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 靈
(中國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8)
習近平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教育要求,全國高校普遍設置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繁重的教學任務,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普遍重視和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支持力度。然而,世界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同我國發(fā)展的現(xiàn)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lián)系。習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1]。因此,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育教學如何與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大勢接軌,如何在高校講臺上以國際戰(zhàn)略的眼光和頭腦,深化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也緊跟現(xiàn)代化、國際化步伐,是當前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新中國已經(jīng)建立70周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進入了新的階段,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思想認識上與教育現(xiàn)代化、國際化接軌,方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
人是決定性的因素。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如果教師本身只是滿足于對課本內容的簡單解釋,滿足于完成思政課的課時任務,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恐怕就是一句空話。
首先,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需要擁有國際化視野。高校不少人以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只要認真掌握中央文件精神,把握政府的方針政策就可以了,不需要了解世界,不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其實不然。今天的社會,國內外各種信息傳播極為迅速,在信息化時代,沒有深厚的歷史知識、沒有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眼光,就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尖銳問題。比如,為什么美國一意孤行發(fā)起貿(mào)易戰(zhàn)?為什么美國一直在售臺武器?香港問題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中為什么強調全球治理問題?等等。這些高校和社會的熱門話題無一不涉及歷史和國際問題的研究領域。事實上,講授思政課,需要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涉及的領域,要比其他專業(yè)課廣泛得多。所以思政課教師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及國際化的視野;需要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其中就包括中央的外交戰(zhàn)略布局;需要學習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思想,其中也包括國際治理體系改革的思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外事工作,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了解世界、了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成為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外交服務于國內發(fā)展。習近平強調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從服務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中央的這些大政方針及其統(tǒng)籌布局,都是思政課教師應當充分把握的。
其次,要給思政課教師提供可供選擇的進修和提升平臺。由于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常常接到出去參加培訓的任務。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高等院校,這種機會很多,大部分教師已經(jīng)幾次參加輪訓。但每次培訓內容、方式卻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一般是相關教材的輔導、形勢講座、去延安或者井岡山干部學院現(xiàn)場教學,鍛煉幾天。培訓固然很重要,但是由于老師們大都參加過,時間一長,學院只能作為任務派人參加。國家投入不少,也很重視,然而效果一般。如果能夠改變一下思維,看到思政課教師也承擔教育教學走向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重任,就有可能主動搭建更多的專業(yè)研修平臺。比如,組織國際熱點問題報告會;組織教師走訪包括外交部在內的相關政府機構,查閱解密檔案資料;寒暑假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出國考察,而不僅僅是國內指定的幾個教學參觀點;等等。這樣不僅令教師耳目一新,而且的確是思政課教學工作上的需要,能夠使教師在業(yè)務上得以更好地提升,思考和視野與社會熱點銜接。教師所學所得,會在教學中很快加以運用,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說服力,改善教學效果,這一點已經(jīng)在一些主動開展對外交流的教師的課堂上體現(xiàn)出來。
再次,加強對教師海外提升的實質性指導和管理。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已經(jīng)不同于20世紀90年代了。那時國家財力有限,思政課教師申請出國很難。而今有些學校要求和鼓勵50歲以下教師出國進修一年,反映了國家對高校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視,值得欣慰和稱贊。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也不例外,按照統(tǒng)一要求,學校也鼓勵思政課教師出國學習考察。但實際情況是,從聯(lián)系學校到在外學習、考察,大都是教師們自己安排。這一年教師究竟在外學習了什么,學校并不很清楚,更沒有一定的規(guī)劃。所以,海外提升經(jīng)費花了,效果究竟如何,基本靠教師自我把握了。有的教師足跡踏遍了大部分歐洲國家,有的教師帶家人出去一年,在國外甚至培育了后代,都各有收獲。即使這樣,北京地區(qū)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出國的動力仍然不足,有不少教師強調家庭困難,年復一年地拖下去。這些現(xiàn)象值得反思。出國進修本身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這么好的機會對于思政課教師也是難得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恐怕缺乏必要的引導、指導是重要原因。這個年齡段的教師,一是上有老下有小,能夠無憂無慮一走一年的人不多;二是有出國經(jīng)驗的也不多,自己去聯(lián)系國外大學進修會存在信息缺乏、溝通不暢等困難。學??梢酝ㄟ^一些措施,加強對教師進修的管理工作,引導和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比如,通過經(jīng)驗信息交流會、回國報告會,以及出國期間對教師學習生活的關心和關注,及時給予實際的幫助;同時盡可能協(xié)助解決中青年教師面臨的家庭困難,既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也要為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做些實際工作。通過加強指導,讓教師對海外提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把此項工作納入自己職業(yè)生涯的長遠規(guī)劃之中。
