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雄(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 佛山 528500)
急性濕疹為常見炎癥性皮膚病,存在多形性皮疹和滲出傾向,且出現嚴重瘙癢,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引發(fā)因素包含內因和外因,外因主要為濕熱,濕熱環(huán)境極易產生濕疹,而內因和遺傳因素、體質因素以及神經因素存在關系,主要原因為過敏體質[1]。臨床研究表明急性濕疹采用黃芩治療效果良好,此處探究主要分析中藥黃芩外用方法治療急性濕疹的療效和藥理作用。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50.1±3.8)歲。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51.8±4.2)歲。對比組間一般資料,差異并不顯著。
1.2 診斷、納入和排除:①診斷[2]:依據診斷標準皮損呈現對稱多樣性,發(fā)病較急,病變呈現為彌漫性,主要發(fā)病位置為四肢、面以及外陰處。在患病過程中反復發(fā)作丘疹、紅斑以及結痂等,并伴有皮損,出現嚴重瘙癢以及灼熱。②納入[3]:通過檢查、癥狀表現和體征診斷均為急性濕疹,入選患者均符合中醫(yī)診斷。③排除[4]:服用過糖皮質激素以及抗組胺藥物;對于藥物過敏;患有心肝腎嚴重疾病;患有重大感染以及其他皮膚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继幉捎蒙睇}水進行清洗,并在患處涂抹曲咪新乳膏,每日涂抹2次,而后予以撲爾敏進行口服,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4mg,而后服用糖鈣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500mg,當皮損消退后終止用藥。觀察組:中藥黃芩外用。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入中藥黃芩外用方法,將中藥黃芩30g進行研磨細粉,將一定量水加入其中調成糊狀,在患處進行涂抹,每日涂抹兩次,當皮損消退后終止用藥。
1.4 療效評估[5]:治療后皮疹以及瘙癢表現消失,皮損消退面積在75%以上為顯效;治療后皮疹以及瘙癢表現顯著改善,皮損消退面積在30%~75%之間為有效;治療后皮疹以及瘙癢表現無顯著改善,皮損消退面積未減少為無效??傆行蕿轱@效率+有效率。
1.5 評估指標:比較瘙癢消失時間、皮損消失時間;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即惡心、腹痛以及頭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分類指標以例數及百分數表示,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分組資料中計量資料及治療前后配對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前者高于后者,異顯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n(%)]
2.2 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瘙癢消失時間、皮損消失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s)
表2 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s)
組別 例數 瘙癢消失時間(d) 皮損消失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45 45 t P 9.61±1.12 14.36±1.25 18.985<0.05 5.22±1.07 9.95±1.17 20.012<0.05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進行治療后3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進行治療后10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2%,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急性濕疹主要患病位置為手足、小腿以及腘窩處,出現顯著的瘙癢感,同時存在嚴重的皮損,對生理和心理產生嚴重影響。常規(guī)治療藥物為撲爾敏、糖鈣片以及曲咪新乳膏等,但治療效果并不顯著,延長了皮疹和瘙癢癥狀消失時間,同時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且具有較多的副作用[6]。此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浸淫瘡范疇,認為本病是因為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飲食異常以及先天性稟賦不足損傷脾胃,內生濕熱,風寒濕邪進入皮膚,中醫(yī)治療原則為祛風止癢、清熱除濕以及涼血等。
中藥黃芩屬于臨床治療急性濕疹的主要藥物,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和肝臟具有獨特的保護效果,與此同時黃芩對呼吸道感染以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顯著,臨床醫(yī)務人員均認可此治療方法。對黃芩進行分析后可知其藥理作用:①抗腫瘤。黃芩中含量較多的物質為黃酮類化合物以及黃芩苷,以上物質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活性。②抗變態(tài)。黃芩中黃芩苷對巨噬細胞的效果進行加強,藥物進入人體系統(tǒng)后會存在選擇性人體細胞免疫效果,并不會嚴重影響體液免疫系統(tǒng)。③抗脂質過氧化。黃芩抗脂質過氧化效果顯著,其藥物中包含黃芩苷鋅以及黃芩苷銅,充分清除人體中的超氧自由基,對人體器官起到保護效果[7]。④抗炎作用。對于急性以及慢性炎癥,黃芩抗炎效果顯著,能夠對前列腺素E2、白三烯以及12-羥基二十四碳四烯酸產生抑制,抗炎效果顯著。⑤清熱以及解痙。黃芩能夠對蛋白質以及DNA合成起到抑制效果,對機體合成中致熱原予以阻礙。黃芩粗粉提取物能夠降低子宮張力以及收縮頻率,煎劑可確保平滑肌松弛,具有降壓以及平喘的療效。⑥其他作用。黃芩能夠將慶大霉素腎毒性降低,具有降壓效果,有效擴張外周血管,對血管運動中樞進行抑制,肝細胞壞死可起到延緩效果,對肝細胞產生保護。此外黃芩黃酮類物質能夠抑制人體表皮細胞醋酸合成,對疼痛信號進行阻礙,鎮(zhèn)痛療效顯著。此次研究中進行黃芩外用,藥物在患處發(fā)揮作用,可調節(jié)機體燥熱之氣,存在顯著的涼血以及解痙效果,同時止癢效果顯著,以免抓撓患處,降低患處和周圍皮膚感染發(fā)生率[8]。黃芩外用不通過胃腸代謝,可避免胃腸道反應,安全性顯著,黃芩價格較低,并不會增加經濟負擔。本次研究抽取9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觀察組采用中藥黃芩外用方法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2%,此外觀察組瘙癢消失時間、皮損消失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中藥黃芩外用方法治療急性濕疹效果確切,臨床可行性良好,改善癥狀表現,縮短其癥狀消失時間,且治療安全性顯著,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