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閱讀理念和模式的更新,其在個人發(fā)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就高職院校推廣圖書閱讀的目標、特點和模式進行分析,思考圖書館如何更好地實現全校讀者優(yōu)質閱讀,讓更多人主動參與閱讀、推動閱讀、享受閱讀。
【關鍵詞】全民閱讀;全校閱讀;優(yōu)質閱讀;閱讀推廣;閱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國家倡導全民閱讀,強調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堅持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從實踐起步。2020年10月,中央宣傳部印發(fā)《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引導人民群眾提升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建設學習型文化強國。閱讀推廣是一種形勢,也是一種潮流,高職院校圖書館順應時代要求, 積極開拓和延伸閱讀服務, 擔負起青少年思想引領、知識導航的使命,展現其價值與責任。
一、圖書館推廣閱讀目標
2016年,國家圖書館編制完成了《“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該規(guī)劃方案在優(yōu)化服務用戶能力方面提出了6個基地建設的發(fā)展目標,其中包括推動全民閱讀事業(yè)發(fā)展的推廣基地。高職院校圖書館推廣閱讀是以多元教育活動為載體,重在營造學校人文環(huán)境,在堅持讀者至上的基礎上,圍繞著使每個學生、每位教師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目標進行,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內容是豐富的,格調是積極向上的。
二、高職院校圖書閱讀的特點
(一)高職院校讀者多樣性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明確提出,到明年高職院校要擴招200萬人。高職擴招明確了退役軍人、下崗失業(yè)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yè)農民有了接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機會。所以,圖書館的讀者不僅有單一的五年專學生、高考學生,還包括退役軍人、下崗失業(yè)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yè)農民等社會人士。學生的多樣性,代表著學習參差不齊,在閱讀服務上很難面面俱到。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重視不足
受經費、重視度和文化氛圍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不均衡發(fā)展,相對落后,營造閱讀氛圍和推廣閱讀的意識理念不強等問題,加之缺乏完善的推廣體系和管理制度,無法全校共同發(fā)力,共推優(yōu)質閱讀全?;?/p>
(三)活動載體與形式單一,推廣方式滯后
以往,院校圖書館所開展的圖書推廣活動,多以推薦圖書為目的,并伴有紙質資源借閱等行為,其服務方式和理念與時代發(fā)展不契合,缺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導致所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方式單一滯后,缺少時代特性。
三、高職院校圖書閱讀模式
(一)傳統(tǒng)模式
就傳統(tǒng)閱讀模式而言,圖書館更側重紙質資源的推廣?;顒訂我?,面向對象大眾化,沒有考慮不同層面讀者的需求。通過閱讀日活動、專題講座、閱讀分享會、閱讀獎勵、閱讀沙龍、閱讀比賽等系列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教師與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數字媒體閱讀模式
當前,計算機已基本實現普及,而隨著越來越多新興載體的出現,對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造成了強烈沖擊,尤其是今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在線學習成為趨勢。在疫情防控期間,50余家數字閱讀企業(yè)開放80多個免費閱讀專區(qū),僅在2月,用戶瀏覽量就超過52.8億人次,閱讀量超過72.2億人次,閱讀時長超過3.3億小時,下載量超過2.4億次。就知識傳播和閱讀平臺而言,紙質資源仍在流通,但5G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更需要全息數字資源的應用,加之電子資源的泛濫,很多大學生的閱讀流于表面,傾向于小說、資訊等休閑閱讀,缺乏結構性閱讀、目標性閱讀,難以深入考研。所以,圖書館要切實發(fā)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帶領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發(fā)揮服務職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效閱讀。
四、高職院校閱讀推廣服務的思考和對策
閱讀推廣對高校、大學、圖書館都具有重要意義,改變單一的圖書館推廣模式已經勢在必行。現在,在全民閱讀潮流下,圖書推廣服務拓展到整個學校層面。在學校的支持下,圖書館聯動各部門自上而下,由里到外推廣優(yōu)質閱讀服務。
(一)自上而下推廣全校閱讀
多元打造,吸引閱讀。從服務方式來看,從“開門待客”到“送貨上門”“送書到人”,從根本上改變了圖書館文獻借還的傳統(tǒng)模式,在新環(huán)境下對讀者服務有益拓展。
