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子凱
《鬼狗殺手》是美國著名獨立電影導演吉姆·賈木許于1999年編劇、導演的一部劇情片,獲得了同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影片講述了新澤西一個身為非裔卻追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黑幫殺手為了守護武士道中的“忠義”精神而為主人慷慨赴死的故事。
賈木許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期間,曾跟隨肯尼斯·科赫和戴維·沙波里學習,他們是“紐約詩派”的領軍人物。賈木許稱“紐約詩派”的詩歌是他的教父,他也提到:“這些詩句一直激勵著我,我也嘗試拍攝了這樣的電影?!雹俅笮l(wèi)·波德維爾所著的《電影詩學》一書,努力將文學批評實踐轉移到對電影的考察當中,譬如認為電影是最接近詩的,在電影中各個鏡頭要分節(jié)押韻,就像詩作中的詩句一樣②。正是賈木許對電影的詩化表達不斷的追求,使其電影作品充滿了詩的風格,《鬼狗殺手》便是其中的代表。
《鬼狗殺手》的電影結構與詩歌的結構極其相似。賈木許用一本名為《葉隱聞書》的日本著作結構了全片,該書是日本中世紀武士道代表性原典之一,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來源③?!度~隱聞書》是影片主人公幽靈狗視為人生信條的哲學著作,是幽靈狗人生價值的外在投影,同時也是整部影片表達的價值核心。影片每隔一段便會誦讀一段《葉隱聞書》,其中極富哲學思辨的語言本身便充滿了詩意的美感,如一段段詩歌穿插在影片之中,使影片具有了詩的音韻美。其次,賈木許對誦讀《葉隱聞書》選段所使用的剪輯方式也十分簡潔,直白的黑場配上白色的字幕,隔斷了場景之間的連貫性,猶如詩歌中的分行。用《葉隱聞書》的選段將影片分成一段段電影詩,在結構上達成了賈木許對影片詩歌化的追求。
影片中,賈木許顯現(xiàn)出了對長鏡頭和固定鏡頭的偏愛,使影片彰顯出了詩一般的簡約風格。影片中有大量跟隨人物行動的鏡頭以及橫移的空鏡頭,獨自飛翔的鴿子、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夜晚空曠的街道。時間看似毫無意義地隨長鏡頭而流逝了,但也正是這種極簡的表達方式,才得以將那一份憂傷的孤獨感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影片中的固定鏡頭多用于人物對話,從同一個角度拍攝兩個人對話時的狀態(tài),將更多的人物關系信息留給觀眾自己去發(fā)現(xiàn)。影片中,幽靈狗和小女孩波琳第一次對話時,兩人坐在兩張長椅上,中間隔著很大的距離。而隨后兩人坐到同一張長椅上,暗示著兩人關系在內(nèi)心上的靠近。影片不是將情景轉述給觀眾,而是如詩一般將外界的意象呈現(xiàn)給觀眾。片中不論是意境的創(chuàng)造還是情感的抒發(fā),都回歸到了鏡頭語言上。鏡頭語言是導演創(chuàng)造世界的工具,詩人賈木許的鏡頭語言有著化繁為簡、直達事物核心的力量,使影片具有難得的凝練與詩意。
對語言溝通的否定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是賈木許電影一貫的主題,而這個主題中也充斥著賈木許本人浪漫主義的詩意情懷,電影《鬼狗殺手》也不例外。如開篇黑手黨弗蘭克和黑手黨老大的女兒瓦戈小姐兩人的對話,弗蘭克讓瓦戈小姐多喝點酒,瓦戈小姐說她不想再喝了,說完瓦戈小姐卻拿起一旁的高腳杯將滿滿一杯紅酒喝下;又如三個黑手黨頭目對路易審訊的時候,其中拄拐杖的老頭幾乎沒有參與交流,而在路易無意中提到“旅鴿”的時候,他卻打斷說旅鴿1914年就絕種了。這是賈木許對語言交流性的一種否定,大家各說各話,彼此并沒有因為對話產(chǎn)生應有的溝通。
