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軼欣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辦公廳,江西 井岡山 343600)
從引兵井岡到轉戰(zhàn)贛南閩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井岡山革命斗爭和創(chuàng)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形成的毛澤東建軍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zhàn)爭實踐中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包含了“為什么要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如何建立人民軍隊”“如何開展人民戰(zhàn)爭”“如何與反動軍隊作戰(zhàn)”等內容。期間,毛澤東著述了《在中央緊急會議上的發(fā)言》《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古田會議決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光輝著作。這些論著和毛澤東其他講話、書信等文字材料,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的載體;毛澤東建設、領導人民軍隊開展革命戰(zhàn)爭的實踐活動,是其建軍思想的實踐化和具體化。
“為什么要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首要命題。中國共產黨在創(chuàng)黨初期,對武裝斗爭認識不足,沒有認真組織軍隊。1927 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集團相繼叛變革命,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毛澤東發(fā)言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都是拿槍桿子起的?!薄耙院笠浅W⒁廛娛?。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1](P.2)這次會議,毛澤東首次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論斷。8 月,毛澤東起草《湘南運動大綱》,提出“組織一政府模樣的革命指揮機關,實行土地革命,與長沙之唐政府對抗。”[1](P.4)8 月9 日,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討論湖南問題,毛澤東發(fā)言指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師的武裝,占據五六縣,形成一政治基礎,發(fā)展全省的土地革命。[1](P.6)8 月18 日,改組后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湖南暴動問題,毛澤東提出“應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軍事運動,實行在槍桿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1](P.7)8 月19 日,毛澤東在《中共湖南省委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出:“堅決地奪取整個的湖南,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兵蘇維埃的政權?!盵2](P.113)8 月20日,毛澤東在《湖南省委致中共中央的信》中鄭重提出:“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以與蔣唐馮閻等軍閥所打的國民黨旗子相對。”[2](P.115)由此可見,“八七會議”召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應該拋棄國民黨旗幟,獨立開展武裝斗爭,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獨立開展武裝斗爭,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產生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工農武裝割據”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走什么路”的理論思考,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重要內容。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共產黨先后發(fā)動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由于敵強我弱,沒有實現(xiàn)起義目的。毛澤東全面客觀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27 年12 月18 日,毛澤東起草《給中共湖南省委的信》,提議改組前敵委員會,表示朱、毛兩部建立聯(lián)合領導的意向,提出組織湘贛特別委員會,指揮軍事及交界八縣黨務、農村暴動等。[3](P.18)1928 年5月2日,毛澤東致信中共中央,提到“造就實在湘贛兩省之革命根據地之一”。[4](P.74)6 月16 日,毛澤東《給湖南江西省委轉中央的信》提出以寧岡為大本營進行武裝割據的三條理由:“A、此間系羅霄山脈中段,地勢極好,易守難攻。B、黨在此間是由無組織進為有組織,民眾比較有基礎(赤衛(wèi)隊、赤色游擊隊組織了),棄之可惜。C、湘南、贛南只能影響一省并只及于上游,此間可影響兩省并能及于下游。”[1](P.8-9)7 月4 日,《中共湘贛邊特委和紅四軍軍委給湖南省委的報告》提出“決定四軍仍應繼續(xù)在湘贛邊界各縣做深入群眾工作,建設鞏固的根據地。由此根據地,再向湘贛推進,則紅軍所到之處其割據方鞏固,不易為敵人消滅”[5](P.148)10 月5 日,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分析了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原因,指出“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其意義決不限于邊界各縣,這種割據在湘鄂贛三省工農暴動奪取三省政權的過程中是有很大的意義的?!盵6](P.48-49)11月15 日,《中共紅四軍第六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提出蘇維埃存在的四個條件:“(1)能堅決斗爭的共產黨;(2)廣大的有組織的工農群眾;(3)有相當力量的武裝紅軍及赤衛(wèi)隊;(4)有利于斗爭以少勝多的地勢?!盵5](P.200-201)11 月25 日,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即《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工農武裝割據的存在和發(fā)展,還需要具備下列的條件;(1)有很好的群眾;(2)有很好的黨;(3)有相當力量的紅軍;(4)有便利于作戰(zhàn)的地勢;(5)有足夠給養(yǎng)的經濟力?!盵6](P.57)1930 年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進一步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對奪取全國政權的重大意義。通過這些著述,毛澤東進一步闡明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農村根據地相結合的斗爭理論,并逐步發(fā)展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如何建立人民軍隊”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井岡山斗爭過程中,毛澤東不拘泥于單純軍事觀點,超越常人地提出運用政治因素去推動戰(zhàn)爭進程的觀點,創(chuàng)造并豐富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軍制度,包括: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政治建軍制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紀律,士兵委員會制度,志愿兵役制,優(yōu)待俘虜制度,人民軍隊執(zhí)行戰(zhàn)斗隊、工作隊、生產隊三大任務,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三大原則等等。