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明
□語言學研究
徽州契約文書文本整理與詞匯釋讀指瑕——以《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為例
趙永明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現(xiàn)有徽州契約文書語言整理、研究的成果,出現(xiàn)較多的瑕疵,今以較為權威的《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為例,對其中涉及徽州契約文獻的文本整理及詞語釋讀部分進行考察,并就有爭議部分進行探討,力求得出合理的結(jié)論。
徽州契約文書;研究;指瑕
徽州契約文書自20世紀50年代被發(fā)現(xiàn)以來,學界即對其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徽州契約文書進行的研究亦不斷取得進步。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對徽州契約文書語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往往是史學研究的副產(chǎn)品,近年來則出現(xiàn)了專門性的研究。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有徽州文書語言研究的成果,亦出現(xiàn)較多的瑕疵,今以較為權威的《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為例,對其中涉及徽州契約文獻的文本整理及詞語釋讀部分進行考察,并就有爭議部分進行探討,祈請方家指教。
徽州契約文獻中的許多文字,由于整理者不諳近代漢語文書文字的書寫規(guī)則或不熟悉徽州民間文書的書寫及用字習慣,常常會造成整理后的文字反而出現(xiàn)錯訛或者不確的情況。以下以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為例具體說明?!吨袊鴼v代契約匯編考釋》“凡例七”指出:“別字注正者以( )明之?!薄叭蔽囊詮驮咭浴?〕明之?!蓖ㄓ^《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徽州文書錄文出現(xiàn)整理性錯誤或者不當?shù)那闆r。
1.《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祁門縣吳拱賣山地契》:“錄白附產(chǎn)戶吳拱,祖伸戶,有祖墳山一片,在義成都四保,場字號項七仁后塢貳拾柒號尚(上)山在墳后高山,見作熟地一段,內(nèi)取參角,今將出賣與朱元興。”
按:《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認為“尚”為別字,正字為“上”,當改“尚”為“上”[1]532?!吨袊鴼v代契約匯編考釋》對于該字處理不當,“尚”不誤。“尚”通“上”?!墩滞?小部》:“尚,與上通。”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尚,假借為上?!苯鷿h語之中,“尚”本身就有“等級或質(zhì)量高的”這一語義。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凡田分九等,其田一畝,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為尚尚田?!被罩菸臅斜硎銎焚|(zhì)優(yōu)良的山地、田地的名詞,多為“尚山”“尚田”。如《至元五年(1339年)祁門縣十六都王進孫等標分地杉木方約》:“十六都王進孫同安孫,與十五都鄭廷芳有十六都土名樵溪口上岸往后尚(上)地一畝、夏(下)地二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休寧縣吳運干賣山地契》:“休寧縣長樂里吳運干宅有祖產(chǎn)在祈門縣義成都四甲,地名國坑,系十參號,十肆號尚山壹段?!薄对猎辏?289年)徽州汪周孫賣地契》:“又溫字號橫茶坑尚山三十一號、三十二號,通計叁角,本戶分得少?!庇纱丝梢?,徽州文書之中,這一表述實為習見之詞,非誤??疾旖裉斓哪戏侥承┑孛?,仍有許多以“尚田”命名的地名,如江蘇省無錫市有尚田小鎮(zhèn),浙江省奉化市亦有尚田鎮(zhèn),等等,概即表示該地方的土地為優(yōu)質(zhì)土地之義。
2.《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祁門縣吳拱賣山地契》:“其山地東止高尖降及三保界,西止墳后山,元(原)買項七山長塢心為界,北降?!?/p>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徽州汪周孫賣地契》:“又溫字號橫查坑尚(上)山三十一號、三十二號,通計叁角,……張暉山。其山地內(nèi)元(原)安厝六九朝,連年生災死亡?!?/p>
按:《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認為“元”為別字,正字為“原”,當改“元”為“原”[1]532、543?!吨袊鴼v代契約匯編考釋》對于該字處理不當,“元”不誤。其實,“元”與“原”為古今字的關系,后作“原”?!霸钡恼Z義為“本來、向來、原來”之義。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來曰元來。唐宋人多此語,后人以‘原’字代之。”《文選?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崩钌谱ⅲ骸霸颈荆^得其元本也。”唐王魯復《詣李侍郎》詩:“文字元無底,功夫轉(zhuǎn)到難。”宋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一》:“本朝試進士詩賦題,元不具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此酒元是藥酒。須臾,藥倒三將并眾兵士。”《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養(yǎng)了兩天,漸漸復元。”清姚鼐《楊龍友墨蘭竹》詩:“被惱更尋修竹徑,千叢元是畫時孫?!币虼耍未罩萜跫s文書中的“元”書寫的當為本字,只是到了明清以后,契約文書中的“元”逐漸才寫作“原”,這是由于時代的不同造成的。
