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5日,除夕的前一天,已經(jīng)在陜西延安終刊9年的《中國工人》于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再一次創(chuàng)刊。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便是當時位于北京府前街一號飄揚著五星紅旗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大樓。再次創(chuàng)刊的《中國工人》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編輯出版室編輯,工人出版社(即現(xiàn)在的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每月15日與讀者見面。其內(nèi)容包括有關工人運動的理論和政策的專論,全國總工會的決議、指示和通知,工作研究與經(jīng)驗介紹,各產(chǎn)業(yè)工會與各地方工會的活動情況,工作總結報告,工人運動的通訊等。
讀者來抱團
本期話題:2020年,您對《中國工人》雜志有什么期待?
(每月1日,點擊“中國工人”微信公眾號菜單“話題討論”獲取當月話題,或關注“中國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
@遼寧讀者 任東升對新一年的《中國工人》雜志,我很期待。如今很多媒體的政策解讀,總讓人覺得專業(yè)性太強、文本味過重,即便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新政新規(guī),也不易閱讀。我希望《中國工人》雜志在政策解讀上能更通俗直觀,雅俗共賞,易于消化,做職工真正的貼心刊物。我也希望新的一年,雜志的新聞視角更接地氣,更沾“土味”,再有就是希望副刊的編排再多一點,給我們這些投稿的作者多留些空間,這樣,一冊《中國工人》在手,脊梁和血肉才全都有!
@江蘇讀者 王冠成2019年,有幸結識了《中國工人》雜志,還被編輯老師拉進了讀者群。喜歡《中國工人》雜志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編讀往來”這個欄目。展望2020年,我希望《中國工人》雜志能繼續(xù)加強與讀者的互動交流,鼓勵讀者提建議、找差錯。最后,?!吨袊と恕冯s志越辦越好!
@山東讀者 張作光收到外孫從長春寄來的一封掛號信,撕開信封后發(fā)現(xiàn),是外孫給我寄來的訂閱2020年《中國工人》雜志的收據(jù)。信中說:姥爺,上個星期天,我從泰城返回學校,在泰山站等火車時,順便在車站郵局給您訂了一份2020年的《中國工人》雜志,想給您送家去,又怕誤車,特用掛號信把訂刊收據(jù)給您寄去。我既感動又開心。2020年,希望老朋友《中國工人》雜志越辦越紅火,繼續(xù)陪伴著我!
@遼寧讀者 關振學作為央企的一名工人,我特別喜愛《中國工人》雜志。2020年款款走來,我期待《中國工人》雜志能更多地關注一線工人,特別是報道一些像我們鋼鐵企業(yè)“浴火重生”這方面的內(nèi)容,也期待能開展一些熱點話題討論,譬如“怎樣歡送退休職工”之類的。
@山東讀者 尹希東《中國工人》雜志是工人自己的雜志,作為一名石油工人、忠實讀者,我希望雜志繼續(xù)堅持新聞性、趣味性、服務性相統(tǒng)一,辦成廣大職工喜聞樂見的精品雜志。2020年,我覺得文章要向精、短轉(zhuǎn)變,使職工以更少的閱讀時間獲取更多的信息。還有就是,希望多增加重大政策信息及解讀,比如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職業(yè)病防治等方面的內(nèi)容。期待雜志越來越好,走進每一個車間和班組。
@貴州讀者 黃華2019年,很慶幸遇到了《中國工人》雜志,通過她認識到了很多人和事。雜志里的那些面孔,在平凡的崗位上進行著持久的努力和探索,給人啟迪,讓人深思,更讓人確信,成功是來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2020年,希望《中國工人》雜志繼續(xù)保持創(chuàng)刊的初心,繼續(xù)展示工人的風采,繼續(xù)用心講好工人的故事。讓《中國工人》雜志成為每位職工通往社會生活、散發(fā)自身正能量的最佳選擇。期待《中國工人》雜志2020年的精彩呈現(xiàn),祝福《中國工人》雜志2020年更好。
@遼寧讀者 張秀峰希望《中國工人》雜志在奔涌向前的歷史洪流中,繼續(xù)與職工同呼吸,與時代共命運,書寫中國工人階級的新輝煌,奏響新時代中國工會組織砥礪奮進的華彩樂章。
工人君:大家的祝福已悉數(shù)收到,大家的期待也已一并記下。2020年,我們會帶著大家的祝福和期待繼續(xù)努力,與職工同呼吸,與時代共命運!向大家透漏一個小消息:《中國工人》雜志將從今年5月刊起進行部分改版,希望各位讀者各抒己見,多多獻 策!
本期推薦
本刊編輯 許夢醒
《技術工人閃耀時》
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線技術工人何光華、潘從明毫無懸念地登上了這個獎勵創(chuàng)新的巔峰舞臺。讓人倍感興奮的是,全國總工會作為推薦單位,已經(jīng)連續(xù)3年包攬此獎項工人組獲獎名額。這兩個獲獎項目均來自工會創(chuàng)建的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均為全總職工創(chuàng)新補助資金孵化項目??梢哉f,是產(chǎn)業(yè)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結下的又一枚碩果。
《中國工人》之所以要做這樣一篇報道,不只在于這一獎項的分量之重,更在于我們肩負著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蔚然成風的辦刊責任。在技術工人閃耀時,為他們定格瞬間,帶領更多讀者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的故事,這是我們正在做,并將持之以恒努力做的事情。期待著,當讀者們想起“明星”這個詞時,能第一個時間想起閃耀的他們,并為他們歡呼喝彩!
本刊記者 李雙星
《趙曉卉:我要快樂》
在《脫口秀大會》那些衣著入時、伶牙俐齒的演員中,趙曉卉身上天然有一種親近感,她的女工身份引人注意。觀眾對于她口中的工廠和車間,不自覺地懷有一種善意。坦白說來,我初看《脫口秀大會》的時候,趙曉卉的表演沒有給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但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表演讓人感到松弛,段子的節(jié)奏和笑點鋪陳得很自然。
工人和脫口秀演員這兩種身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效果很奇妙,因為看上去,兩者的職業(yè)屬性差得有些遠。然而,如果認真思考一番,就會明白,一個人本身就充滿無限的可能性。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是在車間還是辦公室,人們都可以親手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世界。
身份上的兩重性也會給人帶來一些困惑,采訪時,我察覺到趙曉卉對于未來的方向有些飄忽不定,她似乎正在等待一個不得不讓她做出決定的契機。無論以后她決定做什么,她都對快樂這件事堅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