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偉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導視系統的英文表達為Signage System,其概念起源于西方國家,在我國,對導視系統的研究比較缺乏,由于其具有邊緣學科的性質,所以在概念表述方面并不統一。導視系統是系統化設計空間環(huán)境的相關信息,從而使觀眾能夠有效、迅速的定位目標位置,并選擇自己喜好的路線。導視系統有限制、說明、方向、空間、識別五種類型,在過去二維平面,導視系統主要是傳達空間信息,但是現在,建筑空間結構與布局更加復雜,堆砌的導視信息無法促進城市空間規(guī)劃與發(fā)展,因此,導視系統逐步向多維、全方位網絡構建系統發(fā)展。在設計中,博物館也更加關注人與導視系統之間的互動性,開始通過人性化、合理化的方式導視信息,提升導致效率,在互動中,找到人與空間環(huán)境的平衡。在過去的導視系統中,由于分散的問題,導致環(huán)境信息不連貫,有的人方向感非常弱,所以他們在尋找目標方位時比較困難,會浪費體力與時間,在設計導視系統時,要以人的感官體驗為突破口,使系統得到多元化發(fā)展。
1)激發(fā)參觀者的共鳴,體現人性化關懷。為能將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發(fā)揚光大,更好的闡釋工匠精神,推動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在中國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中,要結合傳統文化思想觀念,更好的融合內容與形式,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滲透,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精神高度與藝術價值。博物館集娛樂、教育為一體,在人群、建筑物、特定的地點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并形成有意義的聯系整體,存在于人的記憶與情感中。因此,不論要研究博物館哪一種服務與功能,都需要全面考慮參觀者的構成、社會影響、文化特色、功能實施。博物館在引入導視系統后,更好地促進了參觀者與參觀空間的交流互動,提升空間資源使用效果,同時讓參觀者感覺流暢舒適,有利于傳播博物館品牌形象,增強參觀者的參觀體驗。在導視系統信息圖形設計中,要激發(fā)參觀者的共鳴,并獲得其認同,充分體現人性化關懷,提升設計對象的形象力。博物館是公共服務場所,因此,其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程度會成為評價標準之一。比如廣東國家博物館的設計體現了人性化關懷,其標志以”植根于粵,寓意于博,蘊形于館,凝神于藏”為設計原則(藏尾∶”粵博館藏”,以漢字為設計依托。標志隱含”廣東”之字形、”博”之字韻,點明廣東省博物館的地域屬性和行業(yè)特點。博物館的每一層展廳都有若干個指示牌。指示牌與博物館的設計風格相統,指示牌上標有一些相關求生路線等人性化的信息。
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中,人們對博物館的公共設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中要以參觀者感受為出發(fā)點,在軟件設施與硬件設施上充分體現人性化關懷,增強滿意度,更加符合參觀者的需求,以周到的服務項目、舒適的空間環(huán)境、展示形式為參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導視系統的設置能夠讓參觀者更快地融入到博物館氛圍之中,在功能上滿足參觀者對具體位置的引導,成為參觀者需要的向導系統,改變參觀者在參觀時的心理狀態(tài)。
2)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理念,突出形象特質。博物館導視系統承擔著傳播博物館形象與文化的重任,博物館形象包括深層形象、表層形象、內部形象、外部形象,其中表層形象包括視覺設計、服務設施、展品陳設、建筑內外部環(huán)境等明顯的特征,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精神風貌。博物館導視系統要作為參觀者與博物館之間的溝通紐帶,同時要跨越地域之間、不同語種,更好地以視覺語言服務參觀者。傳統紋樣元素具有獨特的美學意蘊,其表現形式具有象征性、裝飾性、工藝性,可以以視覺符號再現與轉移,將其應用于新時代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中,讓消費者感受其中的中國傳統紋樣元素,使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更加多樣化。不同文化形式會包含濃厚的人文情感與豐富的藝術色彩,設計者在找到文化元素之后,可對其進行重構與提煉,并以不同的修辭手法與產品寓意,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理念。導視系統不僅要為參觀者提供位置引導,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備表意性與象征性。在設計視覺中,要充分考慮到該作品的相關意志、藝術特質與文化內涵,利用合適的素材,更好的表達所要傳達的信息與概念。
3)挖掘傳統紋樣內涵,將傳統與時尚組合。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tài),而優(yōu)秀傳統文化常常包含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設計中,要分析與總結中國傳統紋樣的發(fā)展歷程,領會其中的內涵,同時,應用視覺造型形式、中國傳統紋樣與符號語言,結合當前的語境,積極參與設計實踐,使設計作品擁有更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重視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并引導參觀者認識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比如廣東國家博物館里,每個展廳的介紹牌又各具特色,與展廳主題相統一。如土火之藝的陶瓷展里,介紹牌設計得別出一格,依據瓷器的瓶身與現代的幾何形狀相結合,加之用特別的材質,使說明牌變得更具特色。這也從側面反映一個博物館在導視系統這塊做得相當仔細和全面。在設計方面融合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大膽、現代、獨具一格的建筑風格。并以歸形于”藏”的點睛之筆,體現粵博的職能屬性和粵博人專精于藏得精神氣質,點出粵博標志及廣東省博物館海納百川、古今并包的風格氣度。四座文化設施并列于廣州新城市中軸線上,與中央林蔭大道、濱江綠化帶共同形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構成廣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當前,我國各地博物館數量在不斷增長,成為文化傳播與交流的窗口,為娛樂、學習、生活提供了寬廣空間,而在體驗經濟背景下,人們也需要博物館有更好服務質量,只停留于展示的博物館無法滿足參觀者感知、情感等需求。我國傳統紋樣元素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體現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具有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其中所包含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并將傳統紋樣元素轉化為各種視覺符號,使其與現代審美觀點相結合,將傳統紋樣元素改變?yōu)榭捎^賞的文化產品,為傳統紋樣元素賦予新的活力與生命力,使其具有新穎的當代價值,促進傳統紋樣元素傳承,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中應用傳統紋樣元素,可以樹立文化自信,通過特別的語言表達民族情感,培養(yǎng)人們的歷史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發(fā)展中,博物館要關注到自身的不足,并開始實施“互動體驗”。導視系統的展示、設計在功能上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讓參觀者更好地融入具有鮮明特色的展示氛圍中,并為其留下難忘的參觀經歷。因此,要將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傳統紋樣元素中,使其成為設計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的文化符號,拓展博物館導視信息圖形設計創(chuàng)新之路,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人們的視野中,營造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生活氛圍,在設計中,設計者要積極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傳統紋樣元素的內涵,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