1.打造多元閱讀空間 ,提升硬件軟件配套,釋放文化引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職能發(fā)生改變,不再局限于館藏這一角色,擁有了更廣闊的文化空間,而通過引進高科技,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動,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圖書館不僅要有干凈明亮的閱讀環(huán)境,還要有高新技術的支持,聯動社會,建設智慧圖書館,在推進全校閱讀中營造書香氛圍。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打造讀者至上氛圍,以廈門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圖書館每天開放時間延長至13小時,周時長至91小時,還設有免費茶水提供。同時,我校還積極引進廈門大學出版社南庭書苑,為學生提供讀書休閑場所。近期,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圖書館考慮聯合設計藝術系準備重新設計、布局圖書館,并把這項項目作為學生畢業(yè)考評依據,學以踐行。
2.設立宿舍流動圖書沙龍
原有的紙質資源傳播方式主要是靠學生借閱,我們要改變模式,化被動傳播為主動,讓紙質資源主動流通起來。參照公共流動圖書館的模式,圖書館在學生宿舍樓設置一批開放式書柜并配置圖書500冊,涵蓋了社科人文等各種類型,定期輪換,在宿舍樓打造了集“圖書閱覽、學習交流、文化體驗、文化沙龍、志愿服務”為一體的多元知識空間,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喚起讀者學習的熱情,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形成良好的學風建設,推進全民閱讀。
3.閱讀育人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建立閱讀機制
在閱讀育人方面,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和高校的團體性質,建立閱讀機制存在可行性。閱讀機制就是要求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閱讀量,或參加讀書活動達到規(guī)定的次數,或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必須從圖書館借閱一定數量的圖書,將閱讀量化納入學生的綜合測評范疇,作為為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學分補充,將閱讀育人作為繼續(xù)教育課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實現自我提升。
4.建立班級閱讀專欄,閱讀服務到班級,閱讀服務到人,招募義務志愿者擴大閱讀推廣面
“十三五”時期,國家提出要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歷練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和本領。把勞動教育融于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等功能。以廈門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校緊緊圍繞育生如子的中心任務,引導學生在堅持學業(yè)為主的同時,積極參與社團、競賽、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和志愿公益等第二課堂活動,試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把學生勞動學分與義務志愿活動有機結合。圖書館學生管理委員會也推出相應的活動,讓更多志愿者參與到這一工作中,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以班級為單位,推動閱讀進班級,鼓勵學生開展圖書漂流瓶活動,讓圖書價值得到流傳。在此過程中,要發(fā)揮志愿者的管理作用,加強帶動宣傳,在學校范圍內真正掀起一股閱讀熱潮,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制定評選“書香班級”的活動方案,營造班級書香環(huán)境,打造良好的學風建設,實現人人參與管理,人人自主學習。
(二)由內而外推廣全校優(yōu)質閱讀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閱讀狀況,圖書館結合系統(tǒng)的數據分析,采用傳統(tǒng)與現代數字媒體等多種方式,推行深化閱讀,進行知識交流,思想碰撞。
1.圖書館設置專業(yè)的讀者服務部門
讀者至上是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宗旨。讀者服務部門專門負責對外圖書館與學校宣傳服務對接;對內針對不同的閱讀需求,組織不同的活動。
(1)關注用戶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
整合閱讀載體,通過品質化服務,建立閱讀推廣點,以主題推廣、專家講座、宣傳展覽、直播推薦、讀者活動日等方式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延伸了服務觸角,讓閱讀無處不在。尤其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涌現出多種學習軟件、閱讀器,使得云上學習交流會、線上開展閱讀活動都可實現。參照此類標準,學校引進超星智慧圖書館軟件,在系統(tǒng)上直接對接讀者個人,讀者既可以在系統(tǒng)上查找相關信息資源,圖書館又可以對讀者閱讀情況進行實時追蹤,通過圖書館智慧系統(tǒng)結合閱讀機制,提升讀者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引進具有新意的閱讀形式,開發(fā)契合時代特色的閱讀產品,進一步促進閱讀服務質量的優(yōu)化與提升,從而為讀者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更具選擇性的閱讀渠道,使得閱讀活動更有吸引力。常見的閱讀活動有新書推薦、讀書會等,還可以立足高校視域,開展主題不一的辯論賽、知識講座、書畫展等活動,以此擴大圖書推廣渠道。與學校社團、書友會等組織合作,使得閱讀推廣服務形式得到革新,不斷完善閱讀服務體系。同時,利用學校閱讀月,張貼宣傳海報,通過微信公眾號,利用校園網站,加大閱讀活動宣傳力度。并在校黨委、團委的帶領下,通過文件政策,讓全校師生樹立起較高的閱讀認知力。無論哪種形式的推廣,數字閱讀還是紙質閱讀,或是通過更好的媒體方式閱讀,都只是手段,目的都是在閱讀中成長提升。閱讀本身是對我們精神層面的提升。
