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炅
摘要:?受西方和國際化設計理念的沖擊和影響,我國的現代設計幾乎是全盤接納與吸收了西方的設計模式,由此引發(fā)了設計界對設計的民族化和國際化的探討和爭論。筆者認為,中國的現代設計首先應該彰顯本國的民族文化,同時也要與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相結合。在我國的現代設計領域中將民族化與國際化完美結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香港著名設計大師靳埭強,靳埭強的招貼設計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探索和發(fā)展,最后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現代主義設計理念,形成了典型的簡約化設計風格。
關鍵詞:現代設計;民族化;國際化;融合;靳埭強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2020)03-0067-04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靳埭強招貼設計的簡約性藝術風格及其應用研究”(15YBA185);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文化認同視角下地方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民族化策略研究與實踐”(項目批準文號:湖理工政通[2019]50號;湘教通[2019]291號)。
On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Modern Design——Taking the Formation of Jin Daiqiangs Poster Design Minimalistic Art Style as an Example
PEI Jiong(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0, China)
Abstract: Affected and influenced by western and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cepts, Chinas modern design has almost completely accepted and absorbed western design models, which has led to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on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esign in the design communi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inas modern design should first highlight its own national culture and also be 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ly advanced design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design in China,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rson who perfectly combines 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famous Hong Kong design master Jin Daiqiang. The poster design of Jin Daiqiang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modernist design concepts has formed a typical minimalist design style.
Keywords: modern design; 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Jin Daiqiang
隨著世界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全球化給我國的民族文化帶來極大影響,在當代中國文化的新格局中,我國的民族文化在西方流行文化的沖擊下面臨很大的危機。以西方文明體系主導的全球化除謀取經濟利益外,其深層的目的還包含著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文化擴展,這使國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在不斷降低和弱化,這種民族文化危機將對國家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帶來很大的消減作用。文化的全球化同樣也給中國的現代設計帶來很大的影響。中國的現代設計開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受西方和國際化設計理念的沖擊和影響,我國的現代設計從視覺語言和設計形式上幾乎是全盤接納與吸收了西方的設計模式,由此引發(fā)了設計界的擔憂和思考。在全球化的強勢沖擊下中國現代設計如何保持文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是中國現代設計發(fā)展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在這種情境下也引發(fā)了設計界對設計的民族化和國際化的探討和爭論。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現在中國的藝術設計或風俗習慣失去民族化特征是因為國際化造成的,有的甚至反對國際化;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單純只強調民族化和完全不支持國際化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國際化發(fā)展趨勢的,是眼光片面的表現。從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的視角來看,筆者認同第二種觀點。
1 民族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意義
民族文化的繁榮昌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基石。面對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國民族文化和藝術設計遭受國際化的沖擊所產生的危機現狀,如何確立自己的民族基因和身份不被淹沒,我們應該對民族傳統文化引起足夠重視。在藝術設計領域,首先應該彰顯我們的民族文化,體現中國特色,因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基因和身份象征。中華民族有著獨特且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現在那些被傳承下來的彩陶、雕塑、刺繡、古代繪畫、古代建筑、傳統戲曲等等,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精髓[1]。面對當今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審美傾向被西方流行文化所左右的時候,藝術設計者們以及藝術設計相關的高校和社會、政府管理部門要有一種民族責任感,要從藝術設計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專業(yè)競賽等方面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通過藝術設計教育的民族化使年輕一代的設計者們從觀念上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使他們在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中有意識地運用傳統文化,通過他們的設計作品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廣泛應用和傳播,利用現代設計的載體讓民族文化得到延續(xù)和長足發(fā)展,使其更加根深蒂固,生命力更加旺盛。因為,民族文化只有自身強盛才不會在時代發(fā)展中被淘汰,才不會在國際文化浪潮中被西方強勢文化所淹沒,這也是中國現代設計的發(fā)展之本。
2 現代設計中民族化與國際化融合的必要性
