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蕾
部分農村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總覺得學生是被教會的,不是學會的,認為他們難以真正主動學習。因此,在課堂中堅持“灌輸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他們的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高,更無法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部分教師認為只要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或布置導學任務,就凸顯了學為中心,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其實,不論是表面熱鬧的合作學習還是導學案,其教學任務都是教師事先設計的。學生看似學得主動,其實是被動接受、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教學不僅難以真正達成新課程理念,而且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素養(yǎng)。
破題教學是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呈現(xiàn)課時教學標題后,師生一起圍繞標題設計、梳理并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徐建章2017)。
破題教學的目的是營造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設計問題為突破口,培養(yǎng)其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最大限度地凸顯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為中心落到實處,同時為培養(yǎng)其問題解決素養(yǎng)服務。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調動自己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積極探求,最終由初始狀態(tài)到目標狀態(tài)。這一過程就是“問題解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明確指出現(xiàn)階段應該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問題解決就是其中一個基本要點,或者說問題解決素養(yǎng)就是其中一個核心素養(yǎng)。
由于破題教學開放程度高,所以不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整堂課的流程進行詳細規(guī)劃和設計,而要對課堂進行精細地預設,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激活問題意識。
1.關注教學前的預設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李秉德1991)。在借班教學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b時,剛好是感恩節(jié)。預設關于感恩節(jié)的系列圖片,課前在教室內循環(huán)播放,緩解借班上課的緊張氣氛,激發(fā)學生對后續(xù)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興趣。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B 2b 時,播放一組商家促銷的照片,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熱情,為破題教學奠定良好的基調。
2.關注教學中的預設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那些進入注意狀態(tài)的信息,才能被認知。”要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引起他們注意的問題預設課堂,激活他們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b 時,教師用關于感恩節(jié)的圖片作為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為了使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興趣盎然,又預設了以下用語:“Today is just Thanksgiving Day.What meaningful things are you going to do?”在課堂結尾階段,預設感恩節(jié)寫給父母的感謝信及為父母做的事情的圖片,引領學生設計自己的感謝信,并思考為父母做什么事情以表達對他們的愛。
預設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使環(huán)節(jié)之間緊緊相扣,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其在整堂課中處于思維興奮和問題意識激活狀態(tài)。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設計特定的情境是促進建構性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學實踐證明,在破題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且能夠為他們提升問題設計能力指明方向。
1.善用圖片情境
利用圖片生動、形象地描述課題情境,包括課本中出現(xiàn)的插圖、網上搜索的圖片、自己制作的掛圖等,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使其更加明確設計問題的方向。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B 2b 時,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一組關于留守兒童的圖片。學生被畫面所吸引,在興致高漲之時,教師提問:“They are left-behind children.Their parents move to the city to look for jobs and they seldom come back home.The children always miss their parents a lot.So what do they feel?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might have?”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意識到了留守兒童的存在及面臨的問題,主動思考如何幫助他們,從而逐漸樹立問題意識。
2.善用音樂情境
把音樂帶入課堂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集中,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教學才能更有效。
例如,在組織學生設計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Section B 2b 問題之前,播放歌手演唱的視頻,師生圍繞視頻進行簡短對話。
師:Do you know who he is?
生:I don’t know.
師:(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歌手的相關信息)So what’s his name?
生:Owen Campbell.
師:What kind of music he is singing?
生:Country music.
