載力滿足要求,地震動輸入方向帶來的明顯方向性橋梁破壞也需要同時得到重視,考慮到S橋屬于采用順橋向控制設計的直線橋梁,因此本研究的抗震計算僅圍繞順橋向抗震計算展開[3]。結合表1,可確定S橋屬于典型的規(guī)則橋梁,因此抗震分析的開展可采用單振型反應譜方法。
表1 橋梁規(guī)則性判斷
在應用單振型反應譜方法的S橋抗震分析中,為求出結構的基本周期及振型,首先需確定結構的計算簡圖并運用動力學分析方法,最終方可求得地震力。S橋的上、下部結構采用板式橡膠支座連接,上部結構會對橋墩振動施加約束,而結合橋梁震害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S橋的梁存在較大的縱、橫向位移,其支座也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可以證明上部結構對橋墩振動的約束效果較為有限,而結合同類研究經(jīng)驗,本文研究開展的規(guī)則橋梁抗震計算僅圍繞單墩模型展開[4]。
作為典型的裝配式規(guī)則橋梁,S橋的下部結構自重遠小于上部結構自重,因此橋梁單振型計算模型的建立需構建典型的“倒擺體系”,即在支座頂部集中布置上部質量。在墩頂作用一個水平集中力,其靜力撓曲線便可以通過結構力學方法求得,具體公式如下:
Xz=z2(3H-z)/6EI
(1)
式中的H、z分別為墩高、計算點到墩底的距離,結合式(1)即可依次開展質量參數(shù)、剛度參數(shù)的計算??紤]到S橋的地基剛度較大且地基變形較小,因此本文研究忽略地基變形,結合式(1)即可確定墩身重力換算系數(shù)為0.24,一聯(lián)上部結構、下部結構的總重力則分別為25340kN與3974.4kN。
式(2)為第i號墩臺處支座的抗推剛度計算公式、式(3)為第i號墩的抗推剛度計算公式,式(2)、式(3)的計算結果分別為11842N/m、6.24×104kN/m。
(2)
(3)
結合式(2)、式(3),可求得相應于一聯(lián)上部結構所對應的全部板式橡膠支座抗推剛度之和、橋墩抗推剛度之和,分別為7.1×104kN/m、2.5×105kN/m。
設計的靈魂是創(chuàng)新而不是重復。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要繼承優(yōu)秀的設計風格和流派,另一方面,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以顯示酒店設計的個性與設計的獨特性,而不是機械地搜集和拼湊已有的模式,這樣,繼承才能是創(chuàng)新的。
結合式(4)所示的《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提供的水平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可通過計算得出E1設計加速度反應譜最大值為2.25CiCsCdA,即0.30375g,結合這一計算結果即可開展E1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函數(shù)的建立。
(4)
結合E1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函數(shù),可進行結構基本周期、反應譜值的計算,按照2個質點體系模型進行橋墩基本周期計算,可確定結構基本圓頻率、結構基本周期分別為21.23s、1.36s;由于結構基本周期小于Tg,可確定基本周期對應的反應譜值為0.067g。
結合上述計算,可得出如下計算結果:
(1)第i號墩的組合抗推剛度=9953.14kN/m。
(2)第i號墩墩頂板式橡膠支座頂面處受到的上部結構帶來的水平地震力= 266.13kN。
(4)第i號墩墩頂板式橡膠支座頂面處總水平地震力=332.7kN。
結合上述計算結果,即可求得S橋在E1地震作用下的橋墩內(nèi)力,其中剪力V、彎矩M分別為166.4kN與1979.6kN·m[5]。
為明確單振型反應譜方法的應用效果,選擇了多振型反應譜法開展同類計算開展計算方法優(yōu)選,優(yōu)選過程的多振型反應譜法計算采用了Midas/Civil軟件,采用墩底固結作為邊界條件,同樣忽略地基變形,因此可得出橋墩內(nèi)力的剪力V、彎矩M分別為173.14kN與2138.99kN,表2為計算方法優(yōu)選比較結果。
表2 計算方法優(yōu)選比較結果
結合表2開展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兩種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源于動力學方程不同,而由于二者計算結果相差不大,考慮到單振型反應譜方法的應用較為簡單,因此認為該方法具備更好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在E1地震作用下,S橋梁主體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這使得基本不會出現(xiàn)損傷,而作為典型的橋梁強度薄弱部位,橋墩潛在塑性鉸區(qū)的抗彎強度驗算需得到重點關注。S橋原設計采用了80根Φ25的HRB335鋼筋用于縱向受力,配筋率為2.0%,采用了間距100mm、8肢12的HRB335鋼筋作為箍筋,但數(shù)量較多的鋼筋和箍筋可能導致施工困難,因此設計人員可結合上述抗震設計采用高強度鋼筋作為受力縱筋,如HRB400、HRB500,由此即可更好保證S橋梁的抗震性能并方便施工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高烈度區(qū)裝配式規(guī)則橋梁抗震計算方法具備較高實用性,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計算方法、計算參數(shù)、地震作用、基本周期及反應譜值、橋墩內(nèi)力、計算方法優(yōu)選等內(nèi)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橋梁抗震計算方法,而為了進一步提高計算準確性,簡化單振型反應譜法的合理應用必須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