(2)建立閱讀推廣長效機制,開展優(yōu)質資源推薦活動
開展學科館員工作,組建學科團隊。聯系相關學院及相應學科部門,與對口院系建立經常性密切友好聯系,了解對口用戶文獻資源需求,建立相關學科專家學者檔案,為對口學科、對口用戶提供針對性較強的信息服務,為對口院系的重大課題及學術帶頭人提供特別幫助。學科館員可以與相應學科部門共同確定主題,擬定書目,設立各系推薦??茍D書專架。
開展學生館員工作。協助圖書館聯系讀者,反饋讀者信息,參與圖書館工作的組織。由校學生會、校團委、校黨委推薦一定數量的熱心圖書館工作、有責任心、熱忱參與圖書館管理的優(yōu)秀學生組成。配合圖書館進行宣傳教育,推行閱讀推廣活動,把圖書館辦成精神文明陣地。
開展對外宣傳館員工作,負責協調好與社會的關系,盡可能爭取社會資助。例如2020年南強書苑進駐學校,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更加良好的休閑學習環(huán)境。爭取廈門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對圖書館的支持,尋找更多的社會資源,增加圖書館的館藏。
(3)設立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機制
獎勵積極參與活動并表現出色的讀者, 或提出建設性活動舉辦意見的讀者,提升讀者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圖書館數據平臺調研讀者圖書閱覽情況,調研讀者滿意度,調查閱讀推廣效果的評估,設定相關積分進行獎勵。例如,在海峽文化交流會中,尋求社會支持,設置圖書消費券,既給讀者獎勵,又能快速、顯著、穩(wěn)健地拉動精神文化消費,精準助力全民閱讀深入開展。每年給予每個讀者閱讀分析報告,評選優(yōu)秀讀者,激勵學生深入學習。
2.深化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yè)繼續(xù)教育學習
信息時代, 圖書館逐漸智慧化、數字化。作為信息的導航員, 理應順勢而變,順勢而為,圖書館館員除系統(tǒng)掌握圖書館學、情報學以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外,需要繼續(xù)學習相關的情報檢索技能和各學科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先進設備的使用方法,對文獻信息進行深度開發(fā),成為專業(yè)的知識組織者和導航者。例如,在數據管理中,要求圖書館員能夠根據讀者閱讀分析讀者需求,有針對性地采訪、驗收、典藏,獨立進行文獻信息回溯建庫、提供信息有效利用等業(yè)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館員要以人為本,親切服務,不僅從語言表達上能夠通過人際交流把有價值的文獻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遞給讀者, 同時, 在綜合分析能力上能夠為讀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建議, 提供較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為了滿足新形勢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需求, 廈門軟件學院積極引進人才,2020年引進中級館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
推廣全校優(yōu)質閱讀,既契合時代潮流,響應黨中央號召,又能強化我校教育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升辦學品位。推廣全校優(yōu)質閱讀是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是學校學風建設成果驗證的重要體現,也是整個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閱讀推廣服務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需要全校師生長期共同努力,更需要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同心協力,發(fā)揮各自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羅瑩.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舉措探析[J].傳媒論壇,2019,2(17):133-134.
[2]楊蓮勉.從高職院校閱讀推廣談圖書館員能力建設[J].才智,2020(19):93-94.
[3]祝賀.全民閱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探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8):139-144.
[4]胡正榮.全息閱讀助力全民閱讀:e閱讀,讓生活更美好[N].人民日報,2020-04-24.
[5]陳松青.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 (12):2-3.
[6]符曉麗.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7):77-79.
[7]李黎.探析全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10):40-42.
[8]沈曉娟.國家圖書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概要[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6(11):2-11.
[9]柳玲.淺談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繼續(xù)教育[J].內蒙古科技與濟,2013(6):125-126,128.
作者簡介:謝琴治(1985-),女,福建泉州,本科,初級助理管理,在廈門高校從事圖書館管理工作11年,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