一段簡單的師生對話把學生帶到特有的情境中,使他們在音樂的渲染下積極思考,從而更好地參與之后的小組設計問題活動。
3.善用視頻情境
善用視頻情境能渲染和烘托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在觀看的同時積極思考,為之后的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服務。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 2b 時,讓學生觀看關于機器人的視頻,引出課題。在這個視頻中,機器人無所不能——他們能在戶外干體力活,砍樹、打地基、造房子;也能在室內做家務、分食物;甚至能與人類無障礙溝通。
學生邊看邊稱贊:“太厲害了!太不可思議了!”從他們的神情和動作中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和疑惑在他們大腦中已然呈現(xiàn)。他們通過生動的圖像信息、地道的英文表達更直觀地把握場景,產生疑問,從而在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
訓練學生的問題梳理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體現(xiàn)(徐建章2017)。教師的示范作用能有效地降低問題梳理的難度,從而讓學生模仿梳理問題。
1.教師示范梳理
在訓練學生的問題梳理能力時,一個常用方法是教師示范。教師示范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上降低對問題梳理難度的認識。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 2b 時,由自由對話引出課題后,播放關于機器人的視頻。圍繞課題和視頻材料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邏輯的三個問題:What are robots like? Why do robots appear in our life? How do scientists think of robots in the future?以上問題遵循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認知思路。實踐證明,教師經常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梳理示范,能夠逐漸降低學生的畏難心理,提升其問題梳理能力。
2.學生模仿梳理
在教師的示范引領下,學生模仿梳理問題,訓練分析、歸納的思維邏輯能力。
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B 2b 時,教師嘗試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梳理:
師:Can you put these questions in order?
生1:I think the first question is“what is Christmas?”The second question is“what are the stories about Christmas?”The third question is“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about the character Scrooge?”But I’m not sure about the next questions.
師:Great!Sit down,please.Who else wants to have a try?
生2:Let me have a try.“What’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about the character Scrooge?”“Does he only write Scrooge?”These three questions can be summed up as one—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passage?
師:Do you have your reasons for it?
生2: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Since it’s so important,I think the writer is not just simply writing the story about Scrooge.
師:You are a quick-thinking boy!The article does have its deep meaning in it.
可以看出,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嘗試對問題進行有效梳理。長期堅持這樣的教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一定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
在破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小組合作的形式較常見。小組合作不僅能使學生養(yǎng)成高效、快速解決問題的習慣,還能為其今后保持這種習慣提供持續(xù)熱度。
1.問題提出前的小組合作
在設計問題時,由于不同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所以各小組成員如何在組內達成一致意見并挑選出最滿意的問題就需要小組合作解決。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A 3a 時,在引出課題后,發(fā)現(xiàn)有個小組是這樣合作討論的:
生1:我的問題是“Who is the shy girl?”。
生2:我的問題是“Why was the girl shy and why is she popular now?”。
生3:我的問題是“How has the girl’s life changed from a shy girl to a pop star?”。
生4:我比較贊成生3 的問題,因為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第3 個問題更結合這個標題,你們覺得呢?
生5 和生6 表示贊同,其余2 位略加思索之后也紛紛點頭。于是,該組的問題被確定下來了。
由此可見,在小組問題提出之前,組內各個成員積極思考,表達觀點,在合作中學會學習,解決問題。
2.問題解決中的小組合作
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單憑學生個人的力量無法很好地被解決,可以鼓勵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
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B 2b 時,“Why is the Stonehenge there in the world?”涉及對事物深層原因的探究,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
將學生分為六個學習小組,具體要求如下:
合作任務:每個小組至少說出一個世界上存在巨石陣的原因。
合作時間:3 分鐘。
合作分工:每個小組確定記錄人和發(fā)言人。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解決問題,還能讓他們在交流中提升合作技能,增進友情。
以“破題”為抓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素養(yǎng)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使其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領悟英語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優(yōu)化學習效果,訓練思維品質,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18)。
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書匠”向“研究者”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以破題為抓手,設計和組織有效的教學對教師是極大挑戰(zhàn)。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摒棄落后的教學思想,研究更有利于教學的新策略,提高教學能力。
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對知識的領悟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別。因此,教師教學步伐的快慢難以把握。比如,在組織學生梳理問題時,有的學生很快就能反應過來,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教學節(jié)奏加快,部分學生會產生焦慮的心理;教學節(jié)奏放緩,部分學生會感覺無所事事,逐漸失去耐心。教師對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破題教學的效果。
當然,在英語教學中,不存在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也絕對沒有萬能的學習方式。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實踐中大膽嘗試,才能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