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李雙超
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隨著國內基礎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大量優(yōu)質的混凝土原材料被消耗,加之環(huán)保壓力日趨提升,原材料的開采量逐漸減少,價格也逐年攀升。因此,越來越多的混凝土工程被迫使用質量較差的的砂石料,其存在針片狀含量高、級配不合理、含泥等問題,其中含泥是對混凝土性能影響最大的問題。目前,通過調整混凝土外加劑配方和混凝土配合比等手段優(yōu)化混凝土的性能,但聚羧酸減水劑(PCE)與萘系、三聚氰胺、氨基磺酸鹽系等減水劑,由于其梳狀結構,更易被泥土吸附,導致其減水率和保坍性能急劇降低,雖然可通過提高其摻量緩解此現(xiàn)象,但這又帶來了混凝土凝結時間延長、抗壓強度比降低、成本過高等問題。因此,國內外對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PCE 的分子結構進行設計,即在PCE 分子中引入抗泥官能團,包括磷酸集團、硅醇基團、含氮官能團、陽離子基團等[1];二是合成新型PCE,合成不含聚乙二醇長側鏈的PCE[2]、而是帶有雪花型側鏈的PCE[3],這類PCE 空間位阻較大,減少其在粘土中的插層吸附;三是復配小分子犧牲劑[4],如季銨鹽、聚丙烯酸鈉等。
本研究從PCE 的分子可設計性入手,利用市場上常用的兩種聚醚大單體HPEG 和TPEG,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固定氧化還原體系用量,分別考察了不同分子量的側鏈、共聚單體丙烯酸的用量、引入陽離子單體、抗泥助劑3-S、磷酸基等及其用量對減水劑抗泥效果的影響。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最后確定了可用于工業(yè)生產的抗泥型減水劑配方。
1.1.1 減水劑合成原料見表1。
表1 合成原材料
1.1.2 凈漿、混凝土試驗原材料
水泥:合肥海螺水泥公司生產的P·O 42.5 級水泥;P·Ⅰ42.5 基準水泥(GB/T8076);粉煤灰:二級,需水量比103%;粗骨料:5~25mm 連續(xù)級配碎石;細骨料:河砂,細度模數(shù)為2.7,清洗并曬干。
合成基礎配方:選用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減水型CAG6、ZT-122 和保坍型CHH6。
對比外加劑:選用市面上常見的陜西長隆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抗泥型高減水型STG-605,抗泥型保坍劑STK-501。
黏土:上海晶純實業(yè)有限公司產的蒙脫土、伊利石、高嶺石,其中蒙脫土性能指標如表2 所示。
表2 蒙脫土性能指標
在配置有攪拌器、溫度計、滴加裝置的四口燒瓶中加入聚醚大單體、抗泥助劑(或加入滴加溶液中)和部分水,攪拌均勻并升溫至反應溫度;在加入氧化劑后,同時滴加水溶液1(AA 和鏈轉移劑或AA、HEA 和鏈轉移劑混合物溶于部分水得到)和溶液2(VC 或SF 溶于部分水得到),溶液1 滴加時間為3h,溶液2 滴加時間為3.5h,單體滴加結束后繼續(xù)保溫老化1h 即完成聚合,然后自然降溫,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 為6~7,得到聚羧酸減水劑。
凈漿測試按照國標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進行,粘土礦物選用蒙脫土,按照內摻法取代相應質量的水泥。
混凝土性能檢測按照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中規(guī)定的高性能減水劑標準進行測試?;炷翉姸仍O計為C30,檢測配合比如表3。
