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東
摘要:南京博物院收藏民國時期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yè)演習相冊,對相冊的來歷、相冊中照片進行分析,有助于了解黃埔軍校對中國近代的革命和軍事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黃埔軍校;演習;相冊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著名的一所軍事政治學校,它的創(chuàng)辦源于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chuàng)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1924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chuàng)辦了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保?。黃埔軍校創(chuàng)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培養(yǎng)軍事政治人才。[1]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的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保?926年改名并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將軍校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1950年10月臺灣當局在臺灣高雄鳳山區(qū)復建“陸軍軍官學?!保永m(xù)至今。
黃埔軍校早期的教學樣式和軍事訓練的資料一般多見于文字,留存的影像資料相對較少。2016年南京博物院在整理院藏文物過程中,發(fā)現了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yè)演習相冊,它真實直觀地反映了黃埔軍校早期的面貌,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一、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的來歷
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一直存放于南京博物院的典藏庫房中,2016年全國開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相冊進入工作人員的視野,引起各方人員的重視。相冊分上下兩冊,有110張珍貴的歷史照片。雖然歷經90余年,從外觀上可以看出相冊裝訂相當精美,是專業(yè)用心之作。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保管記錄顯示,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原來的主人是何遂將軍。
何遂(1888—1968),字敘甫,福建閩侯人。[2]1904年16歲進入由閩浙總督許應骙創(chuàng)辦的福建武備學堂學習,也開始參與反對清王朝腐朽統治的革命歷程,1906年畢業(yè)。1907年考入保定的陸軍隨營軍官學堂(后改為陸軍大學)。在校期間他思想積極,參加了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中國同盟會。1909年從陸軍大學第二期畢業(yè),到廣西督練公所,后成為廣西同盟會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年輕的何遂充滿了反對封建帝制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犧牲精神。何遂赴日考察軍事,回國后,應黎元洪之邀,到陸軍大學任戰(zhàn)術教官。1920年經孫岳引薦進入直系,參與了1924年馮玉祥、孫岳等發(fā)動的“北京政變”,成為國民軍第三軍孫岳部參謀長兼第四師師長。同年11月,被北京政府任命為航空署署長。1928年春,應李濟琛邀請,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參議。同年5月,擔任黃埔軍官學校的代理校長,稱“代校務”。1931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參議、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九一八事變后參與發(fā)起組建“遼吉黑抗日義勇軍民眾后援會”,任副會長兼主任干事。1937年后,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抗戰(zhàn)之初與中國共產黨經常接觸,他的三子一女一媳均為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1949年后,何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司法部部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
何遂不僅精通軍事,還特別喜愛古董收藏,以捐贈等多種方式向國內的多家博物館輸送過多批次珍貴文物。
二、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的內容
在畢業(yè)演習相冊中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軍校的領導人的照片,共兩頁。第一頁的人物為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從1924年至1947年蔣介石一直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第二頁的人物為國民黨元老李濟琛。1926年起李濟琛出任黃埔軍校副校長的職務,正是他當年極力邀請和推薦何遂擔任黃埔軍校“代校務”一職的。
