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紫千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血液透析室,河南 商丘 476100)
血液透析是臨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主要是通過將體內(nèi)血液引流至體外,采取彌散、超濾、吸附及對流等原理進行物質(zhì)交換,清除體內(nèi)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nèi)過多的水分[1]。因患者對其相關知識和操作不理解,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因此,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疾病恢復至關重要[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層級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75歲,平均(48.50±4.57)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3~78歲,平均(49.02±4.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颊咦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給予疾病知識和健康宣教,進行心理支持及干預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接受層級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生理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基礎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加強患者基礎護理,協(xié)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膳食,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2)安全需要。護理人員主動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心理干預,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安全意識。(3)情感與歸屬需要。血液透析患者面對長期的臨床治療,且多數(shù)患者缺少家屬陪伴,護士加強對患者的陪伴,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積極的心態(tài),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4)尊重的需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尊重,給予必要的支持與鼓勵,增加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協(xié)助患者積極治療,降低患者對血液透析的抵抗性,并加強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提高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1)健康狀況: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量表(36-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3]評估患者健康狀況,該項目包括9個維度,共36個條目,每個維度各計0~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狀況越佳。(2)β2微球蛋白(β2-microgiobulin,β2-M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水平:抽取患者靜脈血送至化驗室,檢測β2-MG、BUN、Cr水平。
2.1 健康狀況干預前,兩組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SF-36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2 β2-MG、BUN、Cr水平干預前,兩組β2-MG、BUN、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BUN、β2-MG、Cr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UN、β2-MG、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β2-MG、BUN、Cr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血液透析具有創(chuàng)傷性,進行穿刺時患者多存在應激反應及活動受限,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此外,所處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壓力等因素均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心理障礙,嚴重降低臨床治療效果[4]。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β2-MG屬于小分子球蛋白,通過腎小球濾過,由腎小管分解,正常情況下僅有微量β2-MG經(jīng)尿液排出,其水平升高則表明濾過功能和腎小管功能損害;BUN是臨床反映腎功能的重要指標,當出現(xiàn)腎實質(zhì)病變時其水平明顯升高;Cr水平升高主要由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導致。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時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檢測,以了解治療效果。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BUN、β2-MG、Cr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BUN、β2-MG、C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層級護理干預能夠改善其健康狀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無法滿足血液透析患者對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實際需求,而層級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在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上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滿足患者實際需求,促進疾病康復[5]。層級護理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通過加強基礎護理,從不同階段滿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針對初期治療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和負性情緒,加強相關知識宣教與心理支持,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緩解不良情緒。長期血液透析治療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取得患者信任,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滿足患者對情感與歸屬的需要。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尊重與支持,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6]。
綜上所述,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層級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