表3 混凝土配合比 單位:kg/m3
由于黏土礦物主要由蒙脫土、伊利石、高嶺石組成,且已有文獻報道[5]三種礦物對減水劑性能影響程度的大小順序為蒙脫石>伊利石≈高嶺石,因此試驗室選取了多種聚羧酸減水劑PC-1、PC-2、PC-3 分別測試了三種粘土礦物對減水劑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4。
從表4 可以看出,對所選的三種聚羧酸減水劑,三種粘土礦物對其工作性能的影響程度與文獻報道的結論一致,高嶺石和伊利石在摻量達到4%時才會對減水劑的性能產生明顯影響,而蒙脫土在摻量為1%時對三種減水劑的工作性能均產生了明顯影響。由此結論看出粘土中蒙脫土才是對減水劑影響最大的物質,在后續(xù)的試驗中為了更明顯區(qū)分出減水劑的抗泥性能,試驗均采取的是蒙脫土來進行抗泥性能評價。
表4 不同粘土礦物對減水劑性能的影響
本節(jié)研究了HPEG 的不同分子量、引入的陽離子功能單體DAC 和抗泥型小單體3-S 的用量、酸醚比、鏈轉移劑的比例等因素對減水劑抗泥效果的影響。
2.2.1 不同分子量HPEG 聚醚對抗泥性能的影響
分別制備了聚醚分子量為2400、3000、4000 時減水率和保持性能最好的減水劑KN2400、KN3000、KN4000,并采用基準水泥和海螺水泥對上述三種PCE 進行凈漿評價,評價方法采用本文1.3,另用膨潤土取代0~4%的水泥,評價結果分別見圖1、2。
圖1 不同含泥量下凈漿流動度(基準水泥)
圖2 不同含泥量下凈漿流動度(海螺水泥)
對比KN2400、KN3000、KN4000 三種PCE,由圖1 和圖2 可知,隨著粘土含量增大,兩種水泥中摻KN2400 的凈漿流動度初始和保持能力最好。由于其性能差異在含泥量達到2%時就比較明顯,且基準水泥和海螺水泥表現(xiàn)一致,因此,后續(xù)配方篩選試驗均采用蒙脫土代替2%海螺水泥進行凈漿評價。
2.2.2 引入DAC、3-S 進行共聚對抗泥效果的影響
通過以上研究,采用分子量為2400 的HPEG 聚醚作為大單體,引入DAC,鏈轉移劑采用抗泥型單體3-S,加入AA 進行共聚,氧化還原引發(fā)體系采用H2O2-VC 或APS-VC,固定其用量為聚醚摩爾用量的7%,合成PCE,具體合成控制步驟見本文1.2。調整總酸醚比、DAC、3-S 的比例,性能評價如下。
2.2.2.1 總酸醚比及鏈轉移劑對PCE 抗泥效果的影響
固定AA 和DAC 的摩爾比為5:1,分別調整總酸醚比、鏈轉移劑的用量,凈漿評價結果如下所示。
圖3 總酸醚比對性能影響
圖4 鏈轉移劑用量對性能影響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總酸醚比為5:1,鏈轉移劑與大單體的摩爾比為0.2 時,合成的PCE 減水率最高,抗泥效果最好。
2.2.2.2 丙烯酸和DAC 的比例對PCE 抗泥效果的影響
固定總酸醚比為5:1,鏈轉移劑用量與大單體的摩爾比為0.2,調節(jié)AA 和DAC 的摩爾比例,其合成的PCE 抗泥表現(xiàn)見圖5。
圖5 丙烯酸和DAC 的比例對PCE 抗泥性能影響
由圖5 分析,在含泥量2%條件下,當AA:DAC 的摩爾比為5:1 時,凈漿初始擴展度最大,而AA:DAC 為4:1 時1h保持能力最好,綜合考慮性能和經濟因素,確定AA:DAC=5:1。
綜上所述,選用分子量為2400 的HPEG,氧化還原體系的用量為聚醚摩爾用量的7%,當總酸醚比為5:1,其中AA:DAC 的比例為5:1,鏈轉移劑(3-S)用量與大單體的摩爾比為0.2 時,所制備的抗泥型聚羧酸減水劑效果最優(yōu),定名為CHK6。
以上研制出的PCE 雖然在較高含泥量的砂石材料中性能良好,但其中的關鍵原材料DAC 中含有氯離子,用量不易把握,摻量過高易對鋼筋混凝土造成銹蝕破壞[6]。且DAC 和鏈轉移劑3-S 的價格較高。綜合考慮,本項目研發(fā)的CHK6 建議作為一種特殊品來處理比較嚴重的含泥量問題。