相冊的文字部分為兩頁,都是以照片的形式呈現文字內容。第一頁說明了相冊的具體名稱,全文是“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yè)學生與海陸空聯合大演習攝影冊”,落款時間“十八年二月”(即1929年2月)。第二頁是相冊的制作方廣告,全文是“星洲兄弟美術映相館,善映全體相、動作相、放大相、油色相”。廣告頁是照相館商家的宣傳頁,表明黃埔軍校對于畢業(yè)演習是相當重視的,特意邀請當時專業(yè)的照相館對演習全部過程進行專業(yè)的拍攝,并且精心制作成精美的相冊保存。大部分的照片底部都注有文字說明。
黃埔軍校這次畢業(yè)演習是軍校第六期畢業(yè)生與海陸空部隊聯合演習。在1929年的中國,這樣的海陸空聯合演習是不多見的,海陸空聯合作戰(zhàn)的軍事思想在當時屬于先進的軍事思想。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軍校的代校務何遂。何遂在1916年至1917年參加了中國一戰(zhàn)歐洲觀摩團,對一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式和裝備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于一戰(zhàn)中出現的坦克和飛機的作戰(zhàn)效能也特別關注,其回國后撰寫了《歐洲觀戰(zhàn)記》一書。何遂擔任代校務(即代校長)期間,在1929年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中,一些重要的先進軍事裝備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和體現,即使當時沒有裝備坦克,也用木頭模型。軍校演習的主要大型裝備有飛機、巨炮、軍艦、坦克等。
軍事演習分為東西兩軍陣營,由畢業(yè)學員擔任演習主力,分別按照各自所擬定的作戰(zhàn)計劃行軍和作戰(zhàn),軍校的各級長官和教員隨時監(jiān)督和觀摩指導,這在相冊中有翔實的反映,并進行了說明。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黃埔軍校的軍事教學是嚴謹和規(guī)范的,軍校的各級長官對畢業(yè)演習十分重視。
從相冊中也可以了解黃埔軍校的高級職位和部門的設置情況。黃埔軍校早期的組織機構編制,設總理、校長和黨代表,組成校本部最高領導。校本部之下設政治部、教授部、訓練部、軍需部、管理部和軍醫(yī)部。1924年11月增設教育長和參謀處、軍法處,合稱6部2處。1926年3月,為適應發(fā)展需要,集中統一培養(yǎng)軍事政治人才,軍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屬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除政治部、教授部和訓練部仍舊外,軍醫(yī)部改軍醫(yī)處,管理部改管理處,設入伍生部、經理部、軍械處、編譯處、兵器研究處和高級班,合稱5部5處1班。并設副校長,由李濟琛升任。后來的南京、成都時期軍校機構雖然有所變動,但基本上維持了原有的大架構,僅是個別部門根據教學需要進行了增減和完善。1929年在這相冊中出現的軍校高級職務軍官有校長、副校長、代校務、參謀長、教育長等。
黃埔軍校早期教學科目分為步、炮、工、輜重、憲兵五科,在后期略有改動,依然以五科為教學的基礎,添加當時較為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技術。在軍校第六期畢業(yè)演習中相應的教學科目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步科學生所受教育為典范令、戰(zhàn)術、兵器、筑城、地形、軍制、交通、陸軍禮節(jié)、軍語、衛(wèi)生學等項目。步科是當時組建軍隊的基礎,在演習中的照片也最多。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學員們在射擊中的動作相當規(guī)范和認真。
炮科學生所受教育除典范令、四大教程外,還有野戰(zhàn)炮兵操典、野戰(zhàn)炮兵射擊教范、陣中勤務、馬術教范、馭法教范、野戰(zhàn)炮兵筑壘教范、馬學摘要等項目。從演習照片中可以看出,在1929年的中國軍隊中,野戰(zhàn)炮和迫擊炮是裝備的主流,也是炮科教學的重點。
工科學生所受教育為工兵操典、地形學、射擊教范、筑壘教范、架橋教范、筑營教范、通信教范、交通教范、爆破教范、坑道教范、步兵教范摘要、野外勤務摘要、夜間教育等。演習照片中可以看出工科學員正在沿鐵路線敷設通信電話線。
輜重科學生所受教育為輜重操典、輜重勤務、陣中要務令、鐵道船舶汽車各種輸送學、馬學馬術教范、應用戰(zhàn)術游泳學、射擊教范、測圖學等。相冊照片顯示演習中的輜重科后勤運輸主要依靠船只和騾馬。
三、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的價值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不及的。黃埔軍校的發(fā)展緊密聯系著民國時期整個中國的國內時局和命運。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的出現,為我們研究黃埔軍校歷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使我們直觀深入地了解軍校在這一個特定時期的軍事教學狀況和軍校中的歷史人物、事件。
通過深度的挖掘,從一個側面也可以反映民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相應發(fā)展程度。近年來隨著黃埔軍校研究的日漸升溫,黃埔軍校畢業(yè)演習相冊的開發(fā)利用,對于研究宣傳黃埔軍校校史、中國軍事史以及中國政治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玲:《黃埔軍校史料的價值與開發(fā)利用》,《河北科技圖苑》2018年第31卷第3期。
[2]何達、王苗主編:《何遂遺蹤:從辛亥走進新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