然而對語言溝通的否定并不意味著賈木許對人與人之間溝通嘗試的可能性的否定。影片中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對話,雷蒙會講法語而不會講英語,而幽靈狗并不懂法語,語言的不通從根本上否定了語言溝通的有效性,但兩人卻用不同的語言奇妙地重復著相同的話,互相懂得彼此的心意,并成為最好的朋友。賈木許否定了語言溝通的有效性,卻并沒有否定溝通,他相信溝通存在于那些相互理解的人之間。而對于本就無法溝通的人,僅僅通過語言交流自然是無濟于事的。這種浪漫主義的理念同時也是賈木許從價值觀的角度對詩意的一種表達。幽靈狗在與雷蒙交流完離去后,留下彼此語言不通的雷蒙和小女孩波琳,雷蒙繼續(xù)用他的法語講著話,而波琳卻只能一臉疑惑地看著他。影片十分客觀地陳述了不同語言間交流無效性的客觀事實,同時也交代了幽靈狗與雷蒙之間的非語言溝通的不可替代性,側面烘托了幽靈狗與雷蒙之間這種溝通的可貴。
賈木許的影片中充斥著各類意象,而意象正是詩的重要要素之一,詩歌的本質(zhì)就在于給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動可感的形象。賈木許對意象的運用不僅使其獨特的認知與感受被恰切地表達了出來,而且也使影片具有了詩意的品質(zhì)。這些零碎的意象詩意化了瑣碎的生活,而使其成為影片詩性語言空間的物質(zhì)材料。一個個意象是零碎的,也是自由的,而當它們聚集到一起時,就構成了一個屬于賈木許的完整的詩意世界。
影片中賈木許多次使用了書的意象,提出了以讀書的方式進行精神層面溝通的途徑。除了那本幽靈狗視之為信條并在全片一直誦讀著的《葉隱聞書》,芥川龍之介所著的《羅生門》也貫穿了整部影片。影片開頭,瓦戈小姐將《羅生門》借給了幽靈狗,盡管在整部影片中幽靈狗都沒有對瓦戈小姐說過一句話,但他在撿走了那本《羅生門》并將其閱讀完之后,卻完成了與瓦戈小姐在精神層面的溝通。他接著將那本《羅生門》分別借給了小女孩波琳和他的主人路易。這種將書本借閱傳遞的行為本身便是一種交流溝通,而波琳與幽靈狗通過書本的溝通不僅完成了交流層面的溝通,還達成了一種傳承層面的溝通。最后幽靈狗將《葉隱聞書》送給了波琳,影片結束時以波琳代替幽靈狗繼續(xù)誦讀《葉隱聞書》,也標志著幽靈狗完成了其武士道精神的傳承。
影片中還有大量動物的意象,并以人與動物之間的溝通來否定人們之間語言的溝通。片中,一只流浪狗一直盯著幽靈狗看,而幽靈狗一讓它走,它便走開了。另外,影片在幽靈狗的鴿子幾乎全部被黑手黨殘忍屠殺后,當幽靈狗需要送信時,一只幸存的鴿子不知從哪飛來并停在了他的手臂上,這源于鴿子與幽靈狗之間不需要言語就能溝通。值得一提的是,在片尾幽靈狗為主人而死之后,這只鴿子又飛到了幽靈狗的遺體旁,在其身邊守護著,體現(xiàn)出了一種傳承與守護武士精神的意味,這也是鴿子與幽靈狗之間達成了精神溝通的最好例證。同時,對動物意象的運用還表達了賈木許眾生平等的理念。影片中另外兩個動物的意象,一個是啄木鳥,一個是黑熊。幽靈狗先后將狙擊槍對準啄木鳥和黑手黨頭目,表達出了兩者在槍下都是一樣脆弱生命,并無二致。而黑熊被偷獵者殘忍殺害后,幽靈狗將盜獵者殺死以命抵命。
除了關于“美”的意象,影片中還有一個關于“丑”的意象承擔了重要的敘事作用——卡通動畫。影片中每一段卡通動畫都承擔了重要的片段總結作用,對比每一段卡通動畫的內(nèi)容與接下來或者之前發(fā)生的事件可以發(fā)現(xiàn),卡通動畫要么是對段落進行總結,要么對其進行評論,甚至直接揭示即將發(fā)生的事件。其次,將這些黑手黨設置為看卡通動漫的群體,也是諷刺其思想簡單,精神渙散。此外,還包含了賈木許對電視節(jié)目低俗暴力而沒有內(nèi)涵的最終諷刺。