1927 年9 月29 日,毛澤東率部到達永新縣三灣村,針對部隊減員、組織不健全、軍中有動搖分子等問題,進行部隊改編,將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并確定了很多建軍原則:一是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決定在部隊各級普遍建立黨組織,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對軍隊的堅強領導;二是實行政治、軍事、經濟民主制度,在軍隊內部建立士兵委員會,實行官兵平等,廢除打罵,優(yōu)待傷病員制度;三是廢除雇傭兵制,要求紅軍從內心擁護革命綱領,不愿參加革命的發(fā)給路費回家。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確立的建軍原則,為建立新型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10 月,紅軍上井岡山途中,毛澤東為紅軍規(guī)定了三大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 年6 月10 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特委致湖南省委信》中提到:“廢除餉銀制度,此間早有計劃。”[3](P.72)6 月16 日,毛澤東《給湖南江西省委轉中央的信》提出“改造軍隊變成真正的紅軍”“在軍隊中建立健強的黨?!盵1](P.9)11 月15 日,《中共紅四軍第六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強調了建立軍事根據地,加強軍事和政治訓練、健全軍隊組織、強化紀律等問題。11 月25 日,《井岡山的斗爭》對加強黨的領導、政治教育制度、黨代表制度、紅軍俘虜制度等進一步做了說明。
在井岡山斗爭和轉戰(zhàn)贛南、閩西期間,紅軍遭到優(yōu)勢敵軍反復不斷的“進剿”“會剿”和圍追堵截。為解決“如何與反動軍隊作戰(zhàn)”問題,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總結出游擊戰(zhàn)術的一系列基本原則,使得紅軍在總體弱勢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中,能夠集中兵力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1927 年12 月,毛澤東率部攻打茶陵,撤到湖口時,給官兵講解游擊戰(zhàn)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干,這就是我們的戰(zhàn)術?!薄皬那熬畬缴嫌袀€大王,和‘官兵’打了幾十年交道,總結了一條經驗:‘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我們要改變他一句‘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盵7](P.294)1928 年1 月,紅軍攻克遂川,召開遂川、萬安兩縣縣委聯(lián)席會議,會上毛澤東總結十二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1 月15 日,毛澤東在《中共紅四軍第六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指出,“紅軍戰(zhàn)術,遇小敵則以主力迅速消滅之,大敵則用群眾力量四面包抄,使其疲于奔命,然后用主力消滅之,紅軍竭力避免硬戰(zhàn)?!盵2](P.202)11 月25 日《井岡山的斗爭》提出:“紅軍以集中為原則,赤衛(wèi)隊以分散為原則”。[6](P.67)1929 年4月5 日,毛澤東在《紅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中完整記載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和“分兵以發(fā)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等游擊戰(zhàn)術[1](P.61)。1927 年9 月到1930 年初,毛澤東指揮紅四軍靈活運用十六字訣,采用避強擊弱、避實擊虛、尋機而戰(zhàn)等戰(zhàn)術,牢牢把握住戰(zhàn)場主動權,創(chuàng)造出永新困敵、龍源口大捷、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大柏地戰(zhàn)斗、汀州戰(zhàn)役等一系列光輝戰(zhàn)例,殲滅了大量敵軍,鞏固和發(fā)展了新生的紅色政權。
毛澤東早期軍事思想,打破了單純軍事觀點,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政治建軍的思想,把軍隊建設和政治建設結合起來,開拓了戰(zhàn)爭理論的新視野。1929 年1 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第三次“會剿”井岡山,為了打破“會剿”,朱毛紅軍主力決定出擊贛南、閩西。1 至3 月,紅四軍先后發(fā)布由毛澤東起草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紅軍第四軍籌餉布告》《敬告士兵群眾書》《告綠林弟兄書》《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軍黨部宣言》等,宣傳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各種政策。隨著革命戰(zhàn)爭的開展,特別是紅軍中農民成分占主體,紅四軍黨內和軍內產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問題,滋長了“單純軍事觀點”“流寇主義思想”“軍閥殘余思想”“極端民主化”等非無產階級意識。1928 年11 月25 日,《井岡山的斗爭》曾經提到:“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盵6](P.77)1929 年6 月14 日,毛澤東針對紅四軍黨內存在的爭論問題,給第一縱隊司令林彪寫信,批評了部隊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思想,指出加強軍隊黨的領導的重要性。6 月下旬,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這次會議沒能解決這些思想上的問題,毛澤東離開紅四軍前委領導崗位。9 月下旬,在上杭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也沒有討論出結果。8 月,陳毅到上海參加軍事會議,向黨中央匯報紅四軍的有關情況。9 月,黨中央作出由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指示信(史稱“九月來信”),促成了12 月28日在福建古田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并頒布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決議》闡述了紅軍的性質、任務,確立了黨對紅軍絕對領導的原則,指出了紅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xiàn)、來源及其糾正的方法,批評了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強調了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重申了紅軍的三大任務,進一步明確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政治工作路線。
從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到秋收起義后提出“上山”思想,到開展井岡山斗爭并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到總結出游擊戰(zhàn)爭十六字訣,再到創(chuàng)建贛南、閩西根據地,古田會議召開并頒布《古田會議決議》,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標志著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從提出到發(fā)展,再到初步形成。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建軍思想,不僅總結了井岡山斗爭和轉戰(zhàn)贛南、閩西時期的建軍經驗,形成了創(chuàng)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基本原則,也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