通過調研及實驗發(fā)現(xiàn),在減水劑的分子結構中引入磷酸基,可以增加減水劑分子的空間位阻,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而磷酸基團的吸附能力強于羧酸基團,可以搶先吸附在粘土中,進而減弱粘土對PCE 的吸附作用,降低PCE 對粘土的敏感度[7]。
本研究在常用分子量為2400 的TPEG 聚醚體系中,利用TP、JP 作為合成原料向減水劑分子中引入磷酸集團,在目前已成熟的配方基礎上,調整TP、JP 的用量,研究其對減水劑抗泥性能的影響。
2.3.1 抗泥高減水型PCE 制備
減水劑合成按1.2 中方案進行,反應溫度為常溫,固定氧化、還原劑用量分別為聚醚摩爾用量的7%、2.4%,酸醚比為3.5:1,調整TP、JP 用量,在不同含泥量情況下凈漿表現(xiàn)如圖6、7。
圖6 TP 對減水劑性能影響
圖7 JP 對減水劑性能影響
從圖6 和圖7 可看出,當TP 用量為大單體質量的1.3%、JP 用量為大單體質量的0.3%時,合成的減水劑凈漿擴展度最大,且在含泥量0~4%條件下性能最佳,將此常溫條件合成的抗泥高減水PCE 命名為CHG5K。
2.3.2 抗泥保坍型PCE 制備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分子量為2400 的TPEG,利用TP、JP 作為合成原料向減水劑分子中引入磷酸集團,固定氧化、還原劑用量分別為聚醚摩爾用量的30%、3%,總酸醚比為6:1,其中HEA 與AA 摩爾比為6:5,調整TP、JP 的用量,研究其對減水劑抗泥性能的影響,膠凝材料中含泥量定為2%,減水劑摻量1.5%。
圖8 TP 對減水劑性能影響
圖9 JP 對減水劑性能影響
由圖8、9 可知,TP、JP 用量為大單體質量的1.2%、0.3%時,制備的減水劑抗泥性能最好,將此常溫條件合成的抗泥保坍型PCE 命名為CHH5K。
評價方法如1.3 和1.4 所述,采用本研究中制備的抗泥型高減水CHK6、CHG5K、抗泥型保坍劑CHH5K 和市面上常見的抗泥型高減水STG-605、抗泥型保坍劑STK-501 進行凈漿和混凝土測試對比實驗。其中在用混凝土性能評價時,采用復配PCE 的方式,減水組份與保坍組份比例為5:10,摻量1.4%;采用2%蒙脫土代替膠凝材料。
表5 不同減水劑凈漿性能評價(海螺水泥)
表6 不同減水劑混凝土性能評價(海螺水泥)
由表5、6 所示,與市場上在售的抗泥型PCE 相比,本研究制備的抗泥型高減水CHK6、CHG5K 和抗泥型保坍劑CHH5K 擁有更高的初始減水率和流動性保持能力,其表現(xiàn)在凈漿和混凝土中一致。
(1)利用HPEG、TPEG 兩種體系分別制備了兩種抗泥型高減水CHK6、CHG5K 和一種抗泥保坍劑CHH5K,其初始性能和流動保持能力均優(yōu)于市場常用的抗泥型PCE。
(2)選用分子量為2400 的HPEG 為大單體,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用量為聚醚摩爾用量的7%,當總酸醚比為5:1,其中AA:DAC 的比例為5:1,鏈轉移劑用量與大單體的摩爾比為0.2時,所制備的抗泥型高減水CHK6 效果最優(yōu)。
(3)選用分子量為2400 的TPEG 為大單體,氧化劑、還原劑用量分別為聚醚摩爾用量的7%、2.4%,酸醚比為3.5:1,TP、JP 用量為大單體質量的1.3%、0.3%時,制備的抗泥型高減水CHG5K 效果最好。
(4)選用分子量為2400 的TPEG 為大單體,氧化劑、還原劑用量分別為聚醚摩爾用量的30%、3%,總酸醚比為6:1,其中HEA 與AA 摩爾比為6:5,TP、JP 用量為大單體質量的1.2%、0.3%時,制備的抗泥型保坍劑CHH5K 抗泥性能最好。
(5)抗泥型高減水型CHG5K 和抗泥型保坍劑CHH5K 采用常溫合成工藝,原材料價格低廉,性能與引入陽離子單體DAC 的CHK6 相差無幾,性價比最優(yōu)。
(6)本研究所制備的PCE 以及市面上在售的抗泥型PCE在含泥量4%以內的混凝土中摻量偏高,成本較高,因此抗泥型PCE 的研究還需進一步努力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