賈木許的電影具有反類型的創(chuàng)作特點,他將自己的思考加入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將電影的類型詩意化?!豆砉窔⑹帧冯m然講述的是黑幫殺手的故事,但卻并非好萊塢類型片框架下的黑幫片,甚至可以說與傳統(tǒng)好萊塢電影相對立?!豆砉窔⑹帧贩堑儆惺旨ち业拇蚨穲雒?,且片中黑手黨也沒有黑手黨應有的睿智機敏的形象,反而顯得十分落魄無能,甚至受到小孩的欺負。其劇情也不像傳統(tǒng)黑幫片那樣結構緊湊,通過高潮實現(xiàn)全劇的統(tǒng)一,而具有一種線性的散點分布特點。影片通過對《葉隱聞書》的大量引述,將鏡頭聚焦于幽靈狗的精神世界,淡化了外部戲劇性沖突而著重于以人物內(nèi)部來推進敘事。另外,影片中有大量隨人物及其在交通工具上而移動的街景,是賈木許將自己的電影與公路電影的糅合,是一種反類型的創(chuàng)作行為,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詩化類型。
談及賈木許,無疑會將其與美國獨立電影相聯(lián)系,然而美國獨立電影如今的處境卻并不容樂觀。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走向了分化,呈現(xiàn)出一種整體性的轉向趨勢,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斯派克·李(Spike Lee)、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和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tantino)等紛紛轉向了好萊塢和主流電影④。而美國獨立電影在內(nèi)在精神實質(zhì)上卻體現(xiàn)著不同于好萊塢電影的道德觀念、意識形態(tài)和獨立精神⑤。這種轉向本身是對獨立電影的一種背馳。如今獨立電影的概念已經(jīng)被抹得十分模糊,而真正的“獨立電影”應該是對在強大的好萊塢的影響下依然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的美國電影人的加冕⑥。在大量美國獨立電影作者向好萊塢妥協(xié)的時候,賈木許依舊堅持獨立制片,自編自導。賈木許的這種堅守其實也是一種對“傳統(tǒng)”的堅守,在《鬼狗殺手》中多次提到的《羅生門》其實就是賈木許與好萊塢對立的例證。影片中多次對《羅生門》的描述是:古日本真是奇怪?!读_生門》代表的是古老的、東方的,這兩者是與當下的、西方的所對立的。這種所謂的奇怪其實正是由于當下的電影處于真正的奇怪中,而人們卻不自知。影片最后部分,幽靈狗對聽不懂英語的雷蒙說:“有時,你得堅持古道,傳統(tǒng)價值,我知道你明白我的話?!边@更像是賈木許的自白,他用自己孤立的存在,在這個忽視傳統(tǒng)的時代里毅然堅守著,將自己的人生活出了一種孤獨的詩意。盡管他不相信,甚至否定了語言溝通的有效性,但他相信,一定有人能真正懂得他的意思。
注釋:
①艾米·陶德,趙悅婧.常識——美國獨立電影導演阿克西姆·吉姆·賈木許談《帕特森》的常規(guī)藝術表現(xiàn)及拍攝《給我危險》的困難處理[J].世界電影,2017(04):135-139.
②牛綠林,章紅光.《帕特森》:影像本體上的“詩學”表達[J].視聽,2018(06):83-84.
③[日]三島由紀夫,隰桑.葉隱入門[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6-16.
④孟天翔.吉姆·賈木許電影研究——兼談當今美國獨立電影中類型與作者的共生[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05):81-86.
⑤馬楠楠.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獨立電影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⑥達郎,張立憲 主編.獨立精神[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