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溪新城中學 陸珊珊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并頒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概括為“一核”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將考查的素質教育目標凝練為“四層”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將試題中對素質教育進行評價的基本維度凝練為“四翼”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
2020年高考全國I卷文綜第40題,直面熱點話題,充滿時代氣息,精選重大時政熱點全民抗“疫”戰(zhàn)為評價情境,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同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為價值立意,在真實典型的結構化問題情境中考查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本題第(1)問是《生活與哲學》設問,第(2)問是《文化生活》設問,第(3)問是近幾年常考的開放式題目?,F以該題為例,基于高考評價體系,賞析試題,從中挖掘有益啟示,指導高中思政課教學實踐。
1.育人為本,立德樹人。試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到考試命題框架的關鍵行為表現、學科任務、評價情境和學科內容等基本維度中,潤物細無聲般讓學生受到感化與浸潤。
2.立足新時代,服務選才。試題情境中提及中醫(yī)藥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分享救治經驗、共享診療方案等,同時在借助情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為世界抗疫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體會中國的大國擔當,培養(yǎng)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理念的人才。
3.契合新課標,引導教學。試題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貫穿于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評價情境之中,創(chuàng)新考查方式,旗幟鮮明地引導教學緊扣新課程標準,既要研究教材,夯實學科知識基礎,又要直面生活,關心社會,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善用情境任務開展深度教學,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推動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的落實,真正“為素養(yǎng)而教”。
1.突出核心價值引領。從評價情境看,試題選擇能夠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認同中華民族,培養(yǎng)愛國情懷,認同中華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感并承擔社會責任,關注并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設問角度看,哲學認識論的考查,引導學生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懂得要在實踐中獲得和深化認識、追求真理,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文化生活》關于中華文化、文化自信的考查,以及第(3)問的開放式設問,都滲透優(yōu)秀文化感染,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自覺弘揚中華文化,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核心價值引領。
2.彰顯學科素養(yǎng)導向。通過探索真實的生活情境,對情境信息進行解讀與分析,明晰材料邏輯,再準確調用學科知識,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分析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fā)展,體現嚴謹求真的科學思維和開放靈活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育科學精神;分析說明弘揚中醫(y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樹立“四個自信”,體現增強政治認同的育人功能;為如何發(fā)揮中醫(y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提建議,體現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
3.注重關鍵能力考查。試題強調學生面對生活情境,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哲學試題還是文化試題的解答,都不是對教材知識的生搬硬套,對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整理和轉化能力、學科知識的結構化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也是上述學科素養(yǎng)要求的能力表征。同時強調學科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的考查。
4.堅持必備知識支撐。基于學科素養(yǎng)導向,試題考查范圍《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認識論,側重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反復性,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認識運動的辯證發(fā)展過程等主干知識??疾椤段幕睢逢P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的相關知識。試題既強調對必備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又關注學科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和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
1.扎實牢靠堅持基礎性。試題既要求能準確無誤地掌握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扎實精準領悟其深刻內涵,又要求能熟練運用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本哲學題的設問有明確的指向性,審讀設問,精讀情境材料。提煉有效信息一:基于診療實踐,先后制修訂和發(fā)布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可調用知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具有反復性,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有效信息二:方案從第1版到第3版再到第7 版,反映了對新冠肺炎的認識既指導實踐,又在實踐中接受檢驗而不斷發(fā)展;可調用知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2.融會貫通體現綜合性。從學科知識看,考查單元內知識的貫通,扎實掌握并能調動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認識論”知識網絡,考查模塊內知識內容的貫通,如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等涉及不同單元知識;從學科能力看,在強調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這四種能力的基礎上,更加強化信息審視闡釋的能力,將所學知識與復雜的評價情境有機融合的能力,事理論證的邏輯思維能力、演繹分析能力等;從學科素養(yǎng)看,引導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的素養(yǎng)導向。
3.學以致用凸顯應用性。本試題要求學生依據所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觀察并解釋社會現象,論證社會現實問題,從哲學的視角分析人類對新冠肺炎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然后借助中醫(yī)藥文化,引導學生思考中醫(yī)藥文化、中華文化與文化自信的關系,從“為什么”的角度,明確中醫(y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試題又進一步從“怎么做”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發(fā)揮中醫(y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后面兩個問題的銜接自然、巧妙,學生作答的過程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過程,促使學生面對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更加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對中華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4.變中求新保持創(chuàng)新性。試題第(3)問的開放式題目,要求學生圍繞設問限定的主體和主題,提出自己的建議。要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可嘗試聯(lián)系教材知識或材料情境或時政觀點甚至是不同行為主體的視角發(fā)散思維,從國家層面的文化宣傳、產業(yè)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中醫(yī)藥法律法規(guī)落實、政策體系和管理體系健全或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實施等不同角度思考,主動探索解決現實問題的新方法,引導學生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