3.《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祁門縣徐勝宗賣山地契》:“如有四止(至)不明,及見外人占蘭(攔),并是賣產(chǎn)人祗當,不及買人之事?!?/p>
按:《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認為“止”為別字,正字為“至”,當改“止”為“至”[1]538?!吨袊鴼v代契約匯編考釋》對于該字處理不當,“止”不誤。“止”有“至,臨”之義?!蹲謪R?止部》:“止,至也?!薄对姟旐灐ゃ罚骸棒敽铎逯?,言觀其旗?!编嵭{:“戾,來。止,至也。”《史記·趙世家》:“事有所止?!碧茝埵毓?jié)《史記正義》:“止,至也。”漢嚴遵《道德指歸論·萬物之奧》:“俊雄英豪,輻至蜂止?!碧贫纬墒健队详栯s俎?怪術》:“群龍凡一十四處,皆化為老人,應召而止?!?/p>
宋元時的土地契約中表明土地四至的,普遍寫作“止”,且頻率較高。如《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祁門胡夢斗賣山赤契》:“如有四止不明并是出賣(人)知當。”《至元二十八年李阿林賣山赤契》:“今從出賣后,一任受產(chǎn)收苗管業(yè),如有四止不明及家外人占攔,并是出產(chǎn)人(之)當,不涉受產(chǎn)人之事?!薄对猎辏?289年)徽州汪周孫賣地契》:“東止神林路,南止路及田,西止……北止降,以直上止降?!奔词乖诂F(xiàn)代漢語中,“止”表“至,臨”之義亦較為習見,如:“暑假從7月10日起,至8月20日止。”
4.《南宋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年徽州方伯淳賣山地契》:“東止方思義自地,西止領(嶺)及方文瑞山地,止田塝,南止尖?!?/p>
按:《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認為“領”為別字,正字為“嶺”,當改“領”為“嶺”[1]540。《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對于該字處理不當,“領”不誤。其實,“領”為“嶺”的古字,“山嶺”之義?!稘h書·嚴助傳》:“輿轎而隃領,拕舟而入水?!鳖亷煿抛⒁椪言唬骸邦I,山領也?!庇纱丝梢姟邦I”與“嶺”為古今字的關系。宋元之時,用“領”表示“山嶺”較為習見,文獻中觸目可見,如《冊府元龜》卷四百九十六:“乃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潰。以絕商顏,東至山領十余里間?!薄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肪硪话偃牛骸笆侨眨涔Υ蠓蛑抑輬F練使知商州,邵隆復入商州。初,隆既遁去,乃屯兵山領間?!薄短接[》卷三百一十一:“《魏略》曰: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于山領,使劉封下挑戰(zhàn)。”甚至明清時的文獻中“領”表示“山嶺”亦較為常見,如《鼎鐫國朝名公神斷詳刑公案》卷六:“代巡住轎,令左右二人細覓看氣從何處去來。尋至半里許,見黑氣從山領畔松樹下新土中而出。”《資治通鑒》卷第十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碧K林注曰:“山領名也?!?/p>
5.《元至順四年(1333年)祁門縣胡苗至賣山地契》:“盡立契出并賣同分人黃汝舟名下,參面〔評〕議中統(tǒng)價鈔壹拾伍貫文?!?/p>
按:《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認為句中“評”缺失,當補。其實,契約中“評”未缺少,不必進行添加[1]561。元代的徽州契約文書之中,在土地交易過程中,一般需要多方進行面議土地價格?!叭孀h”就是三方面(買賣雙方及見證人)在場對土地價值進行評議。這類表達在元代的徽州土地買賣契約中較為多見,如《元元貞二年(1296年)龍源汪必招賣荒地白契》:“當日三面議時值價文銀壹兩整,在手足契?!薄端锡堷P五年(1359年)徽州謝志高賣山地契》:“三面議價錢中〔鈔〕〔〕貫?!钡沁@種表達多寫作“三面評議”或“面議”,形式不定,較為靈活。如《元至治二年(1322年)祁門縣謝子英賣山地紅契》:“三面評議中統(tǒng)價鈔柒拾二貫文?!薄对y(tǒng)三年》(1335年)徽州鄭關保孫賣山地紅契》:“今所托生父親立契,……鄭子壽、子俊二人名下為主,三面評議時直中統(tǒng)鈔陸拾貫文?!薄对琳辏?342年)徽州胡季森等賣山地契》:“面評議時直中統(tǒng)鈔二百拾貫文,其鈔當日交足?!?/p>
徽州契約文書中有諸多疑難性語詞,諸多學者已有釋讀,大部分解讀較為確切,然有些解讀仍有不當之處或有可商量的空間。今揀選部分此類詞語進行重新校讀,以求確詁。
【信雞】
《明嘉靖九年(1530年)祁門縣胡三乞等租田帖》:“二十一都現(xiàn)住人胡三乞……今租到五都洪名下田一備……其田每年議還硬租早硬谷五秤?!磕晷庞涬u乙只。今恐無憑,立此為照?!?/p>
按:《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信記雞:‘記’字衍。信雞,為稻谷成熟,尚未收割時,佃戶向田主報信時的禮物。初為禮節(jié)性的攜帶物品,后成為固定的剝削項目,甚至成為一項固定的地租額。”[1]1035《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釋不確?!靶拧庇小笆匦庞?,實踐諾言”之義?!蹲髠鳌ば辍罚骸百\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薄秶Z·晉語二》:“吾聞之,申生甚好信而強,又失言于眾矣,雖欲有退,眾將責焉?!表f昭注:“信,言必行之。”《新唐書·張巡傳》:“待人無所疑,賞罰信,與眾共甘苦寒暑。”上舉契約文書中的“信雞”就是一種向地主表達交租的信物,契約中“每年信記雞乙只”就是每年佃戶要向地主交納一只雞作為信物之義,這是當時徽州民間的習俗,徽州土地契約文書中此類表述較多。
