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全國人民正在同心協(xié)力,共度時艱。在此形勢下,如何取得疫情防控的轉折性勝利,實際上取決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反省此次疫情前期的沉痛教訓,有以下幾大關系需要思考。
第一,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信息透明的關系。為什么沒有在更早的時間采取措施?當地管理者可能認為早前疫情沒有這么嚴重,采取斷然舉措需平衡公共安全、公共衛(wèi)生問題,平衡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問題。但是,一個千萬人口城市的管理者需要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質,當初最核心問題應該是果斷切斷傳染源。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并有效減緩人們的恐慌心理。相反,如果防控和隔離措施滯后,信息渠道被壓制和屏蔽,那樣只會引發(fā)更大的恐慌和由此導致的人流失控,從而波及更大范圍。
鐘南山說,“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被仡櫸錆h疫情的幾個轉折,從“不會傳人”到“會傳人”,從“情況可控”到封城,從“物資供應充足”到全國馳援,每個關節(jié)點上都是被逼得最終承認,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管理者必須檢討前期在信息公開上的失敗。教科書上有這么多公關和宣傳策略,其實誠實透明是最好的策略。
退一步說,城市主政者即便沒有把握和權限披露疫情,也至少可以公開說明情況,提醒市民加強防范,可以向上、向外申請調配物資,從而保障物資供應和醫(yī)務人員的安全。面對挑戰(zhàn)時,領導者所展現出來的首先應該是真誠,以及決斷力、執(zhí)行力和公關能力。
第二,慈善壟斷和物資調配的關系。本次疫情中一度出現某企業(yè)雇用直升機直接給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送貨的情景,雖然看似悲壯,但實屬慈善捐助“腸梗阻”下的無奈之舉。這方面要反思的是,一是慈善不能搞壟斷,尤其是面對重大危機時,在物資調配上需要全社會的專業(yè)力量介入;二是需要科學的指揮系統(tǒng),醫(yī)療物資短缺嚴重而遲遲未能得到解決,問題出在不少政府職能部門都在盲目等待市政府調度安排,這就需要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水平了。
第三,政府管理和社區(qū)自治的關系。筑牢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防線,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顯然,武漢疫情最初的失序,除了需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外,更主要的還需要培育和壯大社區(qū)力量。
發(fā)達的社區(qū)組織和高效有愛心的公益組織,是一座現代化城市的標配。疫情發(fā)生后,武漢以街道為單位,建立志愿者和觀察員系統(tǒng),并鼓勵人們在微信上安裝“武漢微鄰里”小程序,實名登記后程序會通過衛(wèi)星定位確定家庭隔離的地址,其后的一系列社區(qū)自治措施值得認真研究推廣,疫情當前,它也是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借鑒的經驗。
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的確,此次重大疫情是對各級政府應急能力、社會建設、信息傳播、科學素養(yǎng)、干部能力的全面檢驗。只有不斷檢討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水平,防患于未然。
疫情仍在持續(xù),牽動萬千人心。唯有不斷反思,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治理能力取得實質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