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戰(zhàn)鵬,吳敬濤,吳學敏,成竹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西安 710065)
降雪環(huán)境對于飛機等武器裝備是一種極端氣候環(huán)境,飛機在起飛、降落或停放期間均有可能受到降雪環(huán)境的影響,引起風擋、機翼、槳葉、雷達罩、發(fā)動機進氣道以及外掛武器元件等部位結冰,導致起落架、襟翼等活動部件卡滯,武器系統(tǒng)故障等,影響飛機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當降雪強度較大時,可能導致APU 不能正常啟動或者性能下降[1-4]。
目前我國在飛機研制過程中,通過外場試驗對飛機系統(tǒng)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進行試驗考核,但外場試驗的環(huán)境條件不可控,溫度、降雪強度、風速都會出現(xiàn)較大的變化。同時,外場降雪試驗給試驗保障設備、試驗監(jiān)測與測量設備以及試驗人員的操作帶來很多問題和挑戰(zhàn),不但增加了試驗成本和試驗周期,而且很難保證試驗達到飛機設計的考核要求[5-6]。為避免外場試驗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且保證降雪環(huán)境條件滿足飛機各系統(tǒng)降雪試驗的考核要求,文中從成雪的機理出發(fā),結合室內模擬降雪的特點,通過對實驗室內模擬降雪環(huán)境關鍵技術的分析與研究,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內降雪環(huán)境模擬方法,可滿足飛機等武器裝備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的考核要求,為我國飛機等武器裝備的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自然界的降雪主要是云中的過冷水滴和冰晶相互碰撞,部分冰晶迅速增大,當冰晶能夠克服空氣阻力和浮力時,便從空中落下,在空氣溫濕度、氣流、降落高度等因素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各種形狀的雪花[7-10]。最常見的雪花為六角形,如圖1 所示。實驗室是一個有限的空間,實驗室內模擬降雪受溫度、濕度、水溫、霧化水滴直徑、氣流組織形式以及實驗室空間大小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形成自然界中真實雪花形狀的降雪環(huán)境。實驗室內模擬降雪是通過過冷水霧化,在有限的空間和距離內冷凝結晶,形成“雪花”,最終在指定區(qū)域內形成降雪環(huán)境,通過這樣方式形成的雪花為不規(guī)則的橢球狀,如圖2 所示。
圖1 自然界最常見的六角形雪花Fig.1 Common hexagonal snowflake in nature
圖2 實驗室內人工造雪Fig.2 False snowflake in laboratory
實驗室內模擬降雪,溫度是保證成雪的前提。水經過霧化,在實驗室內形成降雪需要大量冷量,實驗室內溫度隨著試驗的進行會升高,所以實驗室內降雪過程中,須保證實驗室內溫度的穩(wěn)定,滿足降雪的冷負荷需求[11-12]。濕度直接影響著降雪的品質,如果實驗室內濕度太大,則模擬的降雪為“濕雪”,雪的密度和黏性較大,雪品質較差。在濕度較低環(huán)境下,模擬的造雪為“干雪”,雪的密度和黏性較小,雪的品質較好。
對飛機等武器裝備來說,雪的微觀形狀對系統(tǒng)功能或性能沒有任何影響,但“濕雪”的密度較大,雪的黏性較高,易引起設備或部件的凍結或卡滯等故障。因此相對“干雪”,“濕雪”環(huán)境對于飛機等武器裝備更為嚴酷。
根據(jù)飛機等武器裝備的降雪試驗需求,在氣候環(huán)境實驗室中設計了飛機降雪試驗系統(tǒng),可在實驗室內-25~-5 ℃溫度范圍內模擬一定強度的降雪環(huán)境,滿足飛機等武器裝備的降雪環(huán)境試驗需求。實驗室降雪試驗系統(tǒng)降雪環(huán)境指標見表1。
表1 降雪試驗系統(tǒng)指標Tab.1 Indicators of snow test system
溫度是實驗室內模擬降雪環(huán)境的關鍵,降雪過程中必須保證降雪所需的冷量需求,持續(xù)對實驗室內進行相應的冷量補償,保證實驗室內溫度滿足降雪試驗要求。實驗室進行降雪試驗時,需要消耗大量的冷量,其中降雪試驗系統(tǒng)模擬降雪所需冷負荷是實驗室降雪試驗時最大冷負荷,主要由降雪用水成雪的過程產生。為提高降雪效率,并降低實驗室溫度控制的冷負荷,降雪采用2 ℃的水。降雪試驗系統(tǒng)在實驗室中的成雪過程如下:2 ℃的水(T1)到0 ℃的水(放熱,顯熱);0 ℃的水(T0)到0 ℃的“雪花”(放熱,潛熱);0 ℃的雪花到-25 ℃的“雪花”(放熱,顯熱);環(huán)境溫度下水霧蒸發(fā)(吸熱,潛熱)。
降雪過程中,一部分的霧化水在成雪過程中蒸發(fā),使得實驗室濕度增加。為得出不同水滴直徑與蒸發(fā)率之間的變化關系,采用不同霧化型號噴嘴,在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進行了試驗測試,得出霧化水滴直徑和蒸發(fā)率之間的關系,如圖3 所示??梢钥闯觯谝欢ǖ臏囟群蜐穸认?,隨著霧化液滴直徑的增大,蒸發(fā)率基本保持不變;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實驗室內相對濕度越小,降雪霧化水的蒸發(fā)率越高。在-5 ℃降雪工況時,降雪霧化水的蒸發(fā)率在6%~8.5%之間變化,-25 ℃降雪試驗時,水的蒸發(fā)量約為3.8%。
