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原本是一個有著深厚工業(yè)基礎(chǔ),同時又號稱“歐洲糧倉”的國家。但是,現(xiàn)在的烏克蘭卻被認為是一個治理失敗的國家。這一切都源于一場“顏色革命”。2004年10月,烏克蘭進行總統(tǒng)大選,美國大力支持親美的反對派候選人尤先科,通過非政府組織派出了數(shù)百名選舉問題專家為尤先科出謀劃策。在第二輪選舉中,時任總理亞努科維奇得票49.53%,尤先科得票46.66%。這一結(jié)果顯然不能讓美國滿意。于是中情局發(fā)動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聲稱亞努科維奇獲勝是舞弊所致。輿論造勢后,中情局在烏克蘭組織名為“波拉”的青年運動組織,將數(shù)以萬計的烏克蘭年輕人聚集在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上。他們高呼支持反對派的口號,將“顏色革命”推向高潮。參與集會的人多是對現(xiàn)狀不滿的年輕人,尤其是容易受到蠱惑的大學生,他們把反對的焦點集中在所謂的欺騙性選舉上,而這樣的街頭運動被美國合法化為“更大的民主”運動。持續(xù)了多年的“顏色革命”對烏克蘭造成了巨大破壞?!邦伾锩敝?,烏克蘭國內(nèi)局勢動蕩不安,人均GDP從2014年的4000美元下滑到2018年的3000美元。政治亂局和經(jīng)濟低迷讓烏克蘭人口大量減少,外流人口增多,全國人口從1991年的5200萬下降為2018年的4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