【疏放】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祁門縣洪氏祖產(chǎn)規(guī)約》:“若不交出罰銀,則行稟眾,將犯人拴鎖,眾廳呈官理治。必待交訖罰銀,然后疏放?!?/p>
按:《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疏放:任意,無拘束。這里當作‘釋放’解,或為‘釋放’之誤?!盵1]1077《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釋不確。其實,“疏放”亦作“疎放”,本身就有“釋放;解除約束”的語義,文獻中習見?!缎瓦z事》后集:“金天輔十一年春正月一日,大金例疎放囚禁,雖死囚亦得少出?!泵髁_貫中《風云會》第三折:“有那等,順天時、達天理、去邪歸正皆疎放;有那等,霸王業(yè)、抗王師、耀武揚威盡滅亡?!薄毒劳ㄑ浴ぐ啄镒佑梨?zhèn)雷峰塔》:“許宣照‘不應得為而為之事’,理重者決杖免刺,配牢城營做工,滿日疎放?!眹蓝匾仔Wⅲ骸隘E放,釋放?!?/p>
【標分】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祁門縣王阿許分產(chǎn)標帳》:“今思年老,若不標分各人管業(yè),誠恐日后互相爭戰(zhàn)不便。”
按:《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標分:標其財產(chǎn)的品類數(shù)量而分之?!盵1]1088《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釋不確。方言中“標”有“分發(fā)”之義[2]3821。如贛語中的“標煙”就是“分發(fā)煙”;又如“一個人標一只”就是“一個人發(fā)一只”。古徽州與江西毗鄰,有些地方屬于同一方言區(qū),語言相通?;罩萃恋仄跫s中的“標分”就是“分發(fā)”之義。
【約正】
《明隆慶六年(1572年)祁門縣饒有壽賠償文書》:“有壽知虧,托中憑約正勸諭免詞,自情愿將本身……準償木命?!?/p>
按:《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約正:地保?!盵1]1112《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釋不確?!凹s正”為“舊時地方基層組織的頭目”之義,不獨為“地?!薄_@一職務在近代漢語文獻中習見,如《明鏡公案》:“有一長者張善,本府約正也。生平好善,肯施舍?!薄锻蹶柮骷罚骸巴s中推年高有德為眾所敬服者一人為約長,二人為約副,又推公直果斷者四人為約正,通達明察者四人為約史,精健廉干者四人為知約,禮儀習熟者二人為約贊?!鼻鍑廊鐭帧度∵叿纻溆[?策略》:“既無約正等人為之稽查,兵役巡邏亦所不及。”彭湃《海豐農(nóng)民運動》:“等過了一個星期又無消息,乃又召集四十馀家的農(nóng)民,并請了該城里的約正和地保、更練等到地主的家里去。”
【義男】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徽州俞遇體賣義男文書》:“本鄉(xiāng)立賣身文書人俞遇體,今有義男年壹拾四歲,丁丑十二月十二日子時生,原姓江名云。今因支給無辦,自情愿將義男立書,出賣與本鄉(xiāng)村主姚上卿名下為仆?!?/p>
按:《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義男,徽州地區(qū)男仆的雅稱?!盵1]1182《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注釋有誤。“義男”猶“義兒”。宋王應麟《困學紀聞·改史》:“鐘紹京為宰相,而稱義男于楊勖之父?!鼻迤阉升g《聊齋志異·林氏》:“母家有義男,業(yè)配之?!?/p>
[1]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匯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Flaws in Text Arrangement and Vocabulary Interpretation of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s
ZHAO Yong-m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There are many flaws in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languag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xtual arrangement and word interpretation ofand examined some flaws in it.
Huizhou Contract Document; Research; Flaws
2019-09-20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徽州契約文書詞匯研究”(AHSKYG2017D170)。
趙永明(1972- )男,安徽靈壁人,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漢語史。
10.14096/j.cnki.cn34-1044/c.2020.01.09
H0
A
1004-4310(2020)01-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