圖3 水滴直徑與蒸發(fā)率關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drop diameter and evaporation rate
為保證實驗室降雪試驗的持續(xù)進行,需對實驗室 進行冷量補償,保證實驗室內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試驗要求溫度。其中實驗室內-25 ℃條件下,降雪強度75 mm/h、有效降雪面積700 m2是實驗室降雪試驗冷量需求最大的降雪工況。根據(jù)實驗室模擬降雪時霧化水的成雪過程,可得出實驗室降雪試驗時,降雪模擬所需的冷負荷計算為:
Q=m水·[C水·(t1-t0)+h+C冰·(t0-t2)]-m蒸h蒸+W (1)
式中:m水為降雪試驗用水量;t1為水溫;t0為冰點溫度;t2為目標降雪試驗溫度;C水為水的比熱容;C冰為冰的比熱容;h 為融化潛熱;h蒸為蒸發(fā)潛熱;m蒸為蒸發(fā)水量;W 為降雪試驗系統(tǒng)設備運行功率。
根據(jù)式(1)可得出:實驗室-25 ℃溫度條件下,降雪強度75 mm/h、有效降雪面積700 m2降雪工況的冷負荷為 3079 kW,即降雪試驗的最大冷負荷為3079 kW。
實驗室內模擬降雪環(huán)境,在滿足降雪冷量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霧化水粒直徑是影響降雪質量和成雪距離的關鍵因素。霧化水滴直徑過大,使得成雪距離較長,并且水滴在空中碰撞凝結,雪粒直徑變大,導致霧化水在空中不能完全形成冰晶,最終成雪的密度和黏性較大,雪的品質較差。霧化水滴直徑較小時,模擬霧化水成雪距離短,并且雪粒直徑較小,霧化水結晶成雪充分,降雪的密度和黏性較小,雪品質較好。
為選擇適用于實驗室降雪試驗要求的霧化水粒直徑,通過適當?shù)膰娮爝x型和調節(jié)供水壓力控制霧化水滴直徑。在-5 ℃和-25 ℃環(huán)境下,對不同水滴直徑霧化水的成雪距離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圖4 所示??梢钥闯觯?5 ℃和-25 ℃溫度環(huán)境下,隨著霧 化水滴直徑的增加,成雪距離也隨之增加。根據(jù)實驗室實際空間大小以及飛機等武器裝備的降雪試驗需求,并且保證模擬降雪的品質,選擇100~150 μm 的霧化水滴直徑進行降雪模擬,最短成雪距離約4 m,且雪粒直徑在200 ~400 μm 之間。
圖4 成雪距離隨水滴直徑大小的變化關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drop diameter to freeze
自然界中降雪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風速、地形等,使得地面積雪厚度有較大的變化,而在實驗室中降雪模擬主要受模擬造雪方式、實驗室空間以及實驗室氣流組織形式的影響。
在實驗室內氣流組織形式下,采用單臺造雪設備在-25 ℃環(huán)境溫度下沿固定方向降雪20 min,沿出雪方向的降雪厚度分布如圖5 所示??梢钥闯?,沿整個降雪方向,雪厚度分布類似正太分布狀的形式,但在10~35 m 有效降雪距離內,平均每米之間的降雪厚度相差不超過5 mm。
為保證降雪試驗具有更好的降雪均勻性,在進行飛機等武器裝備降雪試驗時,可根據(jù)試驗件的大小,采用多臺造雪設備,通過合理布置,共同進行模擬造雪,這樣可大大提高降雪的均勻性分布。采用兩臺造雪設備對某飛機機翼段的降雪試驗時,沿整個翼展方向,雪厚度相差5 mm,翼寬方向雪厚度僅相差2 mm。飛機等武器裝備的覆雪試驗,一般針對試驗件表面曲率小于60°的區(qū)域[13],而飛機等武器裝備表面曲率小 于60°的試驗件的表面區(qū)域面積有限,并且對均勻性也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該均勻性完全可以滿足飛機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的要求。
圖5 雪厚度沿射程分布Fig.5 Snow thickness and range distribution
在氣候環(huán)境實驗室中-25 ℃、RH 為70%的環(huán)境下,采用降雪試驗系統(tǒng)進行降雪環(huán)境模擬,對模擬降雪區(qū)域內的不同位置的雪密度進行取樣測量,通過雪密度計算公式(2)計算得出各測點雪密度值(見表2)。
式中:ρ 為雪密度;m 為測量總質量;m1為量桶質量;D 為量桶直徑;h 為雪厚度。
表2 -25 ℃造雪密度檢測Tab.2 The density of simulating snow at -25 ℃
從表2 可以看出,測點中最大雪密度為442.4 kg/m3。由于雪密度受模擬降雪時實驗室內氣流組織的因素,各測點雪密度值呈現(xiàn)一定的離散性。從測量結果來看,平均雪密度為374.8 kg/m3,模擬的降雪的密度和黏性較小,雪的品質較好。
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降雪和實驗室模擬降雪機理的對比分析,提出了影響實驗室內模擬降雪及降雪品質 的關鍵因素,并結合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得出了實驗室內降雪模擬時的冷負荷計算方法,以及霧化水粒直徑與成雪距離之間的變化關系。最終選擇 100~ 150 μm 的水粒直徑作為實驗室模擬降雪的最優(yōu)水粒直徑,保證了實驗室模擬降雪的成雪距離和降雪品質。建立了氣候環(huán)境實驗室降雪環(huán)境模擬技術,可在氣候實驗室內模擬一定強度的降雪環(huán)境,滿足飛機等武器裝備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需求,為飛機等武器裝備的降雪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研究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