但是,我們提倡和振興民族文化,絕對不能把民族文化看成是靜止的凝固在過去,繼承民族文化并不是復古,因為民族文化在其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本來就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不同時期的民族文化受到外部影響是地域、民族特征和不同民族在相互影響中的歷史繼承和發(fā)展變化的交融,是屬于正常的文化演變和發(fā)展,也是民族文化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這使得民族文化在其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和時代感。比如同一民族文化符號在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體現出不同精神內涵,如我國的龍紋,由于龍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它的發(fā)展與我國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緊密相連,見證了不同歷史朝代的更迭。中國的龍文化經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一是圖騰崇拜階段,二是神靈崇拜階段,三是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階段,四是中國龍崇拜與印度龍崇拜相結合階段[2]。中國龍崇拜與印度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是在隋唐時期,當時從印度傳入的佛教在中國傳播廣泛。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原來沒有龍王崇拜,只有龍神崇拜,龍王崇拜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產生的,與龍王相關的龍宮、龍女等也隨著佛教的傳播流傳開來。由于受不同時期政治、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的影響,龍的形態(tài)也呈現出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征??梢姡粋€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發(fā)展,除了受本民族內部因素的影響外,也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因此,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要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而設計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現代設計也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與國際接軌,不斷適應世界潮流,同時也要將民族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行有機融合,因為民族符號只有利用國際化語言才能真正被世界接受,才更有利于中國設計文化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同時,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可以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能更好的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為建設中國現代文化體系和文化認同提供養(yǎng)分和新鮮血液。
中央美術學院前任院長潘公凱在《面向21世紀全球化背景中的藝術教育與交流全球化趨勢中的不同學院特色》一文中提到:“近20年來,中國的美術教育正經歷著重大的變化,而且發(fā)展迅速。其基本特征是由封閉走向開放,日益深入地融匯到當代世界的共同性語境之中?!盵3]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2014.1.5在中央一臺《開講啦》欄目的演講《世界的變化與中國》中說到:“我們中國現在要重新構建新的中華主流文化,這個主流文化包括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證明是真善美的東西,我們必須發(fā)揚光大;這個主流文化應該把外國的好東西吸收來,化為中國的東西,創(chuàng)建一種新的主流文化?!彼囆g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與文化的發(fā)展是一致的,以上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觀點表明,不管是藝術還是文化,我們都要在繼承民族優(yōu)良傳統的基礎上,運用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和語言,創(chuàng)造出既體現民族身份又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
3 靳埭強招貼設計簡約性藝術風格的形成體現了民族化與國際化的完美融合
在藝術設計的領域來講,將民族化與國際化完美結合的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香港著名設計大師靳埭強。靳埭強1967年開始從事設計工作以來,在他的設計歷程中設計了大量的招貼作品。其招貼設計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探索和發(fā)展,每個階段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最后形成了“簡約合宜”的典型設計風格: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靳先生當時極度向往現代藝術與新美學,全情吸收西方思潮,因此這一階段主要受包豪斯設計理念的影響, 招貼作品表現出鮮明的現代主義色彩,如圖1。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靳埭強開始將中國的傳統元素運用到招貼設計中,使其作品呈現出鮮明的民族風格特征。這一時期的招貼成為當時設計界盛行的民族新潮的重要作品,如圖2。第三階段,20世紀80至90年代。靳埭強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融入招貼作品中,并結合現代主義風格的設計理念,形成了構圖穩(wěn)健、畫面空靈簡約、色彩清麗雅致的典型設計風格,如圖3。也正是由于第三個時期將民族化和國際化的完美結合而獲得國內外設計界的認可,從而為中國的民族藝術設計走向國際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也使靳埭強成為蜚聲國際的設計大師[4]。
靳埭強的成功及其設計歷程向我們證明: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下,現代設計中單純的民族化和單純的國際化都是偏頗的,只有將兩者有機融合才能使中國的藝術設計在國際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展[5]。而且,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要在現代設計當中得到傳承和發(fā)展決不能只是簡單地直接復制,而應該根據當今時代人們對藝術設計的審美要求,對民族傳統文化符號進行再創(chuàng)造,以現代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對民族符號中的造型要素進行提煉、改造和創(chuàng)新[6],使其符合時代審美,也可以將傳統元素的表現形式和造型方法運用到現代設計中,通過民族化與國際化的融合來塑造富有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意象的中國現代設計,在世界文化舞臺上豎起一面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的鮮明旗幟。
4 結語
設計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表現文化身份和傳承文化精神的載體,既要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又要創(chuàng)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文化,只有建立在傳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續(xù)性,并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這應該成為當今藝術設計發(fā)展的方向。面對當下全球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態(tài)勢,我們的藝術設計應該秉持開放的心態(tài),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基礎,并融合國際化設計理念和形式,通過藝術設計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推廣,在國際舞臺上豎起一面鮮明的華夏文化的旗幟。
參考文獻:
[1] 郝晶晶.現代設計對傳統文化的傳承[D].保定:河北大學,2012.
[2] 羅亮.中日龍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對比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 潘公凱.面向21世紀全球化背景中的藝術教育與交流:全球化趨勢中的不同學院特色[J].世界美術,2001(4),15-16.
[4] 王序.靳埭強平面設計師之設計歷程[M].北京:中國青年出社,1999:62.
[5] 陳霞.從觀念開始:藝術設計教育中民族化歷史敘事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4,(10),58-59.
[6] 孟松軍.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視覺設計中的意象表達[J].藝海,2013.(6):131-132.