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映 陳曼莉 洪順垣(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順德醫(yī)院麻醉科 佛山 528000)
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一種常見的手術,具體是借助人工假體,借助骨水泥、螺絲釘固定于正常骨質(zhì),取代病變關節(jié)以重建髖關節(jié)功能,該方法經(jīng)長期實踐已具備成熟的經(jīng)驗[1]。近年來,隨著老年人數(shù)量的增加,老年群體患骨性關節(jié)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的人數(shù)增加,這使老年行髖關節(jié)置管術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2]。在老年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常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為了盡可能降低認知障礙的發(fā)生率,提倡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以保證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3]。本次研究中,探討了采取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復合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方法輔助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效果及預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擇期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男性。納入標準:①無手術禁忌,ASA分級在Ⅰ~Ⅱ級[4];②年齡均在60歲以上;③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②患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分組標準如下:研究組30例,年齡最小61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70.3±2.2)歲;ASA分級如下:Ⅰ級20例,Ⅱ級10例。對照組30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69.9±2.3)歲;AS分級:Ⅰ級22例,Ⅱ級8例。從兩組年齡與分級等一般資料上來看,組間差異小,可比性高。
1.2 方法:兩組均選擇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時候實施手術治療,以免生命體征波動較大引起手術效果不佳。兩組手術過程中均采取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麻醉的時候,可以在蛛網(wǎng)膜下腔注入1.0mL 1%的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用量為10mg/mL或7.5mg/mL,手術開始前將麻醉平面固定在T8~T10。
兩組均在平臥10min后靜脈泵入麻醉藥物,研究組采取右美托咪定進行鎮(zhèn)痛,具體是先將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稀釋為4μg/mL,將稀釋的藥物設定0.4μg/(kg·h)的速度進行持續(xù)泵入,在持續(xù)泵入10min后可以將速度調(diào)整到0.2μg/(kg·h)。對照組則采取咪達唑侖進行麻醉,方法是先將咪達唑侖稀釋到0.2mg/mL,在剛開始的時候,設定0.03mg/(kg·h)的持續(xù)泵入速度,在泵入10min后將速度調(diào)整至0.02mg/(kg·h)。泵入麻醉藥物的終止時間為手術結束前20min。
兩組均在術中對BIS數(shù)值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測,保持BIS數(shù)值為65~85,若出現(xiàn)數(shù)值偏低或偏高,可以對藥物泵入的速度進行合理調(diào)整,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此外在術中還可以將頭部偏向一側,持續(xù)予以低流量的吸氧,針對血氧飽和度(SpO2)小于95%的予以喚醒及輔助吸氧處理;針對平均動脈壓(MAP)大于正常值20%的則可使用麻黃堿;心率(HR)在50次/min的可使用阿托品。
1.3 觀察指標:①在術前、術后即刻、術后1d及術后7d,均采取簡易精神狀況評價表(MMSE)評價認知功能障礙情況,總分為30分,27~30分表示認知功能正常;21~26分為輕度認知障礙;10~20分為中度認知障礙;9分以下為重度認知障礙。②分別在術前1d、麻醉后、手術結束時及術后1d,抽取4mL的外周靜脈血,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取SPSS19.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MSE評分:術前兩組MMSE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即刻及術后1d兩組評分均較術前降低,但對照組降低幅度更大(P<0.05),術后7d兩組評分均恢復到同術前時刻一致水平。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點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表1 不同時間點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即刻 術后1d 術后7d研究組對照組30 30 tP 28.12±2.62 28.03±2.58 0.134 0.894 26.15±2.41 21.14±2.08 8.620 0.000 26.43±2.43 23.36±2.24 5.088 0.000 28.33±2.61 28.23±2.58 0.149 0.882
2.2 炎性因子指標:兩組在術前1d炎性因子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麻醉后、手術結束時及術后1d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較術前1d提高,但是對照組提高幅度比研究組顯著(P<0.05)。見表 2。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患者行手術治療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影響術后康復,進而影響生活質(zhì)量,因此有效預防認知功能障礙成為當前行老年手術關注的重點[5]。
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常見的老年手術,患者在術后常會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所以在手術過程中需重視對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預防[6]。具體針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認知功能障礙預防,提倡術中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在麻醉方式的選擇上,通常是采取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方法,而在麻醉藥物的選擇上,常見藥物為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7]。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可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保證術中腦組織供血、供氧,進而減少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咪達唑侖雖說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但是卻會因藥物的擬態(tài)反應引起神經(jīng)遞質(zhì)改變,這樣會使術后認知功能下降,同時還引起血清炎癥因子的巨大波動,對預后會造成一定影響[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術后即刻及術后1d,兩組認知功能評分雖說較術前時刻降低,但是研究組的降低幅度要比對照組小,此外在麻醉后、術畢時及術后1d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水平上,研究組的水平升高幅度也比對照組小。該結果也表明采取右美托咪定輔助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方法用于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以為手術治療提供保障。
表2 兩組不同時間段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不同時間段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對比(±s)
指標 組別 術前1d 麻醉后 手術結束時 術后1d IL-6(ng/L)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P TNF-α(ng/L)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P 45.21±5.63 45.19±5.61 0.014 0.989 13.36±1.78 13.18±1.82 0.387 0.700 70.26±7.36 92.26±8.45 10.753 0.000 27.26±2.26 38.26±2.51 17.838 0.000 56.36±6.26 76.62±7.63 11.244 0.000 20.16±2.03 27.75±2.26 13.685 0.000 50.18±6.02 64.42±6.45 8.840 0.000 16.63±1.86 20.36±1.99 7.500 0.000
綜上所述,臨床中行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時候,相比使用咪達唑侖,采取右美托咪定復合腰硬聯(lián)合麻醉,可以降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及血清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