習近平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3]。此番話語用來評價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再合適不過。思政課教師是令人欽佩的,教書育人、無名利可圖。教師們承擔著全校本、碩、博思政課教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博生的專業(yè)培養(yǎng)任務。相較于其他專業(yè)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又有各種教學檢查、督導和評估任務,容不得半點疏忽。思政課教師可謂敬業(yè),講課全力以赴,各種因素決定了他們不會像其他熱門專業(yè)那樣,有在外兼職的可能。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往往一開始就對思政課戴著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地認識思政課,而教師又必須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致使授課方式出現(xiàn)滿堂灌的現(xiàn)象,于是教學效果被打了不小的折扣。能否通過改變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是一個討論了多年的話題,不過似乎改變起來難度比較大,因為教學對象眾多。
一方面,可否考慮在思政課上加大實踐教學專項經(jīng)費的投入,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實地走訪、考察、參觀,課堂教學與實地教學相結合。筆者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在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一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師,充分利用重慶的歷史資源,帶學生走出課堂,到歷史遺跡、古跡所在地進行教學,比如去李子壩抗戰(zhàn)遺址建筑群公園參觀、座談,深受學生的歡迎。這位老師的學識和教學方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的濃厚興趣。當然,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目前教學資金的支持不充足,所以這樣做的教師也是極少數(shù)。在北京以及其他省市此類教學資源也很多,全國的共享資源更是豐富,可以充分運用起來。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奮斗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歷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等的各種展覽和歷史文物,是很能夠打動人心的,可以讓學生結合所看所想,就教材的規(guī)定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中外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比較和考察,體會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優(yōu)勢,學生所學不僅會印象深刻,而且很容易入心入腦。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學生任選授課教師、任選課堂的機制。這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趨勢。這樣對教師備課、講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壓力也會增大。思政課不是不吸引人,而是教師要有全身心的投入,不能背書本、背條條框框、念做好的PPT;更不可迎合學生,聊花絮、聊奇聞異事。要真正打動學生,思政課教師要在增加學識上下真功夫,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上做到游刃有余,在方式方法上適應不同對象,注重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
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手段一定是靈活多樣的,而非模式化的滿堂灌。
第一,教師練好學術內功,是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走向現(xiàn)代化的基礎。講授思政課要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促教學,而不是一味地埋頭教學,只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科學研究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成果的積淀,教師站在講臺上一遍遍講述,遲早會像錄音機似的一次次播放,現(xiàn)代化、國際化教學也無從談起。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屬性本身,就決定了學科建設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相互支撐的關系。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政課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是思政課的教學需求,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動力。思政課教師練好學術內功,是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所不可或缺的。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責任重大,需要站在學科前沿,把握學術動態(tài)、了解中央新的工作部署,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頭腦。沒有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配合,思政課教學只能停留在簡單解讀教材的水平上。
第二,現(xiàn)代化教學必須了解和跟上網(wǎng)絡時代教育對象的變化。在信息化社會,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興趣和愛好,以及他們因網(wǎng)絡迅速傳播而產(chǎn)生的變化,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師必做的功課。如今的博士生都已經(jīng)是90后,本科生幾乎全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與80后相比,他們思想更加活躍、網(wǎng)絡用語豐富、生活追求新潮、情感更加務實。教師要教好課,就不能把學生看成簡單的教育對象,而需要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關心學生,走進學生心里,與他們有思想上的交流和共鳴。這樣,才可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成為受學生喜愛和信任的教師。做到這一點的確不容易,特別是老教師,欲熟練使用網(wǎng)絡數(shù)據(jù)、跟進社會熱點和大學生思想變化,也需要一個再學習的過程。
第三,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廣闊的視野,更要有人民教師的使命感?!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盵4]這就要求教師像父母一樣關心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扒嗌倌觌A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盵4]身為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真正做到內外兼修,不斷提升自我。對學生要有一種培育意識。培育不是一日之功,就像種花一樣,愛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和愛心情感的付出,需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啟發(fā)式教育中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傳導給學生。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了教育必須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時代習近平提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這是加快教育改革開放步伐之必然。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是面向世界的戰(zhàn)略謀劃,思政課教師的教育責任特殊且重大,需要承擔起立德樹人的神圣職責,培育出具有社會主義信念、現(xiàn)代化知識儲備和國際化視野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