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區(qū)域聯合教研是各地提升教師教研水平的有效路徑之一,能夠促進教師總結學習、展示成果、分享經驗、砥礪思想、加深反思。2019年9月底,佛山市順德區(qū)內各中學的歷史科組長和骨干教師代表一行48人,參加了在中山舉辦的順德區(qū)域聯合教研(中學歷史)專項培訓班。
講座篇:高屋建瓴學養(yǎng)厚,醍醐灌頂獲益多
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黃牧航的專題講座“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與評價”,以他近年主編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研究叢書”(共五冊)為中心,從“用素養(yǎng)的標準來引領教學”“用課程的理念來指導教學”“用活動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用評價的資源來服務教學”“用專業(yè)的提升來支撐教學”等五大方面展開闡述。黃教授首先對“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國家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校人才需求)”“學科素養(yǎng)(高考評價體系)”等概念的界定作了清晰的闡述,特別強調不可混為一談。這對學員們落實新課標和適應新高考模式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他在解讀“時空觀念”時指出,時空觀念不是簡單的時空疊加,它是人的時空,是變化發(fā)展的,是有歷史感的,是與人類記憶緊密結合的,是民族和文化的產物。這就對教師們拓展學科素養(yǎng)認知有了很大啟發(fā)。黃教授特別指出,歷史時間觀念是跟人類的記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即充分認識到記憶是個體生命成長和人類文明延續(xù)的重要內容,歷史教師就是肩負著人類文明傳承重任的人。講到社會空間時,黃教授將其分為物質空間和文化空間兩大部分,包括以自然環(huán)境為制約因素的地理空間,以物質資料為形式的生存空間,以生產、制度、宗教、倫理、家庭等社會關系為線索的文化空間,以語言符號為工具的虛擬空間,以人際關系、民族關系、國家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交往空間,以及反映人類生活綜合質量的自由空間。有的物質空間同時也是文化空間。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大都只強調物質空間而忽視了文化空間。
除了學理方面的剖析,黃教授還結合國內外眾多的精彩案例予以闡釋。例如,談及任務驅動式推動課程開發(fā)和設計時,他以“Minds and Machines Britain 1750 to 1900”一書的使用為例,從農業(yè)的變化、工業(yè)的變化、生活和工作條件的變化、政府和權力的變化等角度設計卡片,并制定若干規(guī)則,包括至少使用兩張卡片、可以選擇呈現這一百多年間全部或部分時期的變遷、必須包含政府權力的變遷在內等,引導學生較好地闡述工業(yè)革命引起的社會變遷,從而促進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逐步落地。
此外,廣州市越秀區(qū)歷史教研員吳美娟的《以學科教學知識養(yǎng)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于區(qū)域研究的思考》、中山市歷史教研員樓衛(wèi)琴的《批判性思維(CT)與歷史學科教學》、中山市華僑中學歷史教師許長榮的《關于選擇題的解題技巧》、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王繼平的《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教學設計與論文撰寫》、中山紀念中學范宗寶的《核心素養(yǎng)與歷史教學》等系列講座,圍繞新課標、初高中新教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歷史教學藝術、論文寫作、區(qū)域教研等方面,做了精彩講授。
課堂篇:同課異構展風采,評課交流轉深沉
在中山市民眾中學的教研活動中,梁玉萍老師和劉道雪老師以“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為題,上了兩節(jié)同課異構課。梁老師授課視野開闊,課堂容量大,并拋出了一連串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劉老師則以時間為主線,緊扣主干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并注意對解題技巧的訓練和總結。
梁老師以長歷史觀的視角切入,從地中海的歷史地位講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漸定位于深刻影響近代世界的亂世英雄拿破侖,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便顯示出不凡的專業(yè)功底。接著,她引導學生循著拿破侖在“亂世前奮起”“亂世之崛起”“盛世之雄起”“盛世之隕落”等歷程,較為深刻地把握了時代背景及變遷歷程,通過生平資料、政治軍事形勢、名家論史等大量素材的補充,讓學生以拿破侖為例,深入理解歷史人物的命運與大歷史進程的互動關系,從而將批判性思維與歷史教學有機融合,是一節(jié)十分成功的探索課和示范課。
學員們還在中山市實驗中學分組觀摩了曾瑞琪老師的新授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和謝良梅老師的復習課《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并進行了深入的評課交流。
校園篇:迂回蜿蜒見品質,百轉千回意味長
漫步在中山市實驗中學校園,參加培訓的教師由衷感嘆行走在秋天的靜美。除了教育教學設備先進之外,各功能場館一應俱全,校園布局錯落有致,湖光翠色,石景水榭,鳥語花香,可謂“迂回蜿蜒見品質,百轉千回意味長”。來到校內“中山師范學校紀念園”參觀時,深感該校歷史底蘊深厚。從師范學校到實驗中學,從厚重校史發(fā)展而來,無疑會有一種無形的恒久力量,推動學校教育教學不斷邁上新臺階,在校師生以及歷屆校友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為家鄉(xiāng)、為社會、為祖國輸送更多的建設人才。據介紹,中山市實驗中學致力于打造既有綠化、又有美化、更有文化,既有風景、又有風格、更有風范,既有品牌、又有品質、更有品位的讓人民滿意、讓師生自豪的示范性、輻射性、現代化學校。
總結篇:為學為教涵道術,亦研亦用不尋常
在聆聽系列專題講座和課堂教學后,各組學員都積極做發(fā)言分享或進行提問,對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有了新的理解和詮釋。樓衛(wèi)琴老師所倡導的批判性思維(CT)教學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對于幾節(jié)同課異構課和示范課,大家在學生主體、史料教學、大時段視野、唯物史觀等方面討論十分熱烈,思想碰撞較多。總之,參加這次培訓的教師在專業(yè)理論、教學實踐乃至學習精神上都獲益良多,他們將帶著收獲的道與術,為區(qū)域歷史學科建設和教研工作書寫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