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楷源 房耿浩 康建琴 丁志松(梅州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內科 梅州 514011)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臨床腦血管病的常見類型,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是在發(fā)病早期實施溶栓治療,以盡快恢復或者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降低缺血腦組織損傷,但目前臨床大部分病例就診初期已錯過溶栓治療的最佳時期,因此,尋找一種能有效保護腦組織,恢復缺血腦組織血流供應的治療方案極為重要[1]。血通栓可有效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但尚無充分證據(jù)表明血栓通注射液可保護神經細胞[2];依達拉奉是臨床常用的腦保護劑,可有效延長缺血神經細胞的生存能力[3]。目前,臨床關于二者聯(lián)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報告較為鮮見。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行依達拉奉結合血栓通治療,旨在觀察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6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53.28±5.16)歲;平均病程(31.02±8.33)d;基礎疾?。ǜ哐獕?15例;糖尿病 14例;高脂血癥3例)。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58.68±5.29)歲;平均病程(31.28±8.01)d;基礎疾?。ǜ哐獕?18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癥3例)。兩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3],經頭部CT或MIR等檢查確診;②年齡18~76歲。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嚴重器質性心臟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③昏迷。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血栓通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包括調節(jié)血脂和血壓、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顱內壓等綜合治療)基礎上予以注射用血栓通凍干粉0.25g(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50mg/瓶,國藥準字Z20025652)加入250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治療: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30mg(福建天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5mg/10mL,國藥準字H20110090)加入10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2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d。
1.4 評價標準和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和治療14d后血清相關指標水平及不良反應情況。①臨床療效:依據(jù)臨床總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分[4],總有效率等于基本痊愈率、顯著進步率和進步率之和。惡化(評分增加>18%);無效(評分減少<18%);進步(評分減少18%~45%之間);顯著進步(評分減少46%~89%之間);基本痊愈(評分減少>90%)。②血清學指標:檢查兩組治療前和治療14d后MMP-9、hs-CRP及Hcy水平。③不良反應情況:觀察兩組皮疹、四肢無力、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如MMP-9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如不良反應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治療14d后,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n(%)]
2.2 兩組血清學指標:治療前,兩組MMP-9、hs-CRP及Hcy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 14d,兩組 MMP-9、hs-CRP 及 Hcy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相關血清學指標(±s)
表2 兩組相關血清學指標(±s)
注:相比治療前,*P<0.05。
組別 例MMP-9(ng/ml) hs-CRP(mg/L) Hcy(μmol/L)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4d治療前 治療14d治療前 治療14d觀察組3447.86±26.07±16.45±5.06±19.34±6.28±4.842.54*3.021.67*2.741.34*對照組3247.65±29.76±16.29±8.13±19.11±8.31±4.923.25*3.012.78*3.012.67*t 0.175.120.225.400.323.85 P>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n(%)]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臨床治療中有著極為狹窄的溶栓時間治療窗,溶栓治療僅對部分患者有益。有研究顯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作時,機體可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損傷大腦神經細胞[5]。依達拉奉可通過血腦屏障,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等自由基團,抑制大腦血管水腫的發(fā)展,緩解血管內皮損傷,從而保護缺血腦神經元。血栓通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的作用,有研究報道,血栓通可顯著提高急性腦梗死的治療總有效率[6]。臨床依達拉奉結合血栓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研究報告較多,但聯(lián)合使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報告較為鮮見。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依達拉奉聯(lián)合血栓通能明顯改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依達拉奉是小分子的親脂性基團,血腦屏障的通透率可達60%,靜脈給藥后可迅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升高機體血清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水平,提高EPO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從而減輕腦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損傷和腦水腫,延長缺血腦組織的生存能力,為腦細胞恢復和血流再通贏得時間。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總苷,能夠明顯抑制血管內膜生成、細胞分裂、血管痙攣等因素引起的縮血管物質的釋放,具有擴張血管、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黃艷君等[7]在研究依達拉奉結合血栓通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例Hcy和hs-CRP的影響中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治療時,日?;顒幽芰Φ靡悦黠@改善,臨床療效明顯提高,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時,受損神經細胞在病理因子的作用下可產生局部炎癥反應,加重腦循環(huán)尤其是大腦微循環(huán)障礙,影響神經細胞的恢復。MMP-9可有效降解細胞外基質,破壞腦部血管的完整性,影響血腦屏障加重腦水腫的進展。Hcy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8]。本研究中,觀察組MMP-9、hs-CRP及Hcy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為依達拉奉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減輕缺血腦組織局部炎癥反應,減少MMP-9刺激因素,降低機體Hcy水平,降低腦部血管和血腦屏障完整性的損傷程度,減輕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中間產物(脂質過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腦神經細胞損傷,減少缺血半暗帶的面積,阻止腦梗死和腦水腫的進展[9-10]。同時本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和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說明依達拉奉未提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聯(lián)合血栓通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應水平,緩解腦部血